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氨基酸价格主要受到行业供需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波动。此前由于行业需求萎缩,供应能力显著增加,行业价格明显下降;而随着去库存不断进行,行业需求开始逐步回暖,价格也迎来反弹。

薛宇/文

近期,氨基酸龙头梅花生物(600873.SH)开启并购大门。该公司于2024年11月底公告称收购一家日本企业旗下的氨基酸资产。

而另一个好消息是公司的主打产品氨基酸价格近期也开始反弹。2022年以来,氨基酸行业由于海外需求萎缩,出口量减少,而国内供应能力显著增加,因此氨基酸价格整体出现下滑。且因行业扩产,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整体维持弱势,不过随着库存的逐步消耗,国内出口开始好转,2024 年三季度以来,由于下游补货需求等因素影响,氨基酸的价格迎来反弹。

价格反弹

氨基酸经历较长一段时期的行业低迷期之后,近期两大主要品类苏氨酸及赖氨酸价格抬升。根据博亚和讯,价格方面,2024年三季度苏氨酸,98.5%赖氨酸,70%赖氨酸均价分别为10.86元/公斤、10.63元/公斤、5.29元/公斤,同比分别变化-4.57%、7.50%、-15.02%,环比分别变化5.42%、2.07%、-2.52%。从海外需求来看,苏、赖氨酸需求强劲。2024年三季度国内赖氨酸出口量为26.72万吨,同比增长4.88%,环比增长0.51%;赖氨酸出口均价为0.93万元/吨,同比增长11.36%,环比增长3.98%。三季度国内苏氨酸出口量为17.17万吨,同比增长11.86%。

本次氨基酸价格回暖是因为补库存带来的需求增长。氨基酸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由于苏氨酸和赖氨酸主要原料为玉米,因此长期价格走势会受到玉米价格的影响,但就短期而言,价格主要受到供需因素的影响。

产能方面,根据民生证券的梳理,赖氨酸行业经历了2010-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两轮扩张-收缩期。2010年-2013年,赖氨酸行业迎来一轮扩张,2013年前三产能合计约为56%;2014-2015年,行业面临行业整合出清,产能从2014年的约368万吨降低至2015年的约320万吨,行业前三产能下降至51%。2016-2018年,随着新一轮产能扩张加上新厂家进入市场,行业集中度持续下降,2018年末,全球赖氨酸产能达到约389万吨,行业前三产能进一步降低至48%。2019-2020年,行业再次进入整合期,2020年末,行业前三产能集中度提升至50%左右。截至2021年年末,全球赖氨酸产能降低至386万吨,行业前三产能集中度降低至49%。

苏氨酸供应集中度更高。2010年以来,国内苏氨酸产能实现快速扩张,此后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全球领先苏氨酸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确立;2015年末,苏氨酸行业前三产能集中度约为60%;2016年开始,全球主要苏氨酸生产企业相继扩产,行业产能龙头集中趋势显著;2020年,行业前三产能集中度增长至84%;2021年,全球苏氨酸产能降至108万吨,行业前三产能集中度降低至80%。

2019年以来,由于氨基酸行业产能的不断扩张,行业整体利润水平收窄,这持续导2020年,虽然在2021出现了反弹,但2022年又掉头向下,2023年因现有企业扩产叠加部分厂家产能优化,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整体维持弱势,不过随着库存的逐步消耗,国内出口开始好转,带动价格反弹,而进入2024 年下半年,由于因国内中秋、国庆以及海外圣诞节的补货需求等因素影响,氨基酸的价格迎来一定修复。

格局稳定

自2022年行业陷入下行时,龙头企业在赖氨酸实现了市场扩张,在苏氨酸也基本保持了稳定。

氨基酸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赖氨酸和苏氨酸产能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主要为梅花生物、星湖科技(600866.SH)。截至2024年12月23日,二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过40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全球赖氨酸生产厂商有19家,前三名上升至56.5%,梅花生物以年产100万吨的规模,占全球赖氨酸产能的26%,居行业第一,星湖科技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20%。前三名的市场份额较2021年底又有了集中。

目前,赖氨酸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龙头公司,集中度还会逐年提升,苏氨酸龙头扩产完成,行业中长期无新增产能。据博亚和讯,未来仍有部分产能投放计划,但主要集中头部企业,其中梅花生物公告拟建设60万吨80%赖氨酸产能,公司预计该项目将于2024年底具备开工条件,新增产能或将于2025年完成建设;阜丰集团拟技改扩增12万吨98.5%赖氨酸产能,公司预计该项目将于2025年12月投入运营,此外山东东晓生物规划建设12 万吨70%赖氨酸产能已通过环评审批。2023 年全球苏氨酸产能124万吨,行业前三产能集中度78%。尾部产能的出清基本于2022年完成,此后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截至2024年12月,行业暂无新产能规划。

梅花生物目前有吉林白城、内蒙古通辽、新疆五家渠三个主要生产基地,年产95万吨味精产能、100万吨赖氨酸产能、50万吨苏氨酸产能。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6.81亿元,同比下降8.99%;实现归母净利润19.95亿元,同比下降7.65%。根据三季报,报告期,内苏氨酸、饲料级缬氨酸、赖氨酸等产品销量已经迎来增长,但主要产品味精、黄原胶及淀粉副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减少。

梅花生物还通过收购不断扩展产品品类。2024年11月23日,梅花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0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亿元左右)收购麒麟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协和发酵旗下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母乳低聚糖业务及资产。基于梅花生物在氨基酸产品方面多年积累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伊品生物于2022 年被星湖科技收购,其赖安酸、苏氨酸产能分别为80万吨、26.5万吨,均位列全球第二。伊品生物是全球动物营养氨基酸及味精细分领域重要企业。星湖科技收购伊品生物后,其业绩实现大幅提升,营收从2021 年的12.3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74.86亿元,同比增长329.51%;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1.0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08亿元,同比增长299.85%。2023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73.74亿元、2.51亿元,增幅分别为-0.64%、11.45%,实现扣非后净利润为7.27亿元,其中伊品生物扣非后净利润实现6.7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7.90亿元,同比增长0.48%;实现归母净利润6.77亿元,同比增长38.38%。

长期需求增长无忧

中金公司表示,中长期看,苏赖氨酸供需格局向好。从需求端来看,国内豆粕减量替代及海外需求旺盛将驱动氨基酸产量持续提升。

中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饲料的主要功能成分是能量和蛋白,在中国主要畜禽饲料配方结构中,能量饲料原料占比一般为65%,其中玉米约占50%-55%;蛋白饲料原料占比一般为30%,其中豆粕约占15%-20%。豆粕是大豆压榨生产食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因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求相近,全球在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

中国豆粕产需基本平衡,但大豆进口依存度较高,玉米进口总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据Wind和汇易网数据,202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高达9950万吨,2011-2023年进口依赖度保持在80%以上;玉米进口依赖度较低,2011-2023年进口依赖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下,但进口总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在2130万吨。中国饲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考虑原材料大豆进口依赖度高,饲用豆粕同样存在进口依赖问题。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报道,2022年,中国饲料粮中,玉米、豆粕的消耗量为20000万吨、6580万吨,进口来源占比为10.0%、99.1%。

开源证券指出,国内饲料粮增产受限且国际豆粕价格波动较大,推进和实现豆粕减量替代已成为缓解饲料粮供需结构性矛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国内重视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积极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要在确保畜禽生产效率稳定的前提下,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要降至13%以下。

本文刊于12月2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