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入河湟,一眼观古今!

海东市首部歌舞诗剧《大道河湟》即将震撼呈现

彩陶成河 正本清源

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通史陈列中,有一件展品十分引人注目——裸体人像彩陶壶,彩绘结合浮雕的表现形式,使其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中脱颖而出,同时它还传递出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原始宗教等重要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裸体人像彩陶壶]

这件国家一级文物,1974年出土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柳湾遗址,在之后长达七年的发掘工作中,柳湾遗址共发掘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个时期的墓葬1730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彩陶近2万件。如此规模庞大的墓葬群在国内是罕见,柳湾也因此蜚声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湾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数量之多、艺术价值之高、文化底蕴之厚,在世界文化遗产史中都是独树一帜的。更让人震撼的是柳湾遗址创造了“四个之最”即:延续时间最长、文化类型最多、保存状态最为完整、出土陶器数量最多,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让专家学者盛赞为“这里的彩陶流成了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湾彩陶博物馆]

青海彩陶文化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淳朴奔放的风格、浓郁深厚的文化气息、精湛洗练的手法,真实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鼎盛风貌。柳湾展现了青海地区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期的彩陶文化的发展过程。所展示的彩陶造型之多样、构图之精美、风格之独特,在我国彩陶艺术史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柳湾也被誉为“彩陶王国”。

粟黍融合 面条鼻祖

2002年,考古学家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状食物,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享有“天下第一碗面”的盛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

经研究,这碗面条的成分以粟(小米)为主,黍(黄米)为辅,可见早在齐家文化时期,河湟谷地的先民们就对饮食有着十分独到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面条]

在当时将谷物研磨成粉再变成条状,是一种质的飞跃,说明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开启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先河。

“湟水河谷” 名流足迹

2100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第一次穿过“湟水河谷”,从扁都口翻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正因为有了张骞的记述和宣传,中原内地才知有“羌中道”,“羌中道”从此声名鹊起,河湟的概念才正式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骞雕像]

历史上,河湟地区曾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张骞出使西域,在河西走廊建立了长安至中亚乃至欧洲的交通路线,这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在青海境内也有一条“丝绸之路”,从今西宁至青海湖,沿柴达木西行,再向北经过尕斯库勒湖,越阿尔金山到西域,是河西走廊主干线的重要辅助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西汉名将赵充国,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公元前60年,赵充国受命率吏卒万人“来垦羌人故田”,把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播到河湟地区,提高了该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了汉族、羌人等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青海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充国雕像]

在边境(现河湟地区)发动双方将士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这样一来,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的同时,对发展河湟地区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负担,也平定了西羌叛乱,一举多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版图]

赵充国推动了汉族与西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与融合,加强了西北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极地门户 海藏咽喉

就是这样一方古代时的兵家必争之地,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自古人们从这一咽喉通疆入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湟谷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湟谷地]

从丝绸之路到1300年前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河湟谷地都是必经之路,无数商贾名流曾走过此地,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此碰撞,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融合。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十三世纪中叶,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长途跋涉一路迁徙至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选择定居下来;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吐谷浑人与蒙古人的后裔——土族选择扎根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十九个少数民族在河湟地区繁衍生息、蓬勃发展、幸福生活,并且传承下来了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人安召]

目前,青海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热贡艺术、花儿、黄南藏戏、格萨尔、河湟皮影戏、藏医药浴法,共6项皆来自于河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族盘绣]

另外河湟地区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5项,其中花儿、九曲黄河灯俗、热贡艺术、尖扎达顿宴、门源宴席曲、贵德六月庙会、青海湖祭湖等非遗项目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喜爱。各民族儿女在此如石榴籽般团结一心,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富庶宝地 青藏谷仓

河湟谷地是青海省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全省最大农业基地和全国十大富硒基地,是青海省最重要的农业区,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谷仓。生态环境良好,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生态景观多样,从荒漠草原到高山草甸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助高山梯田]

这里物产丰富,乐都沙果、紫皮蒜;平安富硒马铃薯、菜籽油;互助蚕豆、青稞酒;循化纸皮核桃、线辣椒;民和旱砂西瓜;化隆公伯峡冷水鱼、拉面等都受到省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可与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湟地区风貌]

河湟谷地的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85%,而生活于此的人口却超过470万,占青海省总人口的80%以上。这里是一片肥沃的农业区,同时也是多元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交汇点,这片土地质朴、包容、生机盎然。

大道河湟,第一次以歌舞诗剧的形式向世人展现河湟大地丰饶之美,河湟儿女心灵之美,河湟文化深远之美。敬请期待!

2025年1月6日-7日,在海东市体育中心,邀您共同见证海东首部歌舞诗剧《大道河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