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新年开篇之际,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出生机勃发、万象更新的生活图景,展现中华文明的蓬勃精神与美好愿景。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21日(冬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中国非遗馆”)主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火热开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多省市的众多非遗项目齐聚一堂,共同呈现了一场关于春节主题的文化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年—春节主题展”以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艺术化呈现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春节的深厚情感,让游客无论来自哪里,都能在馆内感受到家乡浓浓的年味儿。在诸多地方主题馆中,“沪上风华”上海馆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和上海风情,成为众多游客关注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沪上风华”馆位于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的一层展厅地方馆位置,自开展以来便人潮涌动,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馆内展示了系列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中式男装&海派旗袍、剪纸(撕纸)、海派玉雕(琥珀雕刻)、沉香香品、安亭药斑布、上海绒绣、海派雕瓷、以及海派年画等,全方位展示了上海非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式男装&海派旗袍

步入“沪上风华”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式男装和海派旗袍。该中式服装定制品牌由被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百年上海传奇大师”褚宏生老先生始创,以旗袍、礼服、新中式男装和戏剧龙袍的高级定制名闻国际时尚界。褚老先生16岁学徒沪上名店,20岁为黑白片影后胡蝶缝制了《魔都上海-蕾丝旗袍》名扬上海滩。2018年,褚宏生老先生的徒弟周朱光先生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继续秉承“上海裁缝”品味与工匠精神,让中国极致皇家工艺以“中国定制”的方式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式男装风格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式服装“镶、嵌、滚、宕”的制作工艺和以“盘、绣、绘”等为主要特色的西式制衣工艺,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在延续传统服装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从而符合时代的发展与审美潮流的变化趋势。而海派旗袍发祥于上海这座蕴涵着沧桑记忆又充盈着现代气息的城市,中西合璧的款式、精良细致的装饰、流畅曼妙的曲线、高贵典雅的气韵,把海派旗袍的风姿永久地定格在中国服装史的华美篇章中。这些服饰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游客们深刻感受到了海派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

撕纸艺术

“沪上风华”馆的展示墙上,精心陈列着上海市非遗保护项目剪纸(撕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老师撕纸艺术作品,引得游客不停驻足。海派撕纸融剪纸、刻纸、书画于一炉,汲取了南方的精细灵巧与北方的粗犷豪放,更是海派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体现。华兴富老师作品,既简洁,又充满信手拈来的灵动,在看似随意的折撕中,巧妙地融入吉祥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呈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撕纸不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完全徒手创作,是没有发明工具之前最古老最原始的民俗艺术。撕纸以手代刀、以撕代剪,兼挖、扣、折、叠等手法,即兴创作,作品直率、自然、拙朴,边缘呈现出纸张自然白毛边,意趣天成般特有的拙朴和美感,是撕纸独具的标志性艺术特色。海派撕纸融剪纸、刻纸、书画于一炉,汲取了南方的精细灵巧与北方的粗犷豪放,更是海派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体现,其古朴、粗犷、简约、夸张的特点,呈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海派玉雕(琥珀雕刻)

海派玉雕‌,又称上海玉雕,是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创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著称。海派玉雕的特点在于其包容万象和做工精细,融合了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馆内展出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柯少军老师海派玉雕(琥珀雕刻)作品,包括琥珀项链、琥珀手串以及琥珀艺术摆件等各类雕刻精品,让人目不暇接,作品不仅展示了珠宝设计的精湛工艺和对美的追求,还饱含了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祝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香香品

‌沉香香品制作技艺‌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体包括沉香香品的制作技艺和沉香雕刻技艺。这项技艺不仅涉及香料的制作,还包括沉香雕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传统手工艺。沉香香气沉稳持久,闻之能使人心境平和,且珍贵稀有,通过大量的雕刻,使艺术品兼具了闽派、浙派、徽派等流派的特点,完美地演绎了海派艺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色。沉香香品设计雕刻成挂件、摆件、手串、手珠等各种香品,是供人玩赏收藏的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传承人任刚先生,是中国当代沉香的收藏家,从事香道文化传播研究十数载。为抢救及整理中国香道文化,足迹踏遍世界各地,追溯遗存,先后赴中东、日本、越南、印尼、老挝、文莱、印度等地收集整理顶级沉香标本数万件,出版相关著作多部,为中国香道文化工作的开展和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亭药斑布

安亭药斑布(俗称蓝印花布)诞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该印染技艺起源于宋代,工艺代代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药班布出嘉定及安亭。宋嘉泰中有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药而染色、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药斑布的“药”是指染色原料蓼蓝草(俗称板蓝根),“斑”是指漏板刻印后形成的花纹。药班布具有防蛀、防霉等功效以及长期储存不褪色、不霉变等特点。2009年安亭药班布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沪上风华”展馆展示了非遗传承人柳玉成老师作品,柳老师的作品以面料为载体,以纹样为元素,传递着吉祥如意的情感表达,药斑布被创新应用到真皮包、围巾、首饰以及软萌玩偶等现代生活用品中,述说着作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这些创意产品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上海绒绣

绒绣,又称绒绒绣、毛绒绣花,2011年5月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绒绣起源于西欧,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传入上海,是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网眼麻布上进行刺绣的一种手工技艺,有着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上海绒绣结合了西方绒绣与中国传统刺绣的优点,由于绒线本身具有纤维的毛绒感没有反光,使得绣品有着粗狂浑厚的庄重质感,而后天吸收中国传统刺绣优点的创新又让绒绣在表现细节部分时又有着中国传统刺绣的精致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馆内展示的绒绣产品种类繁多,涵盖各类时尚绒绣包、精美头饰、首饰以及别致的挂件,每一件都彰显着上海绒绣的独特魅力与精湛工艺。非遗传承人陈文奎老师曾任职于上海红星绒绣厂,多年来,他守正创新,立足传统,并根据市场需求改良现有技艺,在坚守与变通中前行,将绒绣这一古老艺术融入到当代的时尚生活之中。

海派雕塑瓷‌

海派雕塑瓷制作技艺‌是一种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其制作过程包括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再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海派雕塑瓷制作技艺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文脉,作品注重从生活中提炼题材,表现形式集塑、刻、捏、镂于一体,分精雕、意塑两类。作品构思严谨,寓情于理,章法洗练,形式多样,能取传统技艺之功,融现代画理之妙,择人文创作为主,概神怪道释、涉瑞兽、生肖文化,东方神韵,海派精神之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区内,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品设计师、非遗海派雕塑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子木(李建)老师的作品,《首屈一指》生肖蛇和《加冠进禄》生肖蛇等,以独特的雕塑手法和精湛的陶瓷技艺,生动展现了蛇的灵动与祥瑞,恰逢蛇年即将到来,更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增添了时节的喜庆与期待。

海派年画

海派年画(月份牌)‌是中国年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馆内展示了非遗传承人姜修宜博士作品,姜修宜博士师从月份牌年画第四代传承人杨建明老师。海派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清道光年间,上海出现了代销桃花坞年画的店铺,由于获利丰厚,一些店铺开始聘请苏州的画师和工匠自行刻印年画,行销颇畅。1860年,太平天国时期,许多桃花坞的业主和工匠来到上海,在小校场重操旧业,促使上海的年画市场迅速繁荣起来‌。在“沪上风华”馆展出的月份牌年画中,身着旗袍的佳丽们举止娴雅,引领着彼时摩登上海的时髦风尚,成为那个时代潮流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过年—春节主题展”将持续至2025年3月2日,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精彩活动,旨在让观众更深入地融入到过年习俗中,增强对非遗的理解和认同感。如果您想亲身感受上海文化的特别之处,不妨来“沪上风华”馆一探究竟吧!相信这里独特的上海风情和文化底蕴,一定能为您带来难忘的春节文化体验!

展讯信息

展览时间:2024年12月21日-2025年3月2日

展览地点: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层

咨询热线:

13520883112/13521705882

非遗与文创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领域的行业交流平台,亦是专注于非遗与文创行业研究与传播的专业自媒体。平台第一时间进行行业资讯发布、重大政策解读、专家观点分享、影响力事件报道以及非遗人物的专题采访、非遗项目的梳理普及。我们期望通过深入的研究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关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扩大非遗与文创行业的“朋友圈”。我们愿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携手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让非遗融入时代、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