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3日,理想汽车宣布行业首创全新一代双系统智驾方案端到端+VLM全量推送。紧接着11月28日,理想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率先推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4理想AI Talk预告:高速城市全场景升级端到端+VLM,并将于12月31日全量推送AD Max用户。
当被主持人问及到为什么理想是端到端+VLM,不像特斯拉只用端到端时,工程师表示,他们在做技术方案时充分参考了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方案,但始终无法解决一个问题是:当一套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系统,它工作时如果遇到之前没有见过的场景,应该怎么处理?他们认为就是端到端+VLM,就是系统1+系统2的方式,很好地模仿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
主持人还提及了特斯拉没有用激光雷达,理想为什么要用这一问题。
李想回复,很多人不太理解说:为什么要保留激光雷达,还是为了安全。是不是因为你技术不好?不是,中国和美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经常在中国晚上夜路开车,你会看到有尾灯坏了的大货车、甚至可能尾灯坏的大货车会直接停在主路上,至少我们今天的摄像头,能够在深夜里没有光线下看到的距离,其实只有100米出头。
但是激光雷达,在没有任何光线的情况下是可以看到200米的。这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130公里/小时的AEB自动紧急制动。那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是个面向家庭的车,每个人生命安全都非常的重要,所以这是我们继续保留激光雷达根本所在。而且后边的车型仍然会保留。
我相信如果马斯克在中国,在深夜里不同的高速开过车,他也会选择把前面的一颗激光雷达保留下来。因为特斯拉对于安全同样地重视,只是他要在这个环境里来看到。
主持人还提出,理想做智驾是投入最晚最慢的,这是为何?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研发负责人郎咸朋认为,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实现的最关键因素是数据,人才、算法、算力,这些想要实现并不难,但没有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是做不好自动驾驶的,而且它是买不到的。所以,理想一直在按自己的节奏做自动驾驶,把车造好,卖好,积累资金,人才、数据,到了一定时间再大量投入自动驾驶。所以,理想的自动驾驶节奏把握得很好。
而且,他们从今年也开始意识到了,智驾对于卖车也是有帮助的。从业绩来看,2月AD Max的交付量占比只到20%左右,然后到今年下半年超过50%了,这是实打实的业绩。早期大家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功能,它跟座椅加热没有大的区别,并没有解决用户日常出行的舒适性。直到现在我们用AI来做自动驾驶,端到端+VLM真正解放用户长时间的驾驶疲劳。当我们能达到综合MPI(城市+高速综合接管里程)100公里、几百公里时,大家就真正愿意为自动驾驶买单了。
另外,关于理想提出的有监督智能驾驶功能与传统分级有何区别,工程师也给出了回答。在他们看来,有监督智能驾驶或者L3并非L2的延续,而是L4或者自动驾驶的先导程序。实际上理想是锚着未来的自动驾驶能力去研发、去成长和迭代的,而不是沿着过去一套用L2的思路,去做现在的自动驾驶。
未来理想交付的产品,也是全场景的、一体化端到端产品。而要想实现有监督智能驾驶,一个前提是实现车位到车位,也就是解决最前面一百米和最后面一百米。以前智驾是从干道开始,现在可以从小区车位开始,然后包括园区道路、泊车、城市道路,还有高速和收费站ETC都会全部打通。高速城市全场景升级端到端+VLM,以及创新的AI推理可视化的交互,将在近期随OTA全量推送给所有的AD Max用户。并且,按照现在的端到端+VLM这套体系,能力继续迭代的话,理想有希望在2025年实现L3自动驾驶。
不过,李想也认为端到端只能解决L3,解决不了L4。要想实现100%用自动驾驶,还需要技术到位,也需要产品到位,也需要一些环境和政策到位,也需要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的信任到位。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三年时间。今天他们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L4拿门票。L4才是真正分胜负的硬仗。要想拿到L4的门票,打赢这场仗,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有500万辆以上的车跑在路上,第二,掌握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这个基础模型的能力,第三,有足够多的钱去招募最顶级的人才以及足够的算力。
而当这三个条件被满足且足够优秀时,李想表示,自己有信心做出像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