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空间与时间的交响,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一种情感的表达。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中,马岩松无疑是最具创造力的引领者之一。
他的设计始终打破传统,超越常规,既有未来感的张扬,又有自然的温柔。作为MAD建筑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马岩松不仅塑造了诸如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等地标性建筑,更在每一处作品中传递着对城市、人文与环境的深刻思考。从每一条曲线到每一个细节,他的建筑作品总能唤起我们对生活的全新理解和感受。
梦露大厦
摄影:Iwan Baan
哈尔滨大剧院
摄影:Adam Mork
在BODW2024年设计营商周峰会上,老工对建筑鬼才——马岩松进行了访谈。马岩松在峰会现场阐释了关于“ 建筑 · 自然 · 情感”的主题分享。
本期的《遇见设计师专访》将呈现BODW2024马岩松的访谈内容,干货满满,下面跟随老工一起来看看吧~
01
老工:除了建筑设计,我们了解到您之前也推出了一些产品,例如鱼缸的设计,以鱼的视角,您是在为鱼做“建筑”;而从人类的视角来看,这也是在做“工业设计”下的鱼缸产品,能否分享一下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马岩松:建筑和工业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时间与永恒性。建筑通常是长期存在并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它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积淀,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和情感的一部分。这种超越物质和时间的品质,是技术无法简单实现的。
相比之下,工业设计变化更快,技术含量较高,强调的是功能和实用性,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更为迅速。
马岩松和他设计的鱼缸
从我的建筑师角度来看产品设计时,我更倾向于关注人如何与设计互动,而非单纯的技术应用。例如,鱼缸设计对我来说,更像是为鱼设计的“房子”,我依然将其视作建筑,思考的是如何赋予鱼选择空间的权利,这也是对人类在城市中缺乏选择权的隐喻。
因此,虽然它是一个工业设计的产品,但我依然将其视为一种建筑设计,关注的是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非单纯的技术。
马岩松作品《鱼缸》
02
老工:您在北京的建筑设计作品胡同泡泡、百子湾公租房、朝阳公园墨色山水,一个城市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中做出了多样性尝试。作为建筑设计师,未来人类需要怎样的居住空间?您认为人与建筑的关系将如何展?
马岩松:我认为未来的城市应该赋予人们更多的自由。现在的城市环境,特别是高楼大厦带来的现代化力量和纪念性,反而让人感到压抑,限制了人的精神开阔度。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束缚人思想的工具。我们需要反思,是否是环境影响了人的思维和行为。
胡同泡泡
摄影:田方方 Tian Fangfang
如果未来的城市和建筑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心灵的自由,那将是理想的状态。传统园林,比如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往往精神性更强一些,功能性相对弱一点,但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思想和感受。这种精神层面的自由,现代建筑与城市往往缺乏。
百子湾公租房
摄影:存在建筑
我觉得未来的建筑应该更多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灵自由,像我在本次BODW峰会的演讲主题“emotion”一样,通过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情感空间,促进人与环境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与互动。这才是未来人类真正需要的居住空间。
摄影:Hufton + Crow
除了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卓越成就,马岩松还跨足了纪录片。由他与腾讯新闻联合出品的人文纪录片《狂想之城》近期已上线,通过建筑师的独特视角,探索全球知名建筑设计与城市生活的深刻关系。
图片来源于:腾讯新闻《狂想之城》
在这部纪录片中,马工带领观众走进全球知名建筑,探索这些建筑如何与城市空间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互交织。激发我们对未来居住空间和人类情感需求的思考。如果你对建筑和城市文化感兴趣,不妨去关注一下这部作品~
图片来源于:腾讯新闻《狂想之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