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有“全球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三峡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仍然开足马力全速推进,连续多个重要项目成功并网。

日前,三峡能源内蒙古包头50万千瓦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包头示范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18亿千瓦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不久,集团旗下辽宁庄河V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25万千瓦,预计年均可向电网输送清洁电能约7.7亿千瓦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在风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源于对自身水电产业“天花板”瓶颈的预判以及对新能源转型战略的大力推动。从2010年开始,三峡集团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风电等新能源并将新能源培育成集团公司第二支柱产业。

三峡在风电产业入局较早。早在1999年,三峡便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了风机主要零部件制造领域,成为了当时金风科技(SZ:002202)的最大权益股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自2010年以来,三峡集团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加快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并逐渐将新能源由“第二支柱产业”升级为“核心主业”。

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三峡集团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机会,与福建、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掀起海上风电“圈地运动”。

由此,海上风电的布局,让三峡集团继水电之后,在清洁能源领域打开了全新的局面。目前,三峡集团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过560万千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集团在海上风电发展中持续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创新突破及应用,不断提高海上风电的发展水平,带动海上风电产业链不断发展完善。

海上风电产业链链条长、关联度大、辐射范围广。因此,三峡极为重视对海风产业链共链模式的打造,从而以此大幅提高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三峡下大力气发展的融通共链,有利于促进风机型号规范化、机组零部件标准化、额定功率型谱化,在确保风电组机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

例如,三峡集团在江苏盐城市打造响水近海风电场,汇聚了多家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头部企业,95%的风机零部件在江苏省内实现集成供应,形成“3小时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三峡集团上海院正在围绕能源岛开展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案的探索,形成四种能源岛模式。下一步,三峡集团上海院将针对关键技术发力,在选址、设计、建设、运行等全生命周期环节上打造能源岛的样本方案。

2024年10月,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下线。该机组是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研发生产的。这个产业园已经形成了海上风电主机、电机、叶片等部件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6年的时间里,这里下线的风机不断刷新全球风机的单机容量纪录,单机容量从8兆瓦提升至26兆瓦级。

三峡集团表示,往深远海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由之路,机组大型化、智能化和漂浮风电等将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三峡未来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将会进一步完善和融合,支撑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

远大战略背后必须有落地的研发成果作为支撑。2023年6月,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同年,三峡能源江苏运维公司成功获批成立江苏省海上风电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以解决海上风电运维技术难点、痛点为核心目标,搭建涵盖海工检测技术、装备应用研究、电场运行集控及分析技术研究、运维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电气设备试验化验等海上风电运维各类技术专业的研发试验平台,为海上风电运维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024年12月,三峡能源海上风电轻型化柔性直流送出换流阀关键技术示范工程顺利完成系统调试。该技术示范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揭榜挂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也是全球首次在柔性直流工程中应用示范6.5千伏国产高压IGCT功率器件和4千伏国产高压直流干式电容器的风电项目。本工程由三峡集团、三峡能源、三峡科研院联合产业链相关单位组织科研攻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力做大新能源主业的同时,三峡集团作为立身之本的水电资产也凭借稳定、丰厚的水电收益补贴新能源开发,让风光新能源的发展更有底气。同时,作为水电起家的电力央企,三峡也没有五大发电集团那样的火电包袱,可以放开手脚地发展新能源。

12月27日,三峡集团召开2025年工作务虚会,研究谋划2025年及未来重点工作。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中迈向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