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观
智能文化旅游管理
智慧旅游,也称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01
热点聚焦
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在成都举办
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12月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两岸知名文化学者、青年学生等约100人出席。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北京会见马英九先生一行时提出两岸同胞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10月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举办此次座谈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与“魂”,是我们共同的传家宝。共同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深化两岸文化联结、赓续中华文化血脉,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需要担负中华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化创新,需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中华文化繁荣。两岸同胞要坚持“九二共识”,旗帜鲜明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两岸知名文化学者甘霖、葛剑雄、康震、蒙曼、霍巍、冯明珠、杨渡分别从不同角度围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主题发表真知灼见、深入座谈交流,一致认为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历史根脉和文化传统、共通的民族心灵、共享的美好未来,要深化两岸人文交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去中国化”、“文化台独”行径,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两岸青年学生代表从青年人角度谈了看法,表示有中华文化才有根,有根才能站得稳、行得远,两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互学互鉴,建立深厚友谊,将并肩携手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崭新活力。
座谈会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马英九基金会共同主办。座谈会前,两岸嘉宾和青年学生共同参观了杜甫草堂博物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民日报)
京津冀共同举办二〇二五年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
在2025年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推动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需求,京津冀三地党委宣传部会同文旅、文物、文联、广电等有关单位联合策划组织,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共同举办“2025年京津冀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
系列文旅活动包括京津冀三地跨年迎春大联欢活动、欢享庙会系列活动、乐享冰雪系列活动、历史文化主题游系列活动、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群众大拜年系列活动等六大板块。12月31日晚,京津冀将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主会场分别设置在北京首钢园、天津南开区鼓楼广场、河北石家庄正定古城,三地群众将通过连线的方式共同迎接新年。同时,京津冀首次联合录制春节联欢晚会,为人们奉上丰富多样的春节文化大餐。
活动精选京津冀10个具有代表性的庙会,组织三地老字号品牌、非遗产品、传统年货集中亮相。同时安排特色民俗节目,展现京津冀传统文化魅力。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还将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街镇、乡村,为基层群众、劳动者拜年送祝福,营造浓郁的新春氛围。(人民日报)
02
江苏省《关于促进全省营业性演出市场规范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全省营业性演出市场规范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全省营业性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全链条,围绕深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改革等5个方面推出17条政策措施,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扩大文旅服务消费。
《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壮大演出市场,鼓励各地出台支持政策,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开办演出经纪机构、建设演出场所、投资演出项目,支持省内演出单位做大做强,并通过完善演出交易体系、鼓励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等方式,培优扶强优秀演出项目和演出单位。支持举办大型演出活动,推动省内大型营业性演出品质化、差异化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品牌。打造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支持各地挖掘当地特色文旅资源,组织开展旅游演艺项目主题设计和内容创作,因地制宜创排旅游演艺精品。
《实施意见》还明确,持续放大“演出+”效应。一方面,丰富“演出+”场景内容,优化完善演艺功能布局,推进地方戏曲融入旅游实景,创新开展城市音乐嘉年华、乡村音乐会等活动,推出“演艺巴士(游船)”等新载体,促进景剧融合发展,丰富“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新体验。另一方面,拓展“演出+”服务增量,鼓励各地发布特色演出“打卡清单”和旅游攻略,创新开展凭演出票免景区门票和抵扣酒店、餐饮、购物消费等优享活动,加强演出与文博场馆优质展览联动,丰富“演出+”系列产品供给。(中国旅游报)
《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4)》解读
总体来看,本监测周期内,在经贸、产业、科创、人文等各领域与国际接轨,加强中外交流,可极大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海外声誉。具体而言,一是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的跃进,为中国城市打响海外口碑的同时,也擦亮了“中国航天”这张国际名片;二是国际性会议或比赛不仅拓展国际“朋友圈”,加强中西方交流,而且还提升相关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视野格局;三是中外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助力本土经济发展,同时拉升城市的海外传播度和美誉度;四是城市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也是城市强化海外辨识度的有力支撑;五是假期消费热度高涨给部分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对其海外影响力形成正向作用。
中国百城海外影响力月度指数由海外传播度和海外美誉度两个一级指标构成,旨在对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的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估。本监测周期内,海外影响力月度指数排序前20的城市,总体呈现出主动参与国际事务,设置国际性话题议题意识增强,中国城市贴合国际前沿话题倾向明显等特点,而境外媒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城市的关注也更加多元和细致。其中,除北上广深外,因基础设施升级、筹办国际性会议、外资投资等有关高速国际化进程的议题,成都、杭州及武汉排序相对靠前,海外影响力在此间得到提升。
《中国百城海外传播力月度分析报告》依托参考消息海外舆情大数据库及信息监测系统,研究范围涵盖英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阿拉伯文等多个主要文种信源,覆盖上千家境外媒体及多个主要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海外关注度较高的100个中国城市(未含港澳台地区)的舆情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旨在综合评估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和国际品牌建设效果,为城市决策者、研究者提供国际传播领域的业务参考。(鲁中晨报)
03
实践动态
广东省佛山市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在广东省佛山市,许多历史建筑在有效保护基础上得到合理利用,既留住文化记忆,又展现时代风采。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佛山老城、顺德老城两个历史城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20处,历史建筑21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49处。
如何下足保护利用“微功夫”,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因地制宜的活化路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活化是最好的传承。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过程中,佛山市注重挖掘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尊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鼓励进行因地制宜的差异性活化利用。住建部门持续推进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测绘建档等基础措施,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指引与保障。
以用促保的地方法规。2024年6月,《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强调保护的同时,还明确历史建筑应当在符合其价值要素保护和保证建筑安全前提下开展多功能使用。正式出台《佛山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佛山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图则》等,公布《佛山市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出台《佛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佛山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构建起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四梁八柱”。
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2014年,佛山启动古村落活化升级工作,将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10年来,已有6批次110个古村落完成活化升级,目前第七批40个古村落活化升级正有序推进。仙岗书院活化利用让书院成为集文物展示、艺术展演、非遗项目体验于一体的功能性文化场所。不仅在仙岗村,经过多年活化利用,佛山许多沉寂的古村落正逐渐呈现出“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整体提升与空间微改造相结合,助力古村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
徐州两辆非遗公交专列正式开通
12月19日,徐州出行——非遗公交专列发布会暨剪彩启动仪式在徐州汽车客运东站举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徐州非遗项目,同时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独特的生活体验,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徐州市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城市公交车辆为载体,依托10路、601路两条公交线路,各选择一辆专车,通过整合非遗、文创、手工艺等资源,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非遗体验服务。
10路非遗公交专列从徐州东站到彭城饭店,线路全程约31公里,一路串联起多个不同场景的站点,覆盖了徐州城东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居住聚集区以及人文教育点,贯穿了徐州城东片区从现代化交通要地到市井生活场景的脉络。601路非遗公交专列跨越徐州老城区,覆盖了交通枢纽、商业核心、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集中地,贯穿了城市最具底蕴与活力的地带。
两辆非遗公交专列从外观到内部装饰都深度融入徐州非遗元素。车身绘制了徐州剪纸、徐州美食等特色非遗项目的精美图案,色彩绚丽且富有地域文化辨识度,宛如移动的“非遗艺术长廊”。车内拉手环印有徐州非遗项目,车顶及车身内部张贴着非遗历史与技艺传承的海报,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此外,两路公交专列上还打造了“非遗文创移动营业厅”,设置了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区。(中新网江苏)
04
国际视角
中亚国家多举措促进旅游业增长
中亚各国政府重视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并积极与中国等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和7000多处名胜古迹。2024年,该国新开发了“黄金谷环线”“堡垒环线”旅游路线,以吸引更多寻求历史和文化体验的游客。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和里海等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当前,土库曼斯坦政府正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在里海地区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计划与邻国在里海推出邮轮旅行线路等。
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乌兹别克斯坦加大旅游业投资力度,为从业者提供优惠补贴政策。塔吉克斯坦制定了《2030年前旅游业发展战略》,致力于发挥当地旅游资源潜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土库曼斯坦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吉尔吉斯斯坦不断加大自然景观开发和保护力度,打造生态游、登山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推出多个文化游项目。同时,吉面向多国提供免签入境待遇或简化签证手续,为吸引国际游客提供便利。
对华旅游合作进入新阶段。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方积极参与中亚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旅游服务能力。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和商业街等旅游与商业综合体项目,助力提升撒马尔罕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场知名度。中亚各国也积极与中国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游客前往对方国家旅游,推出多款覆盖热门旅游线路的“中亚游”“中国游”等旅游产品。(人民日报)
吉达中国电影之夜让中沙文化交流绽放新光彩
沙特时间12月27日,一场深化中沙文化交流、展现中国电影艺术魅力的盛会—“吉达中国电影之夜”在吉达红海购物中心VOX电影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电影局、中国驻吉达总领事馆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承办,并得到了沙特吉达龙城、沙特智慧宫(宁夏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子公司)、沙特吉达华商会、沙特云间绿谷等多家机构的鼎力支持。
来自中沙电影界、商界、学界等领域的300余名代表,以及包括中国驻吉达总领馆总领事王奇敏、沙特国家电影节主席艾哈迈德·穆拉教授在内的多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的圆满开幕。
“吉达中国电影之夜”以“光影中国,魅力沙特”为主题,精选了多部代表中国文化精髓和电影艺术高水平的优秀影片进行展映。这些影片包括近年来在国际影坛屡获佳绩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展现中国密码学传奇的《解密》、充满青春活力的《我们一起摇太阳》、聚焦女性励志的《热辣滚烫》、展现时代变迁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以及温情脉脉的《人生大事》等。这些影片不仅让沙特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更为中沙两国电影人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互学互鉴的宝贵平台。
活动期间,还特别设立了“中国与沙特电影论坛”,来自两国的电影界人士围绕电影制作、技术共享、市场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在电影制作、联合制片、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中国日报网)
05
数据洞察
阿布扎比今年前10个月接待游客数创新高
阿布扎比文化旅游部12月2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该酋长国酒店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国际游客同比增长26%。文化艺术场所及活动场地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同比增长21%。
阿布扎比文化旅游部副部长萨乌德·霍斯尼表示,"阿布扎比2030"旅游战略反映了领导层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为扩大经济机遇和实现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来自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沙特等26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国际游客数量显著增长。扎耶德国际机场目前有24家航空公司进驻运营,阿提哈德航空今年新开通10条航线,进一步加强了阿布扎比的全球航空连通性。(人民网)
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5.1%
截至11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专利权人为企业的占比达到73.5%,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专利研发动力不断增强,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中,独立研发产生的比例为75.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比例达到16.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我国中小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2024年,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5.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57.8%和36.7%,连续两年提升,并创“十四五”以来新高。2024年,中小企业在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84%,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近四成中小企业设有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地方组织近2万家中小企业参与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今年前三季度,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6万家,占惠企总数的80%,有力支持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发展。拟认定的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中,76%出自中小企业,年度总产值超过3100亿元,增幅超20%,专利产品化、产业化进一步助力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人民日报)
图片 | 网络
清研智谈
清研智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