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的复杂与波谲云诡,有时并非仅靠正义与忠诚能够解答。这个故事的主角曾是一个令国共两党都关注的人物——一位伪厅长,既被国民政府逮捕,又被共产党扣押,最终在无罪释放后,却在异国他乡死于日本。
夏文运
令人震惊的是,李宗仁却曾称他为“抗日功臣”。这一切,到底有着怎样的前因后果?他究竟是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辗转,最终以“功臣”的身份被李宗仁评价?
他的死因背后,又藏着怎样的隐情?这段看似充满矛盾的历史,是否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许,真相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功与过,而是一场跨越阵营与忠诚的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
殖民地知识青年
夏文运于1906年出生于“关东州”,也就是今天的大连。这里清末先后被俄国和日本强行占据,沦为殖民地。像夏文运这样在殖民地长大的中国人,经济和文化上受到日本极深的影响,对自己的定位和国家的认识相对模糊。特殊的生长背景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人生。
他于1919年考入旅顺师范学堂,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得到满铁(日本侵华工具)公费支持,考入日本广岛高师,后来又攻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硕士。
清末民初,留学日本已成风尚,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军阀都派送大量人才到日本学习军事、技术。日本人为了培养殖民的工具,也极力拉拢他们。这些客居日本、怀抱理想的年轻人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日本留学的经历不仅让夏文运学习到一口流利的日语,还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1931年,夏文运返回沈阳应聘为冯庸大学教授,该校的创建人冯庸为张作霖结拜兄弟冯麟阁之子,在东北有很大影响力。但不久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冯庸将学校迁往北平。
夏文运也一度打算去北平,但他是提前修满学分归国任教的,并未正式毕业,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最终未能成行。后来在伪满军政部担任秘书长的老师卢元善邀请他去工作,夏文运便成了伪满军政部的一名秘书兼翻译。工作中,他经常与关东军沟通联系,结识了一些日本军官。
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极为复杂。中原大战中,老蒋虽然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击败阎锡山、冯玉祥。但西北地区的军队分裂出更多诸如宋哲元、韩复榘这样的小军阀,他们表面上服从中央政府,背地里却凡事皆以自身利益为考量。
而在西南还有以胡汉民、李宗仁、陈济棠等人为首的广州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被日本人视为美英的傀儡,他们企图拉拢南北地方势力人物推翻南京政府,建立亲日政府。日军先后成立过“松机关”“梅机关”“竹机关”“兰机关”,这些特务组织的主要目的是诱降国民党高层。
1935年6月,关东军参谋和知鹰二将被调往广东担任武官,他的主要任务是联络西南地方势力。他需要一个翻译以及能与西南地方势力建立联系的纽带,便找来自己的朋友夏文运商讨。夏文运想起留学日本时的好友白维义,此人是白崇禧的的侄儿。
于是夏文运被和知鹰二将带到广东,他不仅帮和知鹰二联系到桂系高层,还充当翻译介绍了很多日军军官与西南地方要人见面。其中不乏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这样的侵华日军头子。
李宗仁
李宗仁在晚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也大方承认此事,称:“日本军、政、商、学各界要员访粤,并来我私邸访问的,多至百余人。”但由于满洲问题以及日本人的傲慢态度,双方未能达成进一步的合作。在与各方的交谈中,李宗仁倒打听出日本的一些情况。
当时日本军界也有着极深的矛盾,他们大致分为“南进”和“北进”两派。“南进”派的主张是沿华北地区南下,占领东南亚等地,获取日军急需的战争资源。“北进”派认为对日本威胁最大的是苏联,应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满洲为基地先解决苏联。
和知鹰二是力主“北进”的代表之一,出于派系矛盾以及招抚西南地方派系的需要,他时常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些情报给李宗仁。在来往过程中,李宗仁也认识了化名“何益之”的夏文运。夏给李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李在回忆录中描述其“为人正派、年轻热情、有德有才”。
一天,李宗仁单独邀请夏文运到私邸,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的国家现在山河破碎,你的家乡也被日本人占据,祖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你就甘心为敌人服务吗?”
夏文运虽然为日本人服务,但内心却非常痛恨日军。据他回忆,日本侨民在他的家乡横行霸道,小时候正眼看一眼日本侨民都有可能被打。工作后,尽管自己能说流利的日语还有日方证件,仍时常遭到野蛮的日军宪兵刁难。
想到这些夏文运顿时泪下,表示“九一八”事变后自己走投无路,为了生存才出任伪职。如果有机会报效祖国,万死不辞!最终,他答应担任李宗仁的情报员,收集日方情报。出于安全考虑,两人单线联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