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星巴克在上海新天地太仓路沿街的店铺结束营业,从2000年开业至今,见证了多个商业发展周期。
我对于这家店的关注同样有据可循,在2021店铺升级为酒坊后有发过一篇探班《新天地星巴克臻选咖啡·酒坊探班图集》,对这家店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回顾。
该事件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主要在于星巴克是最具国民认知程度的咖啡品牌之一;这是一家经营超过20年的店铺,情怀拉满;以及近期关于星巴克下滑的报道频出难免产生关联。
然而作为一个开在商业项目中的案例,这是一次合作关系的结束,主角不应该只是星巴克,因此本文如标题所述,试着把视角转移至上海新天地,聊一些其他关注点。
事实上,在几乎关店同期,上海新天地也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官宣了该位置的后续品牌——将由BOUCHERON宝诗龙接棒,完成餐饮转为奢侈品的业态变更。
几个象征意义
在我们过往的推文中曾多次强调,上海新天地主张无边界。我在《上海新天地20周年 RESPECT》一文中写到:
上海新天地的设计不设入口,或者说是“无边界”,不论是一个街区还是几个街区,我们始终行走于城市中。下图是《新天地 非常道》中对于石库门片区入口的描述——没有门、没有围墙,一个永远开着门的街区,一张总是微笑的脸。
但从实际逛感而言,如上图所示,这个此前由TOM FORD和星巴克在太仓路沿街构成的空间,会普遍被视为上海新天地场域的主要入口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能关注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优质新开业商业项目中,星巴克并不具备拿“门神位”的议价力以及多年前所具有的排他力。这并不是要否定品牌的能级,而是我们商业发展趋势的之一,也是达成更多选择更多元化的缩影。
上海新天地与星巴克的合作起源于20余年前,当时星巴克的地位可想而知,如品牌所述,这还只是上海市场的第七家店,拿下绝佳位置当属情理之中,而20余年历程已足以成为双方良好合作的佐证。甚至在闭店后,项目依旧与品牌以咖啡车的形式共创了公共空间。
外加后续品牌是具有业态本质提升的奢侈品品类,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次无奈且必然的告别,是商业发展趋势的一次象征性呈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相对快节奏又浮躁的商业环境中,类似这种定位大众消费市场、合作长达20余年的佳话将会越来越少(上海新天地与I.T也有类似的美好故事),这点在快时尚品牌的供需关系趋势下也能略窥一二(相对而言触及到顶层定位的奢侈品才易达成长时间合作关系),商业项目和品牌都需要以更灵活机动的合作姿态和心态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和趋势。
上海新天地的后星巴克时代
当然上海新天地这么大场域,完全有可能与品牌再度合作,这里只是以12月中的此次关店作为节点来界定一下“后星巴克时代”。
有趣的是,当2018年TOM FORD在该区域原COVA的位置开出中国首家美妆精品店时,同样成为业内外热议的话题(只不过当时xhs没有那么出圈)。
如今我们看到,随着TOM FORD的“牵头”,项目在之后的几年开启了国际高端美妆业态的持续引入和焕新,首店也频出,成为行业引领者之一。
对于消费者而言,早已习惯了没有外摆的界面;有趣的是COVA并未“告别”上海新天地多久。我在2020年《年近20的新天地“自我突破”停不下来》一文中写到:
从全盘来看,上海新天地并非进行餐饮商户转零售业态的一对一平换,而是有意识地做了重新切分,增加了商户数量——2020年前后,零售占比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按照租赁面积计算),品类调整使得租金收益相应得到提升的同时,餐饮品牌数量不减反增(59家增至89家),这波操作是令人服气的。较有象征意义的是当时被TOM FORD顶替的COVA之后又找到新址重新开业,由此可见新天地与餐饮品牌的性始终在。
这是对当年惋惜于COVA暂撤的最好回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星巴克的此次“告别”也不会改变上海新天地的内核,而宝诗龙的入驻则有可能发挥与TOM FORD异曲同工的连带效应。
当下,项目即使在今年,也进行着众多令人鼓舞且与时俱进的升级调整。
未来随着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的更多商业供给注入,势必会对项目扩充自身的定位区间提出更大的需求,因此对于上海新天地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则普通的品牌告别,情怀可贵,但可留给过去;继续突破,才能面向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