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以“读书人”自居的人应该不多,不过相对于广大的工农阶级来说,读过大学的人应该都算是广义的读书人。当然,没有上过大学,本身又比较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受儒家深刻影响的“秀才”,严格的说都算是读书人了,这么一看,读书人的群体还是空前的多。
读书人在一个高度重视知识以及教育的国度里面其长处自不待言,本文主要讲读书人普遍存在的短板、硬伤或者是缺憾,可以说是自我复盘的一些内容,算得上是经验和教训一部分,如有雷同,也请大家没必要对号入座,讲的妥当,可以作为借鉴,讲的不对,就当闲扯。
1.
一般来说,受教育越高的人,越会在人际关系之中对于身体的本能反应觉察变得钝感。
比如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对你发起突然袭击,你可能会克制自己的愤怒,还在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读书人典型的思维方式。
宇宙第一网红川普大家知道他是不怎么读书的,他讲的话是大白话,七十多岁了,身体看起来很硬朗,他在面对上述这种突发状态时候,给出了一个几乎是唯一的正确做法是马上暴跳如雷,砰砰给对方拳头或大逼兜,而不是考虑是否有失自己的风度,或许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要知道,在很多冲突时候压根比拼的不是理性的判断,而是身体的应激反应。
在对方能够发起突然袭击或者明目张胆挑衅之前,显然已经对于你做足了判断,而你的迟缓则加剧了你进入他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也是为什么历来学问高深的人会很轻易就下线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很高素质的人为什么很轻易输得很惨的原因。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底层逻辑是:
身体应激反应有时候会比大脑更快更忠实保护自己做出防御和决策,甚至身体已经连同你的神经元成为了大脑的一部分。如果你的身体已经预警,感到愤怒,请不要迟疑,立刻行动,释放对于对方同等程度的反击,或者有效的阻击反馈,那将是命运给你即时补救的机会。
这显然是和读书人所经常听到的「忍字头上一把刀」以及「冲动是魔鬼」的说教是截然相反的,以往人们总是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糊弄过去了,实际上问题还是出在秀才身上,要知道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况且表达愤怒以及对于不公正暴力行为进行反击,并非是兽性,而本应该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他们长期被文化所排斥和压抑了而已。
(微博有粉丝提到了《愤怒管理》这本电影应该还不错)
这种状态其实用在国际关系之中也是成立的,究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是一让再让姑息养奸,立刻会给人在精气神上不同的风貌和观感。
2.
读书人的第二大硬伤——不会提“过分的”要求,甚至羞于启齿。
一旦你头脑里面产生“过分”两个字的时候,你就会本能的缩回去,说明什么?
你在替别人考虑问题,不想别人麻烦,然后很多要求自己明明可以争取到的时候,你也会站在别人视角里面考虑对方的接受度。
当你的某个要求,你心里想到了,你就是没说出来,说不出口时,别人其实压根想不到你有这样的要求,然后你就只能默默接受了别人的安排。
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是,对方也吃透了你的这种话挂在嘴边又吞回去的心理,他反而会“过分”的把你的利益诉求和要求压缩到极致状态,然后给到你来配合他,这样你同情他的理解度很高,要求回报又很少,而他对于你可能只是给到几句漂亮的承诺就够了,涉及到具体兑付利益就模糊搪塞过去了。
一旦经过两个来回拉扯,你认可了这种接受模式,而对方会想办法对你提出「过分」要求,这个是你认为的“过分”,而他觉得这本来就是他应该的。
如果你觉得不能接受的话,那你凭什么不答应,凭什么又不满足他呢?你是不是人品有问题?是不是和他不是朋友了?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心机?你怎么这么恶心?如果还怀疑他“过分”了,那他会觉得你纯属脑子有病了?
对了,他一定会倒打一耙,指责是你有问题,并且问题很大!
这样你在这种压力之下,就虽然不一定会接受他的过分要求,但也会在博弈之中,给到他你所认为最合理条件,这样他还是达到了他最初预设的目标。
然后你再安慰自己:吃亏是福。
我讲的这种状态,在职场之中,商务谈判之中,婚恋相亲交往之中都是能够找到大量对应的例子。
有时候提要求只是一种心理上压力释放的博弈策略,其实这里其实还涉及到一种风险收益的评估策略:
「提过分要求的话,很可能被否决,但是也没有损失,反而维护了高价值的状态,但是如果赌赢了,那将获得额外回报,但是不提高要求的人来说,从一开始他们因为害怕遭到拒绝而失去了获得这种心理博弈回报的可能性。并且在相处模式之中处于被压榨受委屈的一方,久而久之因为改变不了对方的有利谈判或者博弈优势地位,就会产生暗自不爽和内耗。」
3.
读书人的第三个弱点就是漠视「情绪脑」。
我们知道有「恋爱脑」这个词,这个词比较贬义,但是不一定知道有「情绪脑」,这个词就比较中性。
人有三个脑,一个本能脑,一个认知脑,一个情绪脑。我理解,“三脑理论”应该是人脑之中分管职能的不同区域。
本能脑是人从动物进化的过程之中的原始基础部分,分管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而认知脑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处理信息符号等功能;而情绪脑负责的是人的爱、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顶峰体验等需求层次。
而读书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知识实际上都是分析性的,推理性的,属于认知脑范畴。
但是,现实世界并非跟知识世界那样有完整的逻辑可言,甚至一个能够理解书本复杂高深理论的人,就未必能够对现实的世界做出清晰的判断,能够把社会运行以简练清晰高度概括的人都非常少,这导致读书人出了社会之后,他们所学知识其实学以致用的用“武”之地非常有限,所以大多数只能局限于专才的狭窄领域,由于对于复杂社会和人性感知力的匮乏,读书人绝大多数必定困在各自信息茧房之中。
要命的是,他们除了“专业”以外,无法与专业外的人进行对话和共情,他们无法对本专业之外的小白们的认识水平和体验感同身受,他们无论是做工作还是思维方式上逐渐自我与「群众」越发陌生和疏离,这种状态被称之为「知识诅咒」。
这其实是长期重知识而轻情绪导致人脑的一种「用进废退」,很多读书人的情绪脑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
比如很多读书人不注重穿着给人带来的心理变化,无法欣赏语言表达给人带来的情绪调动,也无法理解消费者究竟是因为“嗨点”或者“爽点”在哪里?对于这些微妙差距给人的巨大的心理变化,对他们来说简直一脸懵逼的「天书」。
这也导致他们在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之中,过分追求的是自身的技术价值,行动效能价值,而不是自身可以贡献的情绪价值。
如果要是遇到能够包容甚至以欣赏眼光看待这种朴实单纯的优点的人还好,但是更多时候,这种未能勘通世情的耿直和不谙世事的本分,大概率会被人利用,而被顺理成章压缩成干重活、累活、脏活的工具人和透明人。
而善于使用情绪脑的人,则更能通过“会来事”,能感染人,获得抢眼走心表现而获得更多的“流量红利”,并且快速获得套现和升迁机会。
人情世故,是儒教在中国留下的一个巨大的副作用,的确对于不善于研究人性,而善于格物致知的读书人非常不友好,导致他们更愿意去汇率更高的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服务。
但是身处在这样的世俗文化环境之中,如果你不是智力足够吊打普通人善于搞科研发明,又中了读书人长期用理性脑而轻视情绪脑的习惯,对于情绪捕捉能力以及感知力表现力几乎是新手状态,那你去理解市场用户、客户或领导老板的情绪,将是严重吃力的。
甚至你单独去沿着推理路径去走,那将彻底进入事业的死胡同。自以为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你,看着业务水平和学历远远不如你的人越混越好,徒留自己在风中凌乱……这恐怕并不好受。
意识到这一点,不是让你做犬儒,而是去开发情绪脑,因为它并不难,甚至没有门槛,你只需要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打开情绪脑的开关即可,那样你的学识、技能加上情绪的催化剂,将让你在人群之中更有感召力! 试问谁不愿意和一个情商智商双商在线的人同行呢?!
不妨总结一下读书人的三个要克服的软肋和规避的短板:
一是不敢释放对等攻击性,多谋不善断。
二是不敢提更多的要求,要面子害怕被拒绝。
三是不重视情绪脑,缺乏对于人的情绪觉察和市场消费者的共情力。
以上。我是靠谱的阿星,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可以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靠谱甄选 阿星推荐】
小窗AI问答机
点击下方小程序「加入购物车」拥有好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