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探索宇宙的天文学家们在搜寻地外文明时,习惯将地球生命作为寻找的参照,而地球生命之源泉——液态水,自然成了搜寻的金标准。这让一些好奇的人质疑:为何非得将液态水看作生命之本,难道外星生命就不能呈现其他形态,比如传说中的硅基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我想说,你未免低估了天文学家的智慧。他们不仅拥有深厚的物理与天文学知识,而且想象力之丰富,远超常人。

他们深知生命的形态可能千奇百怪,但这并不与“坚持用水寻找外星生命”产生冲突。简单来说,前一种观点是理想,后一种则是现实。换做是你,同样会基于液态水去搜寻地外生命。

就如同许多人的梦想是成为亿万富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梦想是梦想,现实却是每日的日常。

任何宏大梦想,都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脱离现实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梦幻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天文学家们也渴望找到其他形态的生命,然而事与愿违,至今尚未发现。即便他们用液态氨、甲烷、氟化氢、硫化氢等具备溶解力的物质在实验室进行种种实验,但这些溶剂均不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因此,天文学家们当然会坚持用水作为寻找外星生命的标准。搜寻外星生命总得有个依据,对吧?宇宙如此辽阔,我们不能像无头苍蝇般盲目寻找。

更何况,人类尚不具备漫游宇宙的实力,即便有那般力量,也不可能随意走访星球探亲,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大了,天体数量近乎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并不知晓,天文学家们寻找的并不是外星生命本身,而是适宜生命繁衍的环境!

实际上,天文学家们不单不能直接观测到外星生命,就连系外行星也未能直接看见,也就是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能会反驳说,天文学家们不是早就发现了成百上千的系外行星吗?

确实,但这都是通过间接手段,从未有过直接观测。为何如此?

原因有二。首先,系外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太过遥远。其次,在母星——恒星的耀眼光芒之下,行星显得过于黯淡。

即便是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也不可能直接看到系外行星。天文学家们只能依赖间接手段来确认它们的存在。

这些间接手段有哪些?主要有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凌日现象。

这种现象大家都略有耳闻。当行星穿过其恒星前方时,会遮挡住一部分星光,导致恒星亮度略微下降。天文学家们便通过光强的变化和周期等数据来推算行星的质量和体积等。

第二种,观测恒星的摆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我们说“地球绕太阳转”,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精确。地球与太阳围绕其系统质心旋转,只是太阳质心与质心相差无几。然而实际上,太阳也会因行星引力略微摆动,只不过幅度微小。

天文学家们就能根据摆动幅度和周期等数据,间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体积、运行周期等诸多参数。

这也是为何天文学家们发现的大部分系外行星是木星那样的气态巨行星,因为只有足够大的质量和体积,恒星的凌日现象和摆动才更显著,更容易被我们捕捉。

即便观测到类地行星,也多为质量较大的超级地球!

我们观察到的实际上是恒星,而非行星。恒星因其体积大和亮度高,更易被观测。天文学家们只能通过恒星的种种变化,间接推断行星的存在。

即便使用间接手段,观测行星也十分困难,需要极为精密的设备,因为行星对恒星造成的影响,比如凌日现象和摆动幅度实在微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我们应当明白,天文学家们所追寻的并非外星生命或外星人,而是适宜生命繁衍的环境(或行星)。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先确定哪种环境适合生命诞生,然后在无垠的宇宙中寻找那样的环境,探索拥有这类环境的行星!

重点要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先确定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环境,环境!

怎样的环境适合生命繁衍?答案显而易见:液态水。当然还有其他条件,但液态水是基础。天文学家们早已观察到,在地球上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液态水,就有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液态水与生命是同义词,尽管我们不知道其他星球是否也如此,但至少地球上是。这意味着,只有找到拥有液态水的环境,我们才能继续探讨下一步:寻找外星生命。

液态水成为了标尺,也是目前唯一的标尺。如果未来有一天,天文学家们发现了生命的其他生存环境,那么寻找外星生命的标准就可以拓宽。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其他能孕育生命的环境?哪怕是在实验室中找到这样的环境也算。

也就是说,许多人会想到硅基生命,但我们必须先证明硅基生命确实存在,哪怕在实验室中证实也可以,然后再根据硅基生命的生存环境,去寻找拥有那样环境的行星,因为天文学家们追寻的,其实是环境!

然而,至今没有任何实验能证实硅基生命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不得不以液态水作为标准,以能够维持液态水存在的行星作为目标。

还是那句话:总得有一个标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