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24年,陈先生和李先生终于要回了自己借出去的钱。
24年前,四川苍溪法院判决权某偿还陈先生、李先生借款2253元及利息。这本是一起普通的民事借贷,却因权某的“消失”而不得不中止执行。
如今,24年过去了。近日,陈先生、李先生拿着23年前法院发放的《债权凭证》来到苍溪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并提供了一个疑似权某使用过的手机号。执行干警通过该手机号,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确定权某现在的身份名为胡某。
12月27日,执行干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法院已成功执行该案,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近1.1万元,并已发放到陈先生和李先生的手中。
2001年案件“终本”后向申请人发放的债权凭证
借钱:
老乡向两人借款2253元迟迟不还
被判偿还后仍不还钱,人也消失了
陈先生、李先生是苍溪县某镇同村人,今年均已近60岁。近日,两人拿着一张23年前法院发放的《债权凭证》,来到苍溪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12月27日,苍溪法院执行干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经他们调取卷宗和询问申请执行人,发现该案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民事借贷。
1995年,同镇老乡权某向陈先生、李先生借款2253元,并出具了欠条一张,但一直未还。2000年,陈先生和李先生来到苍溪法院起诉后,法院依法判决权某偿还借款及利息。
但判决生效后,权某一直未履行,陈先生于2001年申请强制执行。但当时能够为执行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后经查,公安机关在对权某的户籍调查与财产查询中一无所获,权某好像凭空“消失”,找不到这人了。案件不得不裁定中止执行,法院为陈、李二人发放了一张《债权凭证》。
2001年案件“终本”后向申请人发放的债权凭证
“23年过去了,陈先生和李先生之所以申请恢复执行,是因为2004年后他们也外出打工了,前段时间又想起了此事,于是拿着《债权凭证》到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执行干警说。
还钱:
一个手机号码锁定借债者身份
法院成功执行近1.1万元,本息均要回
“申请恢复执行时,陈先生和李先生提供了一个疑似权某使用过的电话号码。正是这个电话号码,最终确认了权某现在的身份。”执行干警介绍。
拿到电话号码后,执行干警多次拨打该号码尝试联系,却始终无人接听。执行干警又试着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好友的方式联系,在多次尝试下终于与对方取得联系,但在双方的交流中,对方对借款及改名之事矢口否认。
“电话号码登记在一个姓胡的年轻人名下,但其父亲的年龄与权某相仿,不过当时无法确认其父亲胡某就是权某,也就无法执行。”12月27日,执行干警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就在大家为难时,他们发现胡某社交平台个人资料中有一张照片,于是迅速联系陈先生、李先生指认,初步确认胡某就是权某。
执行干警介绍,为进一步查明身份,他们再次走访胡某户籍地村组,在村组干部的协助辨认下,最终锁定胡某与权某实为同一人,“当地村组干部说,权某是抱养的儿子,原本出生在权家,后来抱到了胡家,但当地人都一直喊权某,而且已很多年没回老家了。”
身份锁定后,案件迅速进入执行程序。通过多方查控,法院认定被执行人有履行案款的能力。经计算,借款本金2253元及利息共计近1.1万元,目前法院已执行,并已发放到陈先生、李先生的手中。
借款本金2253元及利息共计近1.1万元,目前法院已执行,并已发放到陈先生、李先生的手中 图为人民币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编辑 郭宇 责编 官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