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北洋政府发不出工资,就将故宫内8000麻袋大内档案,以4000银元的价格,卖给了造纸厂。造纸厂正要将档案通通化浆造纸时,一个人急匆匆赶来,说他愿出三倍价钱买下来。
罗振玉和这八千麻袋里面的档案渊源颇深,之前清王朝还没覆灭,这些档案就被醇亲王要下令销毁,幸好罗振玉看见后,发现这些档案里面有着重要的古籍和珍贵的文献。
要知道文物保存艰难,烧毁却很容易,罗振玉赶紧将这事上报给张之洞,张之洞意识到这些档案的珍贵,于是多处奔走才将他们保全下来。
但可惜等到清朝覆灭,北洋政府建立后,这些档案都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中途还多次差点被销毁。
后来时局混乱,这些档案愈发成了不懂它们珍贵的人的眼中的“累赘”,正巧遇到工资拖欠的事情,于是管理此处的几人就打起了档案的主意,毕竟是从皇宫里面出来的东西,而且数量有那么多,卖能卖不少钱呢。
这些人一合计说干就干,直接就把档案给卖掉了,其中有一批是关于明史的档案被十几个商人给合伙买走了,之后下落不明。
另一批比上一批更重更多,被一家名为同懋增纸店的店铺花了四千银圆买了下来,这些人买档案并没有想着是将这些珍贵资料保存,或者高价出售给其他人,而是直接把档案当成废纸给卖了。
虽然大家不清楚这些“废纸”有什么用,但看在价格便宜的份上,不少人都买了点回家用,但这并不是个好办法,因为十几万斤的东西要卖到什么时候才能卖完,于是店主就想着直接把剩下的都搅和一下弄成纸浆,做成其他东西。
“这是什么东西?朝鲜国王贡物表?”
此时早已不是清朝官员的罗振玉又踏上了北京的土地,他看着路边的叫卖声不由的好奇凑了上去,发现居然有大量的档案被出售,毕竟曾经接触过这些档案,罗振玉一眼就看出这些东西出自哪里。
正巧他的朋友金梁也看到了这些档案,两人在碰面后,一合计就赶紧去找这些档案的是从哪里来的,经过多方探查后他们找到了同懋增纸店。
“你们说那些档案啊,掌柜的正把这些废纸运出去准备化浆重新造纸呢。”
听着伙计漫不经心的话语,罗振玉二人如遭雷劈,这些档案是如此的珍贵,若是重新化浆这不是一大损失。
“你们掌柜的在那,我要将这些档案买下来,快,麻烦叫他过来!”罗振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他们现在不阻止,那么十多万斤档案就要在世上消失。
听到有人要买这些没有用的东西,掌柜的好奇的走了过来,他看见罗振玉脸上的急迫,故意诉说着这些东西对他的利益有多大,要多出钱才能买走。
商人逐利,罗振玉此前已落了下风,最后只好用当初三倍的价钱,也就是一千二万银圆将档案给买回去,为了凑齐这么多钱,罗振玉四处借款。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教育部之前卖档案的事情被翻了出来,受到了众人的谴责,若不是罗振玉将它们买走,明白这些档案珍贵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义愤填膺,对卖档案的人口诛笔伐。
那边罗振玉看着这些乱糟糟的档案,害怕再出问题,连忙找来十多个熟人一块检阅,发现里面有很多清朝时记载的关于辽金元明等稿册,看到它们完好无损,罗振玉等人的心才放松下来。
那边北洋政府被舆论压迫还想将档案再买回去收归起来,但罗振玉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档案有多珍贵,若是再落入他们手中,不知道又会出现什么事情。
不过这些档案罗振玉并没有全都放到自己手中,他后来失去生活来源,只好将其中档案卖给了清朝遗老李盛铎。
后来几经辗转,档案终于被故宫明清档案馆保管,直到1958年,工作人员才终于将这些档案进行大规模清理,不少麻袋中的档案因为保存不当都成了废品,实在是让人痛惜不已。
参考来源:
北京日报纪事|大内密档8000麻袋,出宫历劫,险象环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