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今年收尾还有最后一个月时间,每年的春节前都有一波吃饭行情。为了帮助还有亏损的GM回血,有朋友强烈推荐一位实战派选手~南哥。
他交易风格稳健,擅长低吸,不追高!经验稍差的也能跟上,因为都是低吸的,拿着绝对安全!12月他低位挖掘的几只大牛也是收获颇丰!
他的交易全都在公众号实盘公布,点击以下名片关注,白嫖他年前的操作计划。
声明:以上广告不代表老司机观点,更不能视为推荐,老司机不对其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
以下为正文:
今天是元旦,放假的日子,本来不打算发文,但后台说今天安排了一条广告,需要写点东西带出去,那就闲扯几句吧。
谈到楼市,大家普遍关心的仍然是房价,争议最多的是房价什么时候见底,以及会不会见底。
老司机曾在2022年时预言房价大概能够在2025年见底,当时最可靠的依据是根据时间往后推,宁波投资客入场的高峰是在2019年-2021年初,交付2年,限售2年(现已解除),二手挂牌的高峰应该是2023-2025年。
事实上,由于限售提前解除,这个高峰也有所提前,大概在2024年底就已经过去了。
一个可供佐证的数据是二手房挂牌量,根据市房管中心的数据,市六区挂牌住宅98000套,创下2年来新低,比最高峰下降约20000套。
当然,单纯依据二手房挂牌来推测房价,是不可靠的,因为这只是反应了供给侧;影响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需求。
需求侧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大家普遍认为收入预期偏弱,居民杠杆率过高,购房信心不足;此外人口衰退和老龄化也经常被大家提及,每当讨论房价时,总有人拿出今年新生儿又减少了多少,以此来论证房价必然会继续走低。
事实上,宏观的需求侧分析是全国性的,而楼市的需求分析又往往是区域性的,具体来说,单个城市的需求,和全国的总需求并不一致。
尤其是一线城市和排名靠前的二线城市,其数据与全国数据差距越来越大。
以居民杠杆率为例,隔壁的杭州早就超过了100%(据称高达139%),按理说杭州的购买力早已透支,楼市即便不崩,也应该找不到新增的购买力了。
但现实情况是,杭州的新楼盘普遍卖的不错,尤其是9.26新政之后,由于没有了限价,新开楼盘还出现了涨价。
当然,这种涨价是在向市场常态回归,之前的限价人为的压低了价格。
那么杭州的购买力来自哪里呢?
在表述杭州的杠杆率时,我们统计的是杭州的人均贷款量和杭州的人均收入的比值,但杭州的贷款并不都是杭州人的,有可能是温州人、金华人、甚至是河南人的。
他们在杭州买房,在杭州贷款,他们的贷款统计到了杭州人的头上。
所以在看待杠杆率时,需要辨别这个城市有没有外来购买力,如果外来购买力强,则本市的杠杆率会被高估。
人口其实是同样的道理,没错,全国的总人口是在下降,但局部的人口却在增加,以浙江为例,2023年全年增加人口超过50万,杭州、宁波瓜分了大头。
如果上海放开落户,上海的人口还会猛增,北京、深圳亦是如此。
人口总量下降,并不影响一些城市的人口继续增加,包括宁波在内的诸多二线城市,在未来的15年内人口也依然还会增加。
所以对这些城市来说,人口非但不是利空,反而还是利好。
有一种可能,房价已经在2024年3季度见底了,也就是9.26新政之前那段时间。2025年其实是见底企稳甚至回升的新周期。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下,这种回升的力度是偏弱的,准确的说是严重分化的。
最近老司机接触的一些人当中,收入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又都开始关注起楼市,甚至开始看房了。
他们很多都具有2-3次甚至更多的购房经历,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他们关注楼市主要依据两点:
1、房价处于成本+利润的合理范畴之内,甚至是低于成本,没有任何炒作的成分。
2、长期的货币贬值无可避免,配置房产仍然是对冲贬值最可靠的方式之一。
这些人在买房时也同时会考虑到自住改善的需求,把消费与资产配置统一起来,是目前很多高收入群体在思考的一件事。
在对立面,老司机也碰到不少仍然坚持看空的人,他们大概又可以分为两类:
1、在楼市亏损并已经割肉的投资客;
2、购买力相对不足的自住购房者。
看空者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来看问题,就像上文提到的经济、杠杆率、人口等,有的甚至延展到了特朗普、俄乌、中东和台湾等方向。
有人非常认真的当面问老司机,都要打台湾了,你怎么还叫人买房?
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务实派更多的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微观层面思考问题,并且不喜欢争论,而是采取行动;而看空者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考虑,不太涉及微观的具体情况,并且想说服别人认同。
老司机认为,对宏观的理解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微观的,毕竟咱们只是小老百姓,轮不着为宏观的事操心。
就像老司机今天接广告一样,说白了只是为了赚钱,如果谈一些道德节操价值观之类的宏大话题,我没兴趣。
2025做一个超级行动派,祝大家新年快乐,发财!
—老司机服务类目—
| | |
近期优选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