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写了一篇文章《误杀3》票房应可达80亿,只是音效需稍调整》,收到很多朋友冷嘲热讽,认为我是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有些平台也有意屏蔽了我的文章,大概是将之归类为典型的营销号水军了。
其实,作为立体式大国战略谋略理论创始人,我是自带干粮的社科研究志愿者,完全不同于那些依靠哗众取宠博取流量盈利的商业博主大v。
基本上,我每写一篇文章,都需要殚精竭虑查阅海量的文献资料,核对海量的事实数据。
日积月累,才得以建立一整套如何全面正确看待,以及科学理性提高电影人文艺术、国际地缘政治、企业市场经营管理、全球治理布局设计等方面领域的战略策略。
辛运的是,很多战略策略预期也被事后的发展趋势所证明是吻合的。
关于为什么我会预计电影《误杀3》票房可达80亿,过几天,我会详细写几篇文章。当然,票房多少,最终还得取决于片方营销靠谱得当,且愿意投入相应资源资金。
今天,我想先把2019年12月《误杀》上映时,我当时写的另一篇文章介绍给大家,以让各位对整个误杀电影宇宙有个抽象了解。
以下为原文:
㈠ 横空出世好电影不多,《误杀》是部好电影
雄安新区的平安夜总有一种特别的雍容凛冽,霓虹渗入雾霾,节制而不喧嚣。情侣们勾肩搂背,鱼贯而入各色包厢酒肆。《误杀》是九点场。据我以前的观影经验,上座率高到了一个神奇。后来才知,它已提档上画11天了。依然有那么多人观影,证实品质才是流量之母。
事实还证明,提档意味高度自信,可吸引观影人群、提高票房收入。市场决策是对的。正因为有了品质垫底和一周多提前量口碑的发酵,接下来的平安圣诞档爆热自然是顺理成章。顺势又可继续推高票房和口碑以及海外市场良性循环发展。迄今,《误杀》票房已达7.37亿元人民币。这对通常被定义为一部警匪类型的犯罪悬疑片来说,已经是奇迹。(先前淘票票预估总票房是5.4亿)接下来的两个周末和元旦假期没特别更强劲对手,票房大概率可冲10亿。(如果有幸延密,接春节档)
那么,①《误杀》为什么会成为爆款 ?它有哪些成功的电影质感、优秀体验吸引观众?到底谁被“误杀”?谁是真正的受害者?②《误杀》仅仅是一部高智商警罪悬疑,讲述犯罪与反抗、救赎与对抗的普通故事电影吗?《误杀》真正的电影内涵、哲学思想究竟是什么?③《误杀》对今后国产电影的深远影响是什么?④ 究竟怎样才算一部好电影?电影本质是什么?电影创作、表演者的使命是什么?
㈡ 口碑为王 《误杀》爆款的几个基本要素
⒈ 断舍离升华,扎实洗练的剧本《误杀》故事很简单,起源于官二代意欲侵害平民女,反抗中被误杀。之后,官民两个家庭家长展开智力对抗。大小结局基本可以未卜先知。像这种知果罪案类型片,如果剧本平庸,情节突兀,逻辑僵硬,台词又傻又天真的话,即使一百个明星帮腔吆喝,结局也可能是半日游。就像那些辣眼的五毛网剧,看一眼海报单图,都是一种身心灵折磨。《误杀》成功基础,得益于改编印度原版高分电影《误杀瞒天计》。珠玉在前,精益求精自然有据可依。
《误杀》中印两个版本故事基本相同,人物身份、家庭结构完全相同。男主维杰甚至直接借用名字。体现了向原创好电影致敬的专业精神。不同的是,原版印度片长160分钟,中文改编版112分钟。不同的时长,有不同的精彩。呼应不同的观影习惯和偏好。原版长片人物性格的成长刻画更细致,易理解。压缩改编的故事节奏更紧张刺激,电影镜头语言的推拉摇移更时尚有冲击力,无尿点,不沉闷。
技高一筹的是,《误杀》改编由原来单纯的个人与家庭复仇争斗,升华引申到了更高层次的人类社会群体行为管理与哲学思考。
这是《误杀》真正值得钦佩的地方,也是这部电影的历史意义所在。(后面将叙述)至于有戏精网友动辄蔑称“抄袭”、“洗稿”、“融梗”(就像当初《少年的你》遭遇的一样),纯属懒汉捣乱思维。憎人有,恨人无。人云亦云,不值一提。人类文明本来就相互交融促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你的数理化公式原理还是直接拿过来的呢?火药同样在洋人那里发扬光大。全球化,共同体,多边机制,切莫因狭隘“误己杀人”。解决了版权问题就行。
⒉ 国际化团队,客观真实的表演《误杀》由陈思诚监制,马来华人柯汶利导演。肖央、陈冲、谭卓、姜皓文、秦沛等完全实力派演员主演,更集合内地、港、台、美多地区优秀演员加盟。电影是一种集体艺术。团队的创作氛围很重要。从《误杀》幕后专辑可看到及感受团队的和谐与努力,专业与专注。一方面有人“传、帮、带”,一方面又愿意“学、赶、超”,再加上国际视野和想法碰撞,想平庸粗糙都难。于是,人物的表演张力就在彼此潜移默化中相互成就,得到自然诠释。剑拔弩张的冲突喷薄欲出,守望相助的温馨水到渠成。
俗话说的好,“台上老实唱不了戏,台下狡猾成不了器”
肖央原来是北电美术系毕业,做过广告,搞过乐队。虽然喜剧出道,一首《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但踏实沉稳,内敛精进,完全没有娱乐人的哗众习惯、取宠毛病。八卦里始终不会看到他有什么上蹿下跳、骚边花絮。有实力,有想法。“不要脸,不爱脸,不靠脸”,肯为人物表演代入,演起类型片一样沧桑自然,老到自如。袒胸歪衣,十足流氓。穿上西装,完全精英情圣。脱下西装就是死跑龙套、拉网线的。实属大方之家,不得不服。《误杀》中,肖央抱朴含真,塌肩佝背,引而不发。完美诠释了一个善良、守本份,嫉恶,好交朋友,慷慨、也怕麻烦的普通讨生者。一个关键时刻值得托付,心思缜密,能为爱挺身而出,忍辱负重,智勇刚强,守护到底的好父亲、好丈夫。人物跃然屏幕,身份转换自如。有几场抚慰女儿、歉疚妻子、智斗强权的戏,带给观影者沉浸式的感同身受,像有针刺一样。
张艺谋曾在评价巩俐、陈道明的教科书式表演时,总结演员表演最高境界的八字方针——“收放自如,张驰有度”。有一幕戏,平日嫌弃父亲的女儿忏悔。哭诉自己是受害被迫,“误杀”施暴者,委屈连累家人。肖央回头,轻轻的仅用“我知道”三个字,即抚住女儿脆弱的心。平静而节制,内力千韧,可谓直接复制了陈道明的教科书表演场景。除了肖央,其他演员如陈冲、谭卓、包括那个小孩也为《误杀》奉献了杰出的表演。特别是谭卓,金刚怒目,为母则强;菩萨低眉,为妻则柔。骨气相通,神韵相依。无论是与陈冲对峙,庇护遭受重创的女儿,还是天台solo哭泣;亦或家庭围桌,守望天伦;还是初临人祸,手足无措。各种心理演变错落有致,各样情绪递进层次分明。观众甚至可以明显看到她眉梢嘴角、肌肉骨骼的渐次贲张变化。爆发极强,又克制有度。将一个像玉一样温婉善良,原本与世无争,突然横遭厄运,愤怒隐忍的母亲演绎得淋漓尽致,看来让人潸然泪下。
⒊ 镜头语言精细,出神入化的光影《误杀》有大量“迷影情节+蒙太奇”,再加上现实题材,高度注重还原细节,镜头语言丰富,过程烧脑,剪辑紧凑,给人以身临其境,熟悉又新鲜的强烈观影刺激。连日来,微博等社交媒体里时时掀起电影《误杀》解析热。影迷们一个个热衷介绍观影新发现,乐此不疲。熟悉一千部电影的男主,与破过一千个案子的女主高智商角逐,全程让人爽看不分神。男主如何布局,“剪辑时间”?又如何引人入毂,全身而退?女主如何误入歧途,又如何破局,“捉贼抓赃”?确实烧脑。
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误杀》光影摄像技术精湛,润物无声,不着一字尽显七情。有一幕,陈冲喝问小女孩,逆光产生的巨大背影,慢慢淹没小女孩。连影院里的人都感到恐惧。另一幕,陈冲得知车在儿下落不明时,警局办公室哭泣。斑驳的窗条影子冷冰冰映在脸上,徒生哀伤与惊怖。
㈢ 启示谁在蒙太奇?谁会受害被“误杀”?
张艺谋认为,电影是夹带文化,寓教于乐。一部好电影要追求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三性统一。
前面说过,《误杀》改编比原剧更深刻。以小见大,寓意深长。表面看,《误杀》和原剧一样讲述两个家庭的爱恨情仇,似乎茶余饭后的佐料而已。其实,通过比较,男主身世、配角竞选身份以及结局与彩蛋的不同之处,可以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假如蒙太奇剑握在野心家之手,会怎样?《误杀》后来,那些骚乱纵火的蒙面人是否熟悉,让我们想起东方之珠?那里持续数月的暴力,不正是由别有用心的汉贼、各色黄记、曱甴通过蒙太奇剪辑手法,掐头去尾,移花接木,推波助澜,挑起的祸乱吗?
所谓“违法达义”不就是另一种文字形式的偷梁换柱,概念剪辑吗?
谁会成为最终受害者?结果显而易见。
推而广之,我们在涉疆、涉藏问题上遇到的一些对手和NGO,不也同样是采用这种指鹿为马的蒙太奇剪辑栽赃法吗?
反思
迷途羔羊,为什么迷路了?
《误杀》英文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有人译成迷途羔羊。监制陈思诚的解释是《乌合之众》。并提出疑问,谁是真正的受害者?
男主李维杰一直对自己的身世耿耿于怀。自幼失怙,寄人篱下,小学四年级文化,是个没用的男人。
追踪溯源,其不幸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在骚乱中同时遇害。
而他,仅凭看过几部电影,就可以瞒天过海,让每个人在无意识中成为他的“伪证工具”,引出骚乱。
于出一辙,香港同样也仅因为操纵谎言就可引起旷日持久的暴力。
这是什么现象?人为什么会盲从,成为害人误己的帮凶?是谁在操纵人群、支配疯狂?
这正是《误杀》社会意义所在,也是电影反思的力量。
朱丽叶·比诺什说过,“我们需要艺术家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与情感,好电影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与思想真正的转变”。
《误杀》为什么英译为《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来自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一本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专著。
勒庞通过分析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群众为何会出现“盲目、冲动、狂热、轻信”,变成极端、没有人格的杀人机器?
勒庞指出,“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乌合之众群体智商远低于个人智商,没有辨别能力。大家无法判断真伪,分辨是非。人一旦进入,无意识品质便占上风。理性消失。
所谓的带头人通过借助“断言法、重复法、传染法”,即可任意支配下层群众中,见识卑微、心理狭窄脆弱、超出自身生活经验者的思想意志。
勒庞同时举例,法国大革命中很多暴乱劫掠即为他们制造。
勒庞指出,人们孤身时,不会焚烧宫殿、洗劫商店。也很容易抵制诱惑。一旦加入非法群体,就会受到“数量即正义”的诱惑,陷入无意识,烧杀劫掠,狂暴摧毁。
处方
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剪辑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十九世纪的勒庞和今天的艺术家与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怎么解决?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如疾病与人类,始终如影相随,相生相克。
如何指引迷途羔羊?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乌合之众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
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谎言。事久见人心,时间会教会他们。
正如《误杀》里,颂叔回答李维杰是好人还是坏人时的沉默。
艺术家的留白是艺术,也是哲学。也是大国的政治智慧。
让你三分又何妨?
《误杀》不死,好电影永垂不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