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中宏网新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从订单种植,到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从小农经营,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从单打独斗,到产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展,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玉米制种产业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

据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数据显示,从1994年开始对外预约生产杂交玉米种子,30年来,该师市已累计种植制种玉米388万亩,为国家生产合格杂交玉米种子19亿公斤,可满足9.5亿亩大田玉米用种需求。特别是近10年来,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年均种植制种玉米面积达20万亩,约占全国制种玉米面积的6%,年产量1亿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8%。也就是说,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8粒产自师市。职工群众种植制种玉米亩均收益稳定在1800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对推动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高度重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出台了《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玉米制种大县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高质量、可持续的支持政策,更是对“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最好诠释。

从无到有,全力打造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地处天山北麓西段,位于伊犁河谷,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光热充足,每年日照时数超过2870小时,年平均气温10.4摄氏度,光合作用强,并且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是制种玉米种植的黄金地带。

如何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让土地效益最大化?

20世纪80年代,兵团引进南斯拉夫SC704玉米杂交种,增产明显。1984年,四师成立种子公司,与团场联合开展示范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械收获籽粒

1994年,六十六团首次尝试给四川种子公司代繁玉米种子260亩,取得成功。此后,四师开始逐步发展对外预约杂交玉米种子生产。

作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师,此后的30年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始终将玉米制种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之一,持之以恒做大做强。

鉴于新疆发展玉米制种的独特优势,2000年以后,国内多家种子公司涌向新疆寻求制种合作伙伴,制种效益较粮食生产明显,四师玉米制种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团场开始大力推广种植种子生产。但由于团场“各自为战”,相互压低价格,加之合作的公司良莠不齐,最终形成了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局面。少数公司因经营问题不履行生产合同,不付款不调运,给团场和职工群众造成了很大损失。

为规范制种市场,集聚基地发展合力,保障职工收入,2005年12月,四师党委整合各玉米制种团场优势资源,组建伊犁金天元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天元种业”),统一组织代繁订单签订、统一落实技术措施、协调处理种子纠纷,形成了“龙头企业+团场+职工”的利益联结机制。

期间,四师成立制种基地生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师长任组长,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秩序,金天元种业、各玉米制种团场与疆内外种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和团场完善以丰补歉机制,降低了风险,至此,四师制种产业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为助力制种产业发展,四师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中大力推广“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总结并制定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四师、团场“科技之冬”和“阳光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使制种玉米产量、质量均达全国领先水平。2013年,四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并成为当时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制种大县。

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海告诉记者,2017年,根据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要求,团场取消“五统一”,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师市种业发展实现政企分开,玉米制种产业全面进入市场化,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通过充分让利职工,当年,师市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21.5万亩。

2022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再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从小到大,全力提升制种玉米产量质量

如何从小农经济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变?该师市给出的答案是,实施“基础设施升级+科技服务+环境改善”新模式,实现制种玉米产量质量双提升。

韩海告诉记者,为加快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师市成立工作专班,负责规划布局,做优基地,做强企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

有了顶层设计的加持,师市玉米制种产业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喷施叶面肥

这些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全力打造玉米制种优质基地,高标准农田覆盖全部制种田,集中连片面积均在300亩以上,基本实现水、田、林、路、电配套。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覆盖面积约占制种田总面积的70%。努力提升现代农机装备,引进去雄机14台、专用种子收获机202台,耕、种、收机械化率达100%。

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团场现有种子晒场122.5万平方米,一轮可满足5万亩种子晾晒需求;建成高标准库房7万平方米,可满足7.5万吨种子仓储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精深加工设施升级,现有果穗烘干线18条、籽粒烘干线7条,年烘干能力达21.2万吨,可满足40万亩玉米种子烘干需求;建成种子精深加工线6条,年加工能力4.4万吨。

为提升种业创新能力,让更多的优质玉米种子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扎根,这些年,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先后与新疆农垦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疆内外院校,以及国内60多家知名种子企业合作,年均引进优良新品种60个,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15个。制种玉米亩均产量500公斤以上,最高单产达1034.62公斤。

不仅如此,该师市还通过健全质量体系、升级合格证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八证”管理(即播种定苗、点父本、去杂、综防、化控、抽雄、砍父本、水肥管理),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商品性好,备受疆内外玉米生产经营者和种植户的青睐。

记者了解到,经过30年的发展,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构建了以六十一团至六十七团为核心,六十九团至七十三团、七十八团至七十九团为辐射的“两区”优势玉米制种布局,打造高标准玉米制种优势基地13个共30万亩,围绕种子科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形成了产业要素集聚、区域联系紧密的种业发展格局,为制种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从少到多,玉米制种收入持续攀升

作为兵团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农业农村部赋予师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这块“金字招牌”,给予很高的期望,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也不负所托,取长补短,大力发展种业全产业链,让职工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今年制种玉米收成很不错,六十二团十二连职工刘军算出了26亩身份地的账单:亩产723公斤,每公斤种子售价7元,即每亩产值5061元,减去成本1900元,纯收入3161元,26亩地总收入达82186元。今年,刘军还流转了近100亩土地种植制种玉米,纯收入总计超过30万元。

“年初有订单,春种、夏管、秋收各环节都有制种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年底还有合作社的分红。”说起种植制种玉米的好处,刘军满脸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械抽雄

刘军所在的六十二团十二连耕地总面积11300余亩,职工334人,有近半数职工种植制种玉米。

十二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陈海波说:“职工看好制种玉米的根本原因,除了收入有保障外,节水和劳动成本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加入连队绿川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让职工直接分享收益,这让他们对玉米制种信心十足。”

该师市还加深主体利益联结,依托创锦种业、中淼农业、金豆豆种业、金天元种业等师域企业,运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工”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领办创办制种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职工身份地,不断完善“耕、种、管、收”全过程技术服务等措施,真正构建起职工拿“大头”、合作社有“甜头”、企业有“赚头”的企农双赢共同体。以创锦种业为例,通过领办创办制种专业合作社19家,吸纳社员2663人,稳定制种面积12.6万亩,利用“十项惠民政策”,按照市场化订单,推行“十统一”模式,近三年,累计为社员二次分配近4717万元,社员亩增收230元。

以金天元种业为例,通过与4家制种专业合作社、部分职工合作,有序流转职工身份地约8000亩,职工均获得土地流转和地上务工两份收入达3.8万元,通过技术人员统一管理,有效激发土地活力,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亩产量年均递增8%。

“四师可克达拉市玉米制种产业不仅在育种研发、农技推广等方面成效显著,而且在卫星导航播种等新技术应用上也很广泛,在兵团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上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兵团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侯新河对师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弱到强,持续增强玉米制种发展后劲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该师市种业稳步推进的秘诀。

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历经多年培育和发展,该师市玉米制种已成为产业化程度高、联系农户广、农业效益显著的支柱产业。

翻阅一个个顶层设计文件和一份份成果资料,师市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制种业、为国家生产优质玉米种子的决心清晰可见。

——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期间,陆续制定出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玉米制种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调动企业投资和职工种植积极性,优势基地面积持续保持相对稳定。2016年以来,该师市累计争取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9756万元,重点用于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专用机械补贴等方面,支持种业发展。

——技术服务推进有力。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制定出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三年行动方案》,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兵团和师市专家组成玉米技术指导组,设立领导指挥田,通过完善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分阶段开展现场观摩培训,全过程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基本实现早中晚熟不同区域制种玉米品种合理分布。

——智慧农业初显成效。持续推进种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该师市制种玉米数字化管理平台,包含数据展示、物联网监测、精准水肥、种子溯源、数字监管等八个模块,实现了制种生产全程可追溯和可视化信息管理;建成六十二团、六十四团2个智慧玉米制种示范基地3000亩,构建“卫星—无人机—物联网”田间立体监测、“生理机制—专家知识—数据智能”田管决策两大体系,建设基地监控、“四情”监测、精准水肥药施用三大系统,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与数字化有机结合。

——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实行“师、团、连”三级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成立师市种子协会,进一步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逐步规范行业内部生产经营行为。严把基地准入,落实“双备案”制度,按照资质审核、合同备案、网上备案、面积核实四项流程,确保品种可溯源。

有了政策支持和多元化服务,该师市制种业目标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据最新资料显示:到2024年11月底,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3个团场落实制种玉米面积超过25万亩,与疆内外百余家种子企业合作,生产品种(组合)超过500个。制种玉米亩产值稳定在3500元以上,亩收入在1800元以上,较2020年分别增长49%和68%,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正如全国农技中心种业监测处处长张力科所言,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是国家杂交玉米种子重要保供基地,也是兵团玉米制种产业的龙头和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相信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下,供种保障能力会越来越强。(图文 第四师可克达拉市融媒体中心 崔凯 李惠 通讯员 王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