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讲达摩祖师禅《悟性论》,前面讲到了:“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那什么是三界呢?

「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三界众生,都被贪嗔痴影响,所以便用戒定慧来对治,但一切对治法皆属于小乘。

所以当你以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时,只能证得小乘的罗汉果,只能超三界,而不能再进一步入大乘。

所以「返贪嗔痴为戒定慧」不是正法,不是了义法,是染法,是对治法。不能证得究竟解脱。

我们要发大乘心来超三界,这才是最圆融的,这样就不会偏于有,亦不会偏于空。

而小乘是认为贪嗔痴实有,于是为了消除它,便设立一法来对治它,从而生出了戒定慧,那么戒定慧也变成实有了。

但实际上,世人妙性本空,什么都没有,并没有贪嗔痴,也没有戒定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悟性论》是讲大乘的,是教了义法的,所以接着说:

「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而言矣。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这里就明确告诉了我们,贪嗔痴并无实性,原本是无,并非实有。

只是因为众生被其影响了,故方便而说个贪嗔痴,然后为了对治它,又方便而说个戒定慧,这就是「但据众而言矣」。

所以虽然没有贪嗔痴,也没有戒定慧,但又不妨随缘而说个贪嗔痴和戒定慧,不然就落入顽空了,偏向于空了。

对于小根性人,你还非得讲小乘法,告诉它要持戒,告诉它要以戒定慧来对治贪嗔痴。

但是我们要从根源上去了知,贪嗔痴原本是没有的。犹如空中华,是因为眼睛病了,所以才见到空中有华,这个华就犹如贪嗔痴。

实际上空中并没有华,所以实际上也并没有贪嗔痴。

但有的人看到空中生出了华,或者你见到华从空中灭,这些都是妄见,因为原本就没有华。

所以你灭妄念,灭贪嗔痴,这一样是妄见,因为空中没有华啊,哪有华生出?哪有华灭掉?所以哪有贪嗔痴生出?哪有贪嗔痴灭掉?

认为有生有灭,就是认为贪嗔痴实有,就是认为华实有,这不是第一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好像没有下手处,这里就告诉你了,「能返照、了了见」,这就是功夫。

这是在相上去见性,在贪嗔痴上去见佛性,所以才说:「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此时就就能融妄念为法身妙用,贪嗔痴亦是佛性的显现,也是佛性的作用。

犹如云能显各种相,你见到云呈现出马的相,然后如果你认为那是马,认为马实有,那么你就认不清那原本是云。

其实马本身就是云,马就是云,云就是马,正如「贪嗔痴性即是佛性」,因为贪嗔痴也是佛性的显现,犹如马亦是云的显现。

再如水与波浪,波浪欲贪嗔痴,水喻佛性。难道波浪不是水吗?如果你把波浪去掉,水也没有了。

所以不要舍妄求真,不要想着断贪嗔痴,不然佛性也断灭了。

波浪是因为起风才有的,也就是缘起而生,说明原本是无,如果不起风就不会有波浪,所以有而不有。

但虽然没有波浪,但水又自然具足波浪,一旦因缘具足,便呈现为波浪。

我们的如来藏性亦是如此,如来藏性体离一切相,不是波浪,不是贪嗔痴,不是四大。

但如来藏里头又具足一切相,具足四大,所以圆融地火水风,一旦因缘具足,便呈现出四大的相,以及四大所和合而成的万事万物。

波浪是水的作用显现,你能见到这一层,才能透过波浪见到水,此时才能透过贪嗔痴见到佛性。

正如我们前面讲的,不要在生灭之外,另找一个不生不灭,生灭即不生不灭,所以「贪嗔痴性即是佛性」,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所以佛性就体现在贪嗔痴处,你要见佛性,就不要在别处去找,它就在贪嗔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