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会谈,谈话的主要内容是要戈尔巴乔夫“交权”,并辞职。
经过几天的磋商,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最后一道总统令,将所有的武装权力交给叶利钦,当晚向全世界发表了辞去总统职务的讲话,26日,苏联正式宣告解体。
苏联解体的消息很快传到我国,引起了剧烈的轰动,要知道苏联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十月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中苏关系恶化,中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然而当看到苏联解体的消息时,已经83岁的老将军王震还是气得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反复对身边人说:“我们都误会毛主席了,他老人家至少比我们早看五十年。”
那么,王震将军这番话从何而来呢?这要从1965年前后我国面临的恶劣局势说起。
1965年的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东南沿海,蒋介石蠢蠢欲动,在当年黄埔军校校庆上,他对前来参会的将校慷慨训话,称“大陆是在我们手里丢掉的,就要在我们手里拿回来”,还喊出“我们在大陆上再见”的口号。
蒋介石授意海军巡防第2舰队派出“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艘战舰,于8月5日由台湾左营港隐蔽出发,傍晚行至福建东山岛海域,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破坏和威胁新中国。
在中国的南面,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不甘心失败,炮制“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出兵入侵越南,还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上空示威挑衅。
此外,当时苏联与我国关系恶化,试图通过在我国建设长波电台、潜艇基地等方式影响和控制我国主权。
1965年8月印巴战争再次爆发,印度企图在我国边境制造事端。
这些外部压力给毛主席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他并未畏惧,毕竟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得以建立,相比之下,当时社会风气中的细微变化更让他担忧。
当时社会风气虽整体积极向上,但“崇洋媚外、向往特权”的现象开始露头。
比如,一位高干子弟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一台昂贵的日本半导体收音机,爱不释手并四处炫耀,周围人羡慕的是其“渠道”和他的“能耐”。
军队中也有部分军官失去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看官衔下菜”,对比自己官职高的巴结逢迎,对比自己低的则不尊重,溜须拍马、拉帮结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毛主席对这些现象忧心忡忡,他以苏联为例,提到苏联党内有特权集团,掌握国家要害部门,为个人捞取大量利益,导致政权变色。
毛主席担心我国也出现类似问题,他深知特权阶层可能改变国家颜色,尤其是部分干部“革命胜利了,该享受享受啦”的思想,让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后来苏联的解体也证明了毛主席的预见,《别拉韦扎协定》签署时,竟无一个苏联人民站出来抗议反抗,可见特权集团与人民已离心离德。
王震将军回忆,毛主席当时曾多次对他说“王震呀,这样下去,搞不好,会出大问题的。”
当时王震并不理解,还认为毛主席在吓唬他,但苏联解体后,他才明白毛主席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当时毛主席面临外部诸多压力和内部的担忧,一直在寻找答案,1965年他重上井冈山,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次怀旧之旅,实则不然。当时我国面临复杂外部局势,军事技术又远不及美苏,毛主席充满危机感。
毛主席看到大量资源集中于特权阶层,如当年6月26日的农村医疗现状报告显示,全国绝大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经费集中在城市。
毛主席既担忧又愤怒,做出“六二六”批示,还指示在社会层面和社教领域等开展整风。如今部分人对当时的整风运动不理解,甚至将责任推给毛主席,这种看法是不可接受的。
毛主席预见不整风党和国家会变色,人民会离心离德,所以才这么做,其初衷是让特权阶层不再享受特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只是过程中出现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情况,毛主席并非全都知晓。
1988年王震就曾在会议上提到,不应曲解毛主席当年的意思,而毛主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前往井冈山,寻找扭转局面的答案。
毛主席登上井冈山后行程满满,多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接见袁文才遗孀谢梅香时,一声“袁嫂子”让其泪流不止。
他在有限的个人时光里踱步沉吟,思索国家未来。
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主席写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因为他深知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最终胜利,这也是他重上井冈山所寻得的答案,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重要性的深刻认知以及团结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理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