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诰曰:朕惟帝王诞膺天命,享祚久长,必有小心昭事之诚,与天无间,然后厥德不回,永绥多福。是以兢兢业业,无怠无荒,一日履乎帝位,即思一日享乎天心,诚知夫持盈保泰之难,而慎终如始之不易也。
朕仰荷上苍鸿祐,列圣贻谟,爱自冲龄,即蒙皇祖钟爱非常,皇考慎选元良,付畀神器。即位以来,日慎一日,当重熙累洽之期,不敢存豫大丰亨之见。敬思人主之德,惟在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而此数事者,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数十年来,严恭寅畏,不懈益虔,每遇郊坛大事,躬亲展恪,备极精禋,不以年齿自高,稍自暇豫。中间四诣盛京,恭谒祖陵,永惟创业之艰,益切守成之惧。万几躬揽,宵旰忘疲,引对臣僚,批封奏章,从无虚日。各省雨旸丰歉,却萦怀抱。凡六巡江、浙,相度河工、海塘,轸念民依,如保赤子。
普免天下钱粮者五,漕粮者三,积欠者再,间遇水旱偏灾,蠲赈频施,不下亿万万。惟期藏富小民,治臻上理。仰赖天祖者祐,海宇升平,版图式扩,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缅甸来宾,安南臣服,以及底定廓尔喀,梯航所至,稽首输忱,其自作不靖者,悉就殄灭,凡此朕功之迭奏,皆不得已而用兵。而在位日久,经事日多,祗惧之心因以日切,初不敢谓已治已安稍涉满假也。
回忆践阼之初,曾默祷上帝,若能仰邀眷命,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有逾皇祖纪年之数,其时朕春秋方二十有五,预料六十年时日方长,若在可知不可知之数,乃荷昊慈笃祜,康强逢吉,年跻望九,亲见五代元孙,周甲纪元,竟符初愿。抚衷循省,欣感交加。爰于丙辰正旦,亲授玺皇帝,自称太上皇,以遂初元告天之本志。初非欲自暇自逸,深居高拱,为颐养高年计也。是以传位之后,朕日亲训政,盖自揣精力未至倦勤,若事优游颐养,则非所以仰答天祖深恩,不惟不忍,亦实所不敢。训政以来,犹日孜孜,于兹又逾三年,近因剿捕川省教匪,筹笔勤劳,日殷盼捷,已将起事首逆,紧要各犯,骈连就获,其奔窜伙党,亦可计日成擒,蒇功在即。
比岁寰宇屡丰,祥和协吉,衷怀若可稍纡,而思艰图易之心,实未尝一刻弛也。越岁庚申,为朕九旬万寿,昨冬皇帝率同王公内外大臣等,预请举行庆典,情词恳切,实出至诚,业降勅旨俞允。夫以朕年跻上耋,诸福备膺,皇帝合万国之欢,申亿龄之祝,固为人子为人臣者无穷之愿,然朕之本衷,实不欲侈陈隆轨,过滋劳费。每思《洪范》以考终列福之终,古帝王躬享遐龄,史册相望,终归有尽。且人生上寿百年,今朕已登八十有九,即满许期颐,亦瞬息间事。
朕惟庄敬日强,修身以俟,岂尚有所不足而奢望无已耶,朕体气素强,从无疾病,上年冬腊,偶感风寒,调理就愈,精力稍不如前。新岁正朝,犹御乾清宫受贺,日来饮食渐减,视听不能如常,老态顿增。皇帝孝养尽诚,百方调护,以冀痊可。朕年寿已高,恐非医药所能奏效,兹殆将大渐,特举朕在位数十年翼翼小心,承受天祖恩佑之由,永贻来叶。皇帝聪明仁孝,能深体朕之心,必能如朕之福,付托得人,实所深慰。内外大小臣工等,其各勤思厥职,精白乃心,用辅皇帝郅隆之治,俾亿兆黎庶,咸乐昇平。朕追随列祖在天之灵,庶无遗憾矣。其丧制悉遵旧典,二十七日而除,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不可久疏,百神群祀,亦不可辍,特兹诰诫,其各宜遵行。
上引《清高宗实录》。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于紫禁城养心殿逝世,终年89岁。死后上谥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主谥号为“纯”,为一等上佳谥号。上庙号为高宗。简称高宗纯皇帝。如果以汉朝的以谥号代称皇帝,可以称之为清纯帝,不过因为这个称呼太容易让人跑偏,所以一般没人如此称呼。
乾隆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他于25岁时这个既不年幼又不年老的合适年纪登基,前有父亲雍正帝打下的牢靠基础,奠定了他继位以后拥有足够的财政积累可以完成诸多大手笔之举,同时因为父亲雍正帝与知识阶级对立,背负着骂名,而乾隆帝进行宽仁之政,又与知识阶级和解,所以自然获得了好名声。加之乾隆帝能力不错,家底又厚实,所以他在位时期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开疆拓土,使得清朝的疆域达至巅峰。
这位古代王朝的最后盛世之主,在位长达60年,退位以后又实际掌握大权3年多,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一位很复杂很难评定的皇帝,他可以说是前明后昏。前期开疆拓土,任用大臣也颇有眼光,而且从来不甩锅,自己有错会承认。后期却是年老糊涂,使得清朝的吏治腐败严重至极,已经极大动摇了统治,最后一手酿成白莲教起义,不过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有太大过失,反而自诩自己为盛世之主。所谓的十全武功,也是硬凑数的十全,不过十全之中的收复新疆的确是大功绩一件。
乾隆帝还是一位又自信又自卑的皇帝,他汉化程度很高,文学素养极高,认为他治下的清朝盛世在放眼历代也是巅峰,并且对自己评价很高,不是顾及祖父康熙帝和父亲雍正帝的面子,他都想自评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帝。但是他的心底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时刻被不安全的感觉包裹着,所以他在位时期清朝的文字狱达到巅峰,而且侧重点不在于官僚体系,而是底层文人和百姓方面,想要用这种高压策略来巩固统治,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白莲教起义依旧还是爆发了。
这位最有福气的皇帝,在死后也是遇到了极大的尴尬,因为他的遗诏一开始被儿子嘉庆帝下令禁止载入清实录之中。根据孟森先生在《清史讲义》一书中考证,乾隆帝的遗诏并没有载入《东华录》,而《东华录》主要是以《清实录》为参照,再加以其他史料修成,因为《清实录》由于政治原因,被多次重修“校订”,而《东华录》则保留很多原汁原味的史料,反而真实性更高,既然《东华录》没有载入乾隆遗诏,那应当是《清实录》一开始是没有收录这份遗诏的。
不过怎么说这也是皇帝遗诏,其他史料肯定也有所记载,像藩属国李氏朝鲜就在自己的官方史料中详细记载了乾隆遗诏原文,因此后人在修订《清实录》时,是综合各方史料将乾隆遗诏增添进去。
皇帝身为一国最高统治者,其遗诏往往要昭告天下,并且载入实录之中,乾隆帝的遗诏却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直到后人修订时才加入进去,这放在清朝乃至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可谓是被极大“打脸”。
那么这是嘉庆帝为了报复父亲乾隆帝架空他3年多,让他当了3年多儿皇帝的举动吗?
很明显并不是,因为嘉庆帝身为一代仁宗,还不至于这样小肚鸡肠,而且遗诏之中也没有批评嘉庆帝之语,并没有不利于新皇帝的内容。
其实嘉庆帝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自欺欺人甚至可以说是大吹大擂的父亲乾隆帝遮掩,是出于好心,因为乾隆帝在遗诏之中提及白莲教已经大致镇压,是“蒇功在即”,但实际上起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的白莲教起义是蔓延七省,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才平定,历时9年,在乾隆帝死后5年才平定。
如果没有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那么白莲教起义就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直接导致康乾盛世的结束,使得清朝步入嘉道中衰之世,所以乾隆帝驾崩之时,白莲教起义并没有被近乎扑灭,反而是如火如荼,乾隆帝还自信满满说道白莲教起义马上被平定,并且字里行间是一派清朝仍在盛世之中的吹嘘意思,实在是丢人,所以嘉庆帝权衡利弊之下,只能“隐”去这道遗诏。
乾隆帝之所以这般“自信满满”,主要是他晚年昏聩所导致,虽然他并没有使得第一宠臣和珅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只是靠着他狐假虎威才可以权势滔天,但和珅也根据乾隆帝好大喜功,喜欢听好消息,不喜欢听坏消息的心理,在乾隆帝生命的最后两年对皇权进行了一定侵蚀。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和珅是将“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至于“贻误军国重务”。
当然还有个原因在于清朝的统治体系已经上下烂透,不只是和珅有心欺瞒乾隆帝,地方将领也是养寇自重,本可以快速镇压,却偏偏任其发展,并且不时谎报战功,以求赏赐和增加军费。各路清军各有自己的小心思,所以互相不联络,互相不增援,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如此一来,白莲教起义自然愈演愈烈,但是地方将领上报的捷报却是越来越多,加上和珅的蒙蔽,乾隆帝自然认为形势一片大好,如果他再多活两年,怕是被和珅蒙蔽的更严重,届时白莲教起义可能不只是局限于七省,都有可能打到京师。
当然除却这个大吹大擂的丢人之处,遗诏中乾隆帝对自己的评价虽然有所夸大,但大体还算说得过去,他也当得起盛世明君的评价,因为乾隆帝在继位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赋税减免。像乾隆十年(1745年),为了庆祝自己登基10年,乾隆帝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田赋减免,减免了高达2800多万两银子。虽然之后随着持续的军事行动而使得军费节节上升,导致国库紧张,因此大规模减免赋税的行动结束,但乾隆帝在位期间,大规模减免的赋税当得起遗诏中的“蠲赈频施,不下亿万万”,体现了他爱民的一方面。
乾隆帝其实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符合古代对于圣明之主的要求,他勤政爱民,他从不甩锅,赏罚分明,他也有魄力,诸如确定秘密立储制度为家法,并且平反睿亲王多尔衮等等,他总是可以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不相信后人的智慧,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那么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这点通过不顾朝臣反对,坚持发兵收复新疆,并且进行稳固统治,就可以看出一二。可惜的是,他在位时间太漫长了,并且享年89岁,这样的高龄很容易出现糊涂情况,很容易被蒙蔽,所以晚年败笔太多,如果他在巅峰之际去世,那他的评价会很高。
乾隆遗诏还有一处有意思的地方,那便是引用《洪范》之语,此书曾被康熙遗诏引用,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乾隆帝模仿祖父康熙帝所为,可见乾隆帝在生命最后的告别遗诏之中,也是不着痕迹的再次表达对祖父康熙帝的崇拜之情。
最后嘉庆帝虽然没有将乾隆遗诏载入实录,但是也进行了一定补救措施。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乾隆帝死去当天,嘉庆帝便是以上谕的方式,表述了乾隆帝的功德,大致参考了乾隆遗诏,只不过关于白莲教起义即将被镇压的话语自然是没有。
对于镇压白莲教起义不力的事情,嘉庆帝也是为乾隆帝开脱,说道这是“总由带兵大臣及将领等全不以军务为事,惟思玩兵养寇,借以冒功升赏,寡廉鲜耻,营私肥橐”所导致的。
毁誉参半的乾隆帝时代结束之后,清朝进入中衰之世,这时可没有再出现一位雍正帝力挽狂澜,清朝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如同之前的历代大一统王朝一般不过300年,在死胡同中挣扎了一百多年而灭亡,享国268年。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