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李梦阳《泰山》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是一座神圣的山,这里不仅是我国黄河流域的发祥地,更是在数千年的历史更迭中,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史。
作为一座传奇的山峰,泰山本身也有着很多有趣的“小秘密”,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猜测。
就比如,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的盘路之西,就有着这样一块摩崖石刻,上面镌刻着两个简单却让人捉摸不透的字,那就是“虫二”。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像一个神秘的文化密码,多年以来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与游客的好奇与猜测。
很多人对其背后真意进行过猜测,却都不是很令人信服。一直到郭沫若先生给出了答案,顿时令人茅塞顿开。
一、对“虫二”二字的诸多猜测
仅仅凭借两个字,就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这位刻下“虫二”的人,也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对于其究竟是谁,有着这样一个传言,相传他是光绪年间的一位济南名士,名叫刘廷桂。
他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名人”,书法和文学创作都不在话下。
所以在游历泰山的时候,才会留下这样一个奇特的题刻,让人们在展开充分想象的同时,也给泰山增添了一抹文化色彩。
在这两个字出现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虫二”成为了很多文人雅士们的谜题,他们对此进行了自己的许多猜测和分析。
有人认为这需要从道家的角度去出发进行分析,“虫”指的是微小的生灵,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世间万物。
而“二”则代表着阴阳两极,是对整个世界的一种宏观归纳,将这两个字放在一起,颇具深意,指的是泰山蕴含着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的道家思想。
不得不说,这种解释既独具特色,也让泰山多了许多神秘。
除此以外,还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古人的一种幽默方式,或许其中根本没有什么具体含义。
只是作者走到这里突发奇想才留下这两个字,为的就是让后来人看到后进行一系列的猜测,增加旅途的趣味性。
确实,这也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爬山是个体力活,人们在走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疲惫状态,无心欣赏美景。
倘若在这个时候看到“虫二”这两个字,再将其与美景结合进行思考,那也是一种别样的“劳逸结合”了。
虽说这些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却都无法令人信服,一直到郭沫若先生的解释出现,才让人茅塞顿开,表示这样解释确实是最合理的。
二、“风月无边”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郭沫若先生曾与朋友一起游览泰山,并且同样看到了“虫二”这两个字。
一行人围绕着这两个字的含义展开了讨论,却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合理的解释。
郭沫若先生思索了一会儿之后,恍然大悟,随后笑着对朋友们说,这应当是“风月无边”的意思。
当然,这里的“风”应该是繁体字,写作“風”,若是把“風月无边”中“風月”的边框去掉,那剩下的岂不就是“虫二”了!
不得不说,这番解释是非常合理的,不仅符合古代人在文学上常用的委婉的表现风格,也与泰山的自然风景之美极其匹配。
所以,当郭沫若先生做出解释之后,不仅得到了同行友人们的认同,也让这个答案的流传度最为广泛,成为了大众最接受的一种解释。
当然了,也有人会十分好奇,表示如果刘廷桂真的是在爬泰山的时候被其自然风光深深吸引。
所以想要留下“风月无边”四个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留下“风月无边”,而是一定要作这样一个谜面来引发诸多猜想呢?
万一后人们无法破解,领会不到,那岂不是可惜了。
对此,郭沫若先生也给出了解释,他表示或许刘廷桂是想直接题这四个字的,奈何他所身处的时代不允许。
在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就曾经用过“风月无边”,如果此时的刘廷桂再用的话,那岂不是犯了忌讳。
因此,刘廷桂才放弃直接的表达,转而想了一种委婉的方式,也就是用“虫二”来进行巧妙的掩饰。
这样既没有失去他所想表达的真意,又增添了神秘色彩,效果更好。
三、文化的含蓄之美
不得不说,这番解释作出后,郭沫若先生的答案更为合理了。
他不仅将“虫二”这两个字与泰山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更是让泰山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在文化内涵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无论是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还是文人墨客们有感而发写下的诗词歌赋,泰山都是我国文化发展史的一个见证。
所以,“虫二”这两个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更是泰山的一个文化符号,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
它既代表了古人对于泰山自然风景之美的欣赏和赞叹,又展示出了古人在对这种情绪进行表达时的含蓄和高度凝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便是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一种交融。
时代更迭间,山川不变。现如今,在安静矗立的泰山上,“虫二”两个字依旧默默的停留在原地,吸引着每一位游客停下脚步,观赏和思考。
此时的“虫二”,早就已经不仅是一块简单的石刻,更是泰山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明珠,蕴藏着泰山乃至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含蓄之美。
而郭沫若先生对“虫二”二字的解读,也将在文化发展中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一段记忆,激励着人们继续去挖掘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奥秘和深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