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最近网上有位老师发的帖子可热闹了。他大倒苦水,说自己又双叒被学生家长私自充了 1000 元话费,想把这钱退回去,简直难于上青天。老师那叫一个无奈啊,在帖子里吐槽:“难道只能自掏腰包充回去吗?”“我都当面拒绝过了,可家长还是自作主张,给我添这么大麻烦。”“我一个月租才 9 块钱,这 1000 元话费得用到猴年马月啊!” 字里行间满满的无奈与烦恼,这事儿一下就引发网友们热议纷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往类似:这尴尬,可不是头一遭

其实啊,这类事儿可不是偶然冒出来的。以前就有老师碰到过类似的糟心事。有个刚入职还没拿到工资的年轻老师,被家长悄咪咪充了 500 元话费。没办法,这老师只能自己掏钱给家长转账回去。后来一打听,好家伙,家长可能是瞅中充值送东西的优惠了,充 500 元话费能领两桶油,就顺手把这 “麻烦” 丢给老师,真让人又气又无奈。还有老师被充话费后,赶紧给家长微信转账,还特意说明白了,如果不收,就给现金让孩子带回家,态度坚决得很,可心里也犯嘀咕,就怕碰上那种别有用心的家长,等孩子毕业了反手一个举报,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的,跟走钢丝似的。这些老师多无辜啊,本本分分坚守职业道德,却被家长这种没边界感的行为折腾得够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层探究:师德有红线,家长得有界

从教师的职业操守来讲,收学生家长哪怕像话费这点看似不起眼的 “小礼物”,都很容易被看成违反师德。要是被发现或者遭人举报,老师可能就得吃学校、教育部门的 “板子”,个人声誉受损不说,职业生涯都得受影响,还连累整个教师群体形象跟着 “抹黑”。更要命的是,这行为没准儿还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教学公正性,让其他学生和家长心里犯嘀咕,教育的公平环境也跟着被破坏了。

再看看家长这边,他们本意大概率是想跟老师表达感谢,可这做法实在是不靠谱。家长得清楚和老师交往的分寸,尊重老师的职业操守和个人意愿。老师的活儿是教书育人,他们真正盼着的,是家长理解、支持教育工作,像积极参加家长会,多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在家帮着辅导辅导功课之类的,可不是靠物质来 “讨好”。只有家长和老师都各司其职,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搭建起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家校关系,给孩子成长营造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教育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决之道:协商加规范,双管齐下

这次事件里,当事老师很机灵,积极找办法,向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申诉,要求原路退回充值金额,这自我保护意识够强的。好在和家长沟通一番后,家长也配合,同意提供移动手机号和操作密码,把话费转到自己号码上,这事儿才算顺顺当当解决了。

从运营商那儿了解到,中国移动客服说了,碰上这种事儿,先试着跟对方商量商量。要是双方是同一家运营商,还都同意转移话费,上报后台核实后就能调账操作;充值方要是在充话费的平台(像微信、支付宝)联系客服,撤销申请订单,退回的话费 24 到 48 小时就能到账。可要是像这次,一个移动,一个电信,不同运营商的话,话费直接转移就没戏,想原路退回也困难重重,跟爬山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让类似的事儿再冒出来,学校和教育部门得重视起来,制定明明白白的家校互动规范、教师行为准则,清清楚楚告诉家长和老师该咋打交道,同时得给老师备好应对这类问题的流程和支持,让老师能安安心心搞教学,不再被这些没必要的 “人情债” 烦得头疼,营造出风清气正、和和美美 的教育环境。

结语:回归教育本心,共筑美好环境

这起 “千元话费事件” 虽说暂时平息了,可实实在在给咱敲了警钟。老师作为教育的顶梁柱,得守住师德底线,别被物质诱惑带偏了,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为学生成长鞠躬尽瘁。家长们呢,也得树立正确观念,明白尊重、支持老师,得落实在实实在在配合教育教学工作上,别老想着用物质说话。只有双方携手向前,界限分明、初心不改,才能营造出干干净净、正能量满满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公平、和谐、健康的氛围里茁壮成长,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波又一波德才兼备的好苗子,推动教育事业稳稳当当迈向新高度,奔赴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