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介大众化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曾经雅俗共赏的川剧艺术变得小众化。实体性川剧舞台演出的减少,看戏观众也逐渐下降,进入戏院看川剧也变得奢侈和小众。川剧艺术急需顺应时代之变、大众所需,除了传统的舞台技术使用之外,需要融合其它媒介,从全新的维度进行内容创作,塑造新的感官体验和审美接受,让观众感到别样的川剧文化,实现川剧的破圈。而川剧网络短视频创作的兴起,让川剧能在不同平台的“呈现”增多,川剧的“在场性”也有了全新的面貌。此外,川剧艺术的多样化创作,能产生聚变效应,增强其川剧传播活力度。对于推进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多元化创新发展,促进川剧大众化,助力川剧火出圈具有重要作用。

一、乘风出圈,自媒体川剧短视频创作

自媒体是一种时长短小、以裂变式传播的视频形式。因为作品创作的门槛较低、限制较少,普通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创作独具特色的短视频作品,成为受到特定群体关注的自媒体博主。自媒体博主通过几分钟的短视频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自媒体的繁荣发展背景下,川剧相关自媒体博主承担起输出川剧文化的责任,灵活利用自媒体创作特征,推动川剧艺术出圈。

自媒体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与川剧相关的内容,让大众了解到川剧的方方面面,提升对川剧的兴趣度。如陈智林、陈巧茹、肖德美等众多“梅花奖”演员都开通了短视频账号,成为一名川剧自媒体博主,尝试通过发布年轻化、时代化的川剧短视频,吸引更多粉丝。他们在平台分享演出的幕后花絮,讲授川剧知识点,川剧从舞台上走到生活中,拉进用户与川剧的距离。除了演员个人,川剧相关机构、单位、剧团等也开通了账号。如三花川剧团在小红书上开设了账号“成都市三花川剧艺术中心”,至今已有4000名粉丝。他们在账号上发布川剧团的演出剧目,推出戏装体验等活动,让无数年轻人前来看戏,成为小红书上的宝藏川剧团。靠着网络的力量,这个老川剧团正在迎接新生。此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类博主也创作了川剧内容作品。如千万粉丝博主90后“国风变装”达人朱铁雄在作品中经常展现川剧变脸、喷火等元素,这些作品的点赞量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现象级作品通过变装的方式、科技感的特效,让川剧艺术燃起来。

二、雅俗共赏,推广川剧视频二次创作

互联网时代,二次创作也成为推广内容的盛行手段。创作者自主选择作品文本,以自主加工的方式对原本文本内容进行再创作和再传播,满足自我的创作欲,原本的内容也收获更多流量和关注。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单方面的作品,而是具有强烈的参与创作需求,渴望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再创。二次创作的短视频的提炼性和浓缩性提升川剧艺术的活力,使其更具强大的二次传播力。各个平台会发起相应的川剧活动,设置一定的奖赏带动用户进行川剧短视频创作。而创作者们则会以漫画、小说、绘画和剪辑等方式对川剧进行再创造,展现川剧内容本身无法呈现的面貌。如在第五届川剧节举办期间,重庆市川剧院利用抖音平台发起#弄丑弄弄壮共壮的挑战赛活动,该活动以3.7亿次播放量,超4w网友互动参与的数据完美收官。互动期间,官方、达人和普通用户通过二创短视频解读川剧、玩转川剧,记录川剧演出的台前幕后,展现川剧的青春和活力,全方位感受川剧的魅力。如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员创作了“耍水袖”“变脸”“喷火”等短视频展现川剧特技。还有多位文化类达人结合“变装”“川剧广场舞教学”等主题创作创新力的短视频作品。此外,全国网友也加入到短视频创作中,如与@重庆市川剧院合拍川剧广场舞,用道具一秒变成川剧角色等,通过传视频创作学习川剧文化。

三、沉浸式融入,体验类川剧短视频创作

在信息爆炸、微短剧井喷式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同质化严重、内容粗糙的快餐式短视频产生视觉疲劳,开始追求垂直性强、有创意、有深度的作品。近年来,各大媒体平台掀起沉浸式体验类短视频创作热潮,成为沉浸式短视频内容领域的重要分支。该类短视频常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相互转换的方式进行拍摄,使观众沉浸在视频的情景之中,和创作者共同完成某个活动,以此提升自己的满足感,此类短视频的受众主体也多以年轻群体为主。而沉浸式体验类短视频创作也为川剧短视频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空间。如自媒体博主“迟早是我”创作的“辞职体验100种职业”系列短视频中花了一个月时间去三花川剧团体验了川剧演员这一职业。在四分多钟时长的短视频中记录了博主从学步、唱腔到最后的登台表演的过程,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川剧文化体验,获得近80万的点赞数据。在川剧演员职业体验短视频中向观众展现了川剧演员职业的台前幕后。该视频淡化了川剧作为宏大叙事载体的功能,而是以幽默风趣的风格,大众的、日常的且非专业性的个人微观角度让观众体验川剧文化,看到川剧演员的热爱和坚持。博主最后对演员职业的独白“这是五小时.。.这是十年.。.这是一生.。.”更是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感受到川剧艺术的魅力所在。

全媒体时代,技术与艺术的变革也带动了大众审美经验和欣赏习惯的转变。互联网竖屏、小屏时代生成内容为王、碎片化、快节奏的内容创作特征,川剧网络视频的创作要抓住时代特征,洞悉不同平台和媒介的特性,保持对互联网热点的敏感性,生产符合新时代互联网用户观看的网络视频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川剧艺术在多样化创作的过程中不要妄想一蹴而就,也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赚取流量而玩烂梗。还是要坚定维护川剧文化,加强内容审核,维护川剧正面形象,以包容心态探索川剧艺术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川剧艺术在新时代获得新生。

*本文系2024年度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培训班资助项目“川剧文化传承与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讲师邱子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