一、前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8年创办以来,赛事规模和水平逐年提升,赛项由2008年的24项增加到2019年的87项;参赛学生由2008年的2080人发展到2019年的17450人,累计参赛学生数达11.2万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国家职业教育一个亮丽的品牌。大赛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对接教学标准、紧跟产业发展、聚焦专业技能、推动产教融合、引领教学改革、促进就业创业,发挥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大赛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大赛“树旗、导航、定标、催化”作用,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引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理念,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在办赛机制、比赛内容和经费投入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办成世界水平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依托高考选拔人才,而职业教育则通过技能大赛展现实力。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已明确指出,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此,需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构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精心组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通过推动“岗课赛证”的综合育人模式,为大赛优秀选手开辟成才快车道,鼓励广大青年通过技能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国家发展。

自2008年创办以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持续优化,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办赛格局。该赛事体系完备,以校赛为基础,省赛为支撑,国赛为引领,行业赛为补充,赛项设置全面覆盖中高职专业大类,竞赛内容紧贴行业标准。大赛不仅检验选手的实力,也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是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关键途径,也是展现职业院校师生风采的重要舞台。

为了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需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提升大赛的含金量和权威性,努力将其打造为世界级赛事,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二、技能大赛的深远意义

(一)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质量

大赛与教学标准紧密对接。赛项设计充分体现了中高职专业的综合核心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了专业核心知识点、考核点及其与赛项内容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以赛促教”的目标。比赛规程的制定以专业教学标准、职业能力标准等为重要参考,内容紧跟教学实际,促进了技能大赛标准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的良性互动。同时,赛项规程与赛题参考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将真实的工作过程、项目任务和要求融入比赛环节,全面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大赛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大赛坚持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赛项设置体现国家战略导向,紧跟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紧密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目前,赛项目录中涉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赛项占比近40%,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同时,涉及健康生活、绿色环保的赛项也近10项,覆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赛项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其比例与我国产业结构分布情况基本相符,充分展示了大赛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在各大类别中,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大赛赛项设置尤为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赛在锻炼教师队伍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它促使教师们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行业企业真实案例为内容的教学模式。同时,大赛也推动了教师们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他们需要定期到企业一线参与工作学习,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将实际工作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此外,大赛还促进了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教师们通过在比赛中担任裁判、监督和仲裁等职务,对本专业技能发展水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拓展大赛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赛执委会开发了赛项资源转化系统。各赛项执委会根据成果转化方案,按时完成成果转化并提交上网,这些资源成果通过官网向社会开放,供全国师生、企业员工及社会各界爱好者学习。2019年,大赛执委会还组织了“赛证融通”邀请赛,通过大赛资源转化推动1+X相关证书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以“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职业等级标准为例,该标准根据“云计算”赛项资源开发了适用于该职业技能等级的培训教程、考核标准,并建设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题库。

(二)以赛促学,聚焦专业技能提升

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能够识别自身在技能上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从而有效提升个人技能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大赛的竞技过程促使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强化训练技能薄弱环节,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以赛促学”。

(1)培养专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通过参与大赛的备赛和参赛过程,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改变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许多技能高手通过大赛崭露头角。

(2)促进就业创业

大赛获奖选手因其高技能水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极高。许多省市连续举办获奖选手招聘会,吸引了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内的知名单位参与。大赛不仅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以赛促改:推动教学模式革新与产教深度融合

(1)引领教学模式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能竞技,更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大赛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技术的紧密结合,确保赛项技术标准能够融入课程标准中。获奖选手的比赛视频被转化为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并编写和修订了实训工作指导书,实现了将赛项内容转化为教学项目,以及企业工作任务向工学结合课程的转化。

借鉴大赛模块和评价标准,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促进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使赛项评价指标直接转化为课程评价标准。参考赛项的技术标准和设施环境要求,学校配置和采购了相应的实训设施,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一系列举措确保了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竞赛过程、教学内容与竞赛内容的无缝对接,从多个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缓解了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与新技术发展不同步的问题。

(2)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大赛作为连接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桥梁,缩短了校企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使得企业先进技术能够迅速引入教学过程。借助院校的智力优势,大赛还助推了企业发展,成为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工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深度合作不仅限于表面的合作,而是共建行业应用研发中心,构建面向科技前沿、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将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了教育与行业的有机融合,达到了产学研用的新高度。

综上所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检验学生技能的舞台,更是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不仅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三、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理念

自1946年创办以来,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简称世赛)已成为全球最高水平、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核心价值观包括卓越、公平、多元、创新、正直、透明与合作,旨在提升公众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展示技能在经济发展和个人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世赛的竞技水平代表了全球职业技能发展的先进水平,为世界技能组织成员提供了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2011年,中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激发了国内各类技能大赛的热情。2022年,中国将在上海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力求办成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赛事,体现真实情景还原、完整任务完成、综合技能考察、应变能力突出、质量精度和生态环保、安全规范等办赛理念。为促进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借鉴世赛的办赛经验,增强赛项设置的科学性。在202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15个赛项的内容基本对接世赛,22个赛项体现了世赛理念。所有赛项均按照国际技能标准,将新工艺、新规范、新技术和新业态纳入其中。

四、强化大赛的引领、标准制定与催化效能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的核心在于完善办赛机制,弥补现有不足,并发挥多重积极作用。首要任务是“树旗”,即高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旗帜,代表中国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力争将赛事提升至世界级水平。其次,“导航”意味着大赛需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引导其聚焦核心领域与重点任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框架。再者,“定标”通过选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职业教育在课程构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标准不断迭代与优化。最后,“催化”则强调大赛在促进职业教育成果向技术应用转化、培育技能新星及孵化优质成果方面的催化作用。

在赛制层面,改革突显职业院校作为申办主体的角色,鼓励学校与企业携手申报赛项。大赛执委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赛项申办实施办法》等,旨在规范竞赛平台的选择,约束企业行为,确保大赛的公正性,有效规避企业过度干预的风险,营造公正廉洁的办赛环境。经费方面,地方政府的支持避免了过度依赖企业赞助的困境,激发了学校与企业的办赛热情。校企产教联盟的建立,促进了学校与最佳合作企业的匹配,实现了双赢发展,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实效性。行业组织通过参与规程制定、技术文件编制、执裁与监督等工作,为大赛提供了人才与智力支撑,确保了大赛的专业水准。

在内容层面,赛项设计紧密对接国际国内的技能标准、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以及1+X技能证书标准,充分发挥大赛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与跨界融合,提升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赛后,通过制作教学视频、编订教程教材、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优化教学与实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召开专题研讨会等方式,促进赛项资源的转化,提升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发展“导航”。

大赛不仅引领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还推动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紧密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无缝衔接。通过将真实工作过程、任务与要求融入比赛,促进了职业教育由单一技能向综合能力的转变,深化了“岗课赛证”的融通,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深度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发挥了“定标”的作用。

为避免“为赛而赛”的现象,大赛通过改革内容、增加模块、延长时长等方式提升难度,全面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智能与体能,确保比赛的真实性与公平性。竞赛内容设计融入了中高职专业的核心技能、知识、职业规范、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重点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规范操作、工作质量、创新水平、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紧密追踪行业发展,融入传统文化、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催化”作用,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总体而言,大赛改革试点在申办主体、赛项内容、经费投入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致力于将大赛打造为世界级赛事,充分发挥其“树旗、导航、定标、催化”的全方位作用,引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速技能型社会的构建,攀登世界技能高峰,全面提升国民技能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