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同安不变的基因。12月27日,“正简之光·同安区科技创新大会”在美峰创谷盛大召开。本次活动以梳理家底、展示项目、汇聚人才、营造氛围为主线,着力在整合资源、汇集要素上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将同安打造成厦门市科技创新重要引擎,助力全市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千年来,苏颂科学精神如同火炬之光,始终引领世人开拓创新。今天的同安,继往开来,传承科创基因,发展科创新篇章。会上,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旨在成为我市概念验证服务体系的核心,弥补科技成果转化短板,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生产线转化,通过健全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链接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打造“厦门模式”,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种子需要资金的滋养。同安区产业投资基金,联合厦门高新投、深圳高新投、达晨财智、坚果资本、橡果资本、国兴基金等专业机构,设立苏颂科创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未来产业”,以金融活水滴灌科技企业,赋能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辖区科技中小微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同安生根。“苏颂科创基金的组建是同安区积极推进基金招商、资本招商、以投促引的重要举措,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安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道众行远,携手启新程。本次大会同安区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积极引进重点实验室、高校创新驿站等创新载体,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家创新载体授牌。未来,双方将全力发挥科创“第一动力”作用,形成企业提出问题、高校交出答卷,高校产生成果、同安实施转化的全周期循环模式,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11月,第二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圆满举办。今日,领碳时代(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等大赛落地项目现场签约,涵盖了未来信息、天际探索、生命健康、前沿材料等多个领域,蕴育未来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同时,立足于推动科技成果交流互鉴,一批高质量项目也同步签约,将进一步解锁产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为同安区科技创新汇聚磅礴之力。
厚植人才沃土,激活“一池春水”。同安区委、区政府推出厦门首个“同安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特色人才服务品牌,以驻村博士选调生的智力支持、专业支撑、方法创新、资源对接,为同安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目前我们已生成23个项目,涉及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促进四方面,进度也都达到80%以上。”同安区驻村博士选调生服务团负责人邓士培表示,服务团的成立更加激发了驻村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同安的积极性。
此外,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同安区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着重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延伸创新链,提升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整体效能。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建设科技强省、科技强市的目标要求和面临形势,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同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区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热忱欢迎各界企业朋友关注同安、走进同安,感受同安独特科创文化,到同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开创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同安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23年我区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达38.5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5.3%,高于全市3.36%研发投入水平。全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43.37%,新增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255件,均位居全市第一。
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鼓励企业沿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路径创新发展。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5家,其中2024年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3家,净增量位居全市第二。
此外,坚持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厦门科学城服务对接。目前科学城(同安片区)入驻各类企业和机构超1900家,全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45个。在厦门市首创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矩阵,加速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此外,同安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5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104%。
编辑丨黄智亮
校对丨施兴东
审核丨全永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