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上笃定前行,成果斐然。
在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精心保护和全面修缮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前沿科技手段,大力提升文物的展示利用水平;
不断健全文物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多部门紧密沟通协作,凝聚起强大的文物保护合力;
在国家和省级考古项目中,积极开展工作,组织文化活动,收获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科技赋能 优化保护新模式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保护是重中之重。
我市全力推动5家国宝级文物单位(芮城永乐宫、芮城广仁王庙、夏县司马光祠等)保护工作朝着精细化、责任化、专业化迈进,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有机衔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物安全防护网。
科技重现永乐宫壁画
“在日常除尘、隐患排查和文物修缮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室,引进先进监测设备,文保措施更科学、精准、高效。”解州关帝祖庙工作人员陈园园介绍道。
芮城永乐宫也积极作为,与科研机构合作,创建了壁画保护研究院、数字复原实验室等,推进壁画修复工作的同时,不断细化升级传统文保方法。实体修复与数字化修复相辅相成,从另一维度让古老文物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活化利用也是关键一环。文保部门充分借助先进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年,永乐宫壁画AI修复成果展走进上海,到法国展览,现场运用AI技术与多媒体光影装置,重现数百年前的壁画风采,惊艳世人。
科技与文物深度融合,擦出火花。各博物馆也纷纷推出线上云展览,让馆藏文物等突破时空限制,带领大众足不出户实现“云游”。
这些有力举措,只是我市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整体性保护工作稳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运用现代先进技术,优化文物保护环境,助力文物“永生”,实现“活化”利用,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制度保障 细化完善新体系
文物保护,制度先行,坚实的制度支撑是重要前提。
这一年,运城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火”出了圈,这也对相关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职责和义务提出了更为明确、严格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贴合运城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如《运城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运城市文物违法行为举报管理制度》等,让文物保护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
“文物资源基本信息的收集、审核、管理非常重要,健全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刻不容缓。比如,完善国宝级文物档案资料,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持续推进《山西国保古建筑档案·解州关帝庙卷》《河东关庙访古名录》等编辑出版。”市文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这一年,我市多部门联合,多方面发力,壮大文保队伍,利用政府债券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同时,重点推进第九批国保单位申报遴选工作和运城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部门迅速组建普查队伍,仔细梳理名录清单,扎实开展普查试点,精心组织人员培训,将理论与实地调查紧密结合,稳步推进信息采集、数据提交、分级审核、成果汇总及文物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科技保护等各项工作,为文物保护筑牢根基。
项目驱动 强化推进新举措
2024年,运城一跃成为热门旅游胜地,运城博物馆更是成为热门打卡地。尤为振奋人心的是,运城博物馆、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和关公文化博物馆三馆一并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推动文博事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力冲刺挂牌标准。目前,已组建指挥部,成立专家组,完善评定资料,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的考古支撑。”蒲津渡与蒲州故城文物保护所副所长郭海如说。
在重大项目上,我市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成果丰硕。
加强地上文物保护,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本年度共申报国保立项37个、省保3个;同时,新绛白台寺、福胜寺等11处国保单位完成对外开放。
做好地下文物保护,充分发挥绛县西吴壁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等考古项目优势,组织公众考古,举办文化论坛等,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
在博物馆建设与管理上,稳步推进西阴考古博物馆、山西(晋南)考古基地等标志性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进程,各县级博物馆也进入关键阶段,编制展陈大纲、进行室内装修、组织陈列布展等,全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
司马光祠沉浸式研学
借“文博热”的东风,我市大力助推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并充分盘活各类文博资源。国庆假日期间,我市开放67家文博单位,让游客们沉浸式欣赏精彩表演,品味悠久文化,感受运城魅力,为文化遗产传承注入了活力。
文旅融合 活化非遗新范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上,2024年的运城也是亮点不断。
非遗绛州鼓乐进景区
为了让蒲剧、绛州鼓乐、澄泥砚等瑰宝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我市多措并举,创新范式。开启非遗数字化项目建设,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开展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尤其是借助文旅融合实现非遗的创造性发展,使其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我市既利用现代技术将非遗数字化,通过线上平台让外面的人领略其魅力,又在本地景区、博物馆打造展示区和表演区,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
在运城的各大景区,游客仿若置身非遗大观园:欣赏蒲剧演员的精彩演出,感受其独特韵味;参与传统面食制作,体会舌尖上的传承;在河东剪纸中裁剪文化符号,领略其精巧工艺;聆听绛州鼓乐,与古老文化对话。
这种文旅融合模式,为非遗传承开拓了新空间,为运城旅游增添了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市民重识本土文化,也使游客沉醉,成为运城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展现出非遗活化的无限可能。
2024年的运城,以坚定的信念、有力的行动书写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壮丽篇章。展望未来,运城的文化遗产必将继续闪耀光芒,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座城市独特而迷人的文化魅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