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个观点没有批评美国的意思,抗战后期美国提供了大批援助,这批美援没有用好,责任在国民党、在蒋介石、不在美国。

抗战进行到1938年底,随着武汉和广州的沦陷,日军的大规模进攻,由于兵力不足被迫停止,接下来都是小规模的局部行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实际上日本的战略目标也不是全面占领,而是想迫使中国屈服投降。在这个问题上蒋介石做的还是不错的,虽然仗打的一塌糊涂,但就是不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底到1939年初随着战局进入相持,国民党的抗战策略也发生变化。在岳麓军事会议后,计划将军队分为三波,三分之一坚持抗战,三分之一训练,三分之一休整,然后进行不断的轮换。一边抗战、一边休整、一边训练,每年都能提升一轮军队的战斗力。

1939年是这个方案执行的第一年,军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作战、休整和训练,为了试验整训结果,在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进行了著名的1939年冬季攻势。

在冬季攻势中,国民党调集130个师,从华北的蒙古高原到广东的珠三角水乡对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八路军也调集20多个团的主力配合作战。

向来主动进攻的日军一时被打蒙蔽了,四处应接不暇。不过由于指挥配合不当,除了傅作义在绥远、张自忠在湖北有不错的战绩外,其他战场效果平平,动用百万大军耗时三个多月歼敌不过数万人。

战后国民党开会总结,认为虽有不足,但这个战略还是不错的,以后每年都要整训9个月,然后发动一次大约3个月的全面攻势。

如果这个战略持续下去,意味着1940、1941、1942、1943、1944等连续五年,国民党都会进行全面的冬季攻势。相当于所有的军队都会进行五轮阵地防御战、五轮休整、五轮训练,外加五轮的大规模进攻作战。

如果接下来真的这么干了,可以说任何一支国民党军队都会有74军这样的作战能力,甚至会更强,抗战提前结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这种冬季攻势只进行了一次就结束了。1940年没有进行的原因是因为八路军在彭总的指挥下搞了百团大战,八路军的战斗力和兵力不仅震惊了日军,更让蒋介石坐立不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由此开始。

而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蒋介石直接开始坐等胜利了,除了为了接受美援的缅甸战场之外,其余战场全部转入被动。

道理很简单,蒋介石认为日军肯定会被美军消灭,用不着再消耗自己的部队了。所以前线的将领可以逃跑,但就是不能损失部队,即便是打了胜仗,只要消耗部队,就会被穿小鞋。

最典型的就是33集团军,原本在张自忠率领下英勇善战,并且扩充到55军、59军和77军,共9个师10万大军的兵力。由于33集团军的张自忠、黄维纲、何基沣、张克侠等将领都是死硬的抗战派,所以蒋介石就在张自忠死后开始分化瓦解这支部队。

结果是55军被调走,59军和77军被缩编为4个师4万人的兵力,并且以较为温和的冯治安担任司令。最后黄维刚被气死,何基沣与张克侠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淮海战役的时候在贾汪起义,直接让黄百韬兵团12万大军送了大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哪怕是余成万这样的嫡系,只要损失了部队,那就是严肃处理,导致42年之后各个部队都以自保为第一要务。

但军队在抗战时期天然就应该打仗的,如果战事不断,军人的精力都在战场上,战斗力和士气会随着经验蹭蹭的上升。一旦军队无所事事,就会惹是生非,再加上大批美援的到来让各种花活有了基础。

于是抗战后期国民党从政府到军队进入了严重的腐化阶段,传统的吃空饷,经商,甚至卖阵地都泛滥起来。尤其倒卖美援成了重中之重,宋家和孔家玩渠道,各级官员尤其军官玩分销,成了庞大的体系。

至抗战胜利的接收阶段,各种贪污腐化到达了顶点,倒卖美援也达到了顶点,这里史实很多,就不用多说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40年之前还有一定革命精神的国民党军队,由于抗战后期的摸鱼经商,陷入了严重的腐化之中。看起来美式装备到来实力大大提升,但真实的作战能力反而不如抗战前期。

支援非洲粮食也是这个道理,白来的粮食被贪污了低价倾销,结果把非洲农民害死了,本来就不强的非洲农业被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