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公元前209年,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六国贵族的复国梦和天下英豪的亡秦梦,至此,刚刚平静不过十五年的九州大地再次烽烟四起,兵燹狼藉。当此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之际,旧日的楚国贵族,亡命天下项梁叔侄亦在太守殷通的招诱下“杀官自立”,起兵反秦。凭借着显赫的家世和在当地巨大的影响力,以及颇经战阵,娴于攻伐的军事韬略,仓促起兵的项梁叔侄迅速集结起数量可观且战力非常的队伍。
所谓“蛇无头不行”。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政治优势和战略便利,项梁假借因为最先起义而被天下义军视为领袖的陈胜之名,自封为楚国的“上柱国”,率领吴中子弟渡江而西,攻打秦军。而在西进的过程中,又顺势收服了陈婴所率领的二万余人的“东阳军”,以及英布和蒲将军等人所率领的部队。一路行来,项梁的军队就像滚雪球一样,军队人数很快就多达六七万人之众。兵不血刃地成了当时义军中最为兵强马壮的一支。
广陵人召平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乃以兵属项梁,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而就在项梁渡淮而西,试图灭亡强秦的时候,却传来了陈胜战死,诸侯自立的消息。本就打着首义者陈胜的旗号招降纳叛的项梁不得不一方面肃清妄图“取陈胜而自立的楚王景驹”;另一方火急火燎的集合诸将帅在薛地商讨大事。而就当时历史而言,此次会议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陈胜之后应该由谁来领导天下义军继续未竟的亡秦大业。而就彼时的义军实力而言,出身显赫的项梁无疑是最合适的继任者,但就在这事关天下成败的紧要档口,向以精明著称的项梁却鬼使神差般的听信了范增的游说,一意孤行的拥戴已经沦为牧羊儿的故楚宗室子弟熊心为楚王。话说,当此天下英豪莫不希望自立分封之际,项梁这一“自戴紧箍咒”的做法也就成了当时最大的谜团。那么,形势大好的项梁为什么不顺势而为摄政称王,却非要给自己找个顶头上司,自讨没趣呢?
一:项梁的牢笼——世世楚将的贵族身份
话说,作为首义者的陈胜虽然没有正式的名号,但彼时的天下诸侯、王侯将相等却大抵是陈胜所封立与排遣的。所以,无其名而有其实的陈胜俨然是天下义军的精神旗帜。就此而言,陈胜的战败身死对于亡秦大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与打击。也正因此,此次由项梁所发起的“薛地会议”也就显得异常紧要。
而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言,为秦所灭的魏国、赵国、燕国和齐国等都已复国,唯独楚国因为陈胜的覆灭而一直虚位待贤,虽说其中也曾有过趁势自立的,但终究因为实力不足而不被诸侯所承认。根据“实力最强者说了算”的原则,逐渐汇集到薛地的诸侯将相,自然是不约而同的希望根正苗红、身世显赫的项梁能够接过陈胜手中的义旗,继续领导亡秦大业。
可话虽如此,项梁本人却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决不能称王。至于个中原因则不外乎其“世世楚将”的尴尬身份。
首先,身为后起者的项梁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着异于其他诸侯的,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本——项燕之后。所谓“秦亡六国,楚最无辜”。而在荆楚亡国之际,世代楚将的项燕又是以“忠义孤臣”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上,并在楚国破亡之后,宁死不降,兵败自杀。所以,楚地百姓对项氏家族的印象和感官自然较其他而亲密。甚至于,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堂堂的会稽太守殷通在图谋“先发制人,举兵自保”时,也不得不借助项梁的家世和出身,邀请他一同“图谋大事”。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其次,“祸兮,福之所倚”,在秦朝时因身份问题而不得不东躲西藏,亡命天涯的项梁,在起兵造反后却也因此而颇受楚地百姓和天下诸侯青睐。所以,以区区八千子弟参加革命的项梁在短短数月之间就凭借着“忠义孤臣之后”的身份,发展壮大至数万人之众,一跃成为义军中最具实力和战力的一支。但天道有常,既然享受了“忠义”的福利,自然也就逃脱不了“忠义”的钳制。项梁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所打出的“恢复楚国”的仁义大旗。而与他本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在极其讲究“名分”的古中国,“名正言顺”的政治伦理往往比能征惯战的军队重要。如此一来,一旦项梁顺势而为,成为新的楚王,那么,原本荟聚在他帐下的将帅,很可能就会渐行渐远。
婴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所谓“成也贵族身份,败也贵族身份。”很多时候,对于有能力的人而言,“名分”往往会成为桎梏他们发展的牢笼。原本,如果陈胜不死的话,精明把细的项梁自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借着陈胜这棵大树,固本培元,低调发展。一旦强秦覆灭,倘若有心天下的话,自然也就可以无所顾忌的调转枪头,逐鹿中原。可如今,陈胜的骤然败亡却把项梁打了个措手不及,将失去凭借却又渴望独立自主的项梁逼到了难以自处的尴尬境地。
换言之,主持召开“薛地会议”的项梁虽然拥有足够的实力与能力自立为王,但残酷的现实却又逼得他不能压抑自己的野心(如有他有称王的打算的话)。不得不将堂堂楚王的职位拱手相让。
二:项梁的突围——拥立傀儡楚怀王
而就在项梁举起不定,进退维谷的档口,居巢人范增为他带来了“立楚王,收民心,谋大业。”的政治规划。就当时天下纷乱芜杂的社会环境和波诡云谲的斗争形势而言,范增的计策确实能够帮助项梁突破瓶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范增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蠭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就范增用以说服项梁及其帐下诸将帅的理由而言,无疑是当时处境尴尬的楚军最佳的破解之道。
首先,在范增看来,陈胜的失败已经足以说明“人心犹思故楚”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无论如何项梁都不能步陈胜的后尘。如此一来,就只能在项梁“世世楚将”的身份上大做文章,所以,拥立“故楚宗室”就成了项梁的唯一选择。更何况,此举不仅可以为项梁争得政治上的“正统”,还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服人心,向天下树立自己“忠义孤臣”的完美形象。
其次,在项梁帐下,虽说多有附义而来的诸侯将相,但义军的底子终归还是他亲手打造的吴中子弟。换言之,即便项梁拥立了故楚宗室,但那也不过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傀儡罢了,并不足以影响项梁在军中的地位和权势。就此而言,“立楚王”以来人心简直就是一桩“一本万利,稳赚不赔”的买卖。再说,一旦大业告成,以项梁的手段和能耐,威望与影响,届时如果想让“傀儡”退位让贤自然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而这也就是为所灭精明似鬼的项梁会如此轻易的接受范增建议的原因。
不过,在项梁眼中,范增的计策虽好,却还不够完整。所以,在寻得沦为牧羊儿的熊心立以为王之后,项梁就在范增之计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他先是借着新国初建,急需大臣辅佐的机会,以所谓的“职上柱国,封五县”的虚名,剥夺了陈婴的军权,将相对独立的“东阳军”拆分消化;接着又以兵凶战危,前线危险的理由,将“楚军的旗帜——楚怀王”迁徙至“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一带”。就这样,老谋深算的项梁不仅有效的杜绝了楚怀王接触军政大权的机会,将其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而且还借机对楚国的军队进行了有效的整编,使其只知有“项氏”而不知有“怀王”。
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三:如意算盘不如意——意外战死的项梁
应该说,就项梁对楚怀王的安置而言,项梁的决策可谓“万无一失且必然会收效甚著”。而事实也证明,傀儡怀王的名号确实带来了巨大的连锁反应,不仅楚国百姓参加义军的积极性得到了积极的调动,而且天下义军也逐渐团结到了项梁身侧。并直接催生了强悍霸道,实力雄强的亡秦统一战线的诞生。为强秦的覆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百密终有一疏”,应该说,此时此刻的楚国的政治体系和军事建制都是为项梁量身定做的,倘若项梁能够一贯而终的话,那九鼎的归属,天下的向背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可一旦项梁出现意外的话,那么偌大的楚国亦必然会随之土崩瓦解,一切既定的权力格局都将被推倒重建。因为,此时年不过弱冠的项羽还不具备像项梁一样制衡全局,统筹内外的权势与能力。
公元前208年,足智多谋且骁勇善战的项梁战死定陶。随即,骤然间失去束缚的“傀儡”楚怀王马上联合群臣发动军事政变,轻而易举的将项梁苦心经营的一切化为己有。嗣后,他又借着秦军压境,赵国求援的机会,试图一举覆灭项氏集团在楚军中的势力。话说,若不是卿子冠军宋义筹谋不当,处置不力,给了凶悍霸道的项羽反制夺权的机会。那么,轰轰烈烈的亡秦运动怕是早就没了项氏家族的身影。而这一切,都是项梁所不曾预料到的。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