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24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与ESG投资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承办。
本届论坛得到中国欧盟商会、中美能源合作项目(ECP)、中国欧盟协会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中科友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来自政府部门、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120多位中外嘉宾出席研讨会,线上1000多人参加。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树民在致辞中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动。中国高度重视落实2030年议程,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已成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和推动者。”
王树民强调,中国能源研究会愿意继续与各方携手同行,在总结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经验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好服务,形成推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蓬勃力量。“我们期待着在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上与国内外能源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对话交流,找出行业面临挑战的应对之策,进一步推动ESG理念在中国的发展推广。
希望在倡导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推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争取越来越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落地。期待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机制化、常态化上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交流,促进国内外互信互认,提高合作便利。希望本次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与ESG投资研讨会’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与会的中外企业家和专家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积极交流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开启和成就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欧盟商会国家代表-执行委员会委员詹尼·迪·乔瓦尼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中国和欧盟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建立了牢固的伙伴关系,诸如高级别环境与气候对话,年度能源对话、碳排放交易以及循环经济合作等协作项目,凸显了双方推动绿色转型的共同愿景与决心。与此同时,ESG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和长期竞争力的基石,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充分意识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融入自身战略的价值,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助于社会和环境的良好发展。”
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理事冷冰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制定了‘采用指南概述’,旨在通过列出各司法管辖区采用方式的特点,帮助全球各个司法管辖区制定与ISSB可持续准则相关的监管要求,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透明度。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维度是准则的一致性,这里的一致性指的是功能性一致,而不是逐字逐句一致。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落地,中国根据自身情况由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同时,理事会协助各个国家实施了监管采用的一个流程,这一流程包含很多东西。比如,开发了基础性在线学习程序。还比如,1个月前理事会制作了多达60页的教育性材料,帮助大家理解什么叫重要性可持续信息披露。长期来看,理事会希望能够将全球碎片化的标准统一到同一赛道上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在题为“ESG投资助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主旨报告中强调,“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能够实现中高速增长。而要实现中高速增长,能源则是基本保障。“十五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有比较大的增长。2013-2022年,全国GDP增长了69%,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
能源供给结构必须要转变。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必然选择。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主要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有序替代,二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三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成上述任务需要巨额投资。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能源转型投资将由2023年约4.5万亿元增加到每年10万亿元。ESG投资为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融资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国家从政策也将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研究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可持续金融发展现状与前景》主旨报告中介绍,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金融业做出了很多努力。一是在绿色贷款方面,2023年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0万亿元,同比增长36.5%。今年有望超过38万亿元。二是在绿色债券市场上,2023年,中国在境内及离岸市场发行了总额为0.9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累计绿色债券发行量达3720亿美元,维持了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第二大国的地位。三是在绿色保险方面,截至2023年末,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298亿元,共计提供保险保障709万亿元。中国成为全球首个进行绿色保险统计的国家。同时,在ESG主题投资基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金融机构要做的,是怎样从长期将对财务信息的评价与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要的是,金融机构要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一方面推动客户披露这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自身要尽可能的披露。《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对632家上市公司做出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方法上强调使用80%的定量指标、20%的定性指标,工作非常出色,为其他行业可持续发展开了好头。”叶燕斐强调。
在《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中,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崔成介绍,国家能源转型紧跟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并与第四次科技革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四大特征相融合。欧盟提出的三大体系非常重要:一是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系统;二是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网络为基础的新一代智慧能源系统;三是以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智能道路等为基础的新一代智能交通体系。这三个体系基本建成后,才能进入到智能社会。能源转型有两点是确定的:一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或者高比例的核能;二是终端用能比例大幅提升。其他都不确定。政策上要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比如,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未来“电证合一,证随电走”才是正确方向。
崔成着重说,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进入到智能社会,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不确定性极大。ESG怎样融入这些因素,如何推进、适应现在的绿色供应链是很重要的。
加强中外能源绿色低碳合作交流
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商务官员李奥(Virgilio Bisio)在《美国可持续发展与工商业的作用》的报告中强调,过去3年中,美国在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美国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气候立法,使美国走上了未来10多年在清洁能源和气候行动上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的道路。美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李奥介绍说,除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法规,私营企业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创新与技术进步方面,私营企业通常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许多企业通过研发绿色技术、清洁能源低碳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二是在环保产品服务推广方面,私营企业在设计和销售环保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企业推出了低碳环保和可再生产品,这些产品符合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
三是在供应链与可持续采购方面,许多美国私企已经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其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确保其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环境和社会标准,这些企业还推动了公平贸易认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的实现。四是透明度与信任方面,企业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提供更多的透明信息,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碳排放行动上。
埃尼集团全球副总裁、埃尼中国董事会主席乔瓦尼在《欧洲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经验》演讲中说,埃尼正在建立一个更清洁、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全球能源系统:一是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近零排放的目标;二是扩大了可再生能源的产能。2024年第一季度,埃尼已安装了3GW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三是推进生物燃料和可持续航空燃料,产能期望到2026年达到每年300万吨,到2050年达到600万吨;四是投资碳捕获和储存。计划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回注能力达到每年1500万吨以上,到2040年实现每年4000万吨。并在英国和意大利建立了专门的存储中心。埃尼致力于通过创新和协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卢森堡国际银行北京代表处高级经理及绿色金融业务负责人申岚在《金融支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的报告中着重指出,欧盟委员会预计自2021年起的10年内,每年欧洲需要额外投资约3500亿欧元才能实现其2030年减排目标,同时还需要1300亿欧元用于实现其他的环境目标。为此欧洲采取行动,积极推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资金投入到可持续金融市场。一方面,欧洲基于其2018年发布的《可持续增长融资行动计划》,制定了可持续金融框架。
这一框架分为三大基石:首先是非金融和金融公司的披露框架,比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以及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其次是欧洲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法以及相应的投资工具,包括一些基准标准和标签等。最后是欧盟的可持续活动分类方法。同时,它也是欧洲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产品设计以及交易的一个重要标准。另一方面,欧盟通过财政框架、专项资金计划,包括欧洲投资银行等公共资金投资可持续项目或活动,同时应用多样化资金、资本市场以及碳排放交易系统等,撬动私人资本的投入。
在分享《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认证关键要点》时,SCS全球服务业务拓展及战略总监罗伯特(Robert Earley)介绍,在替代燃料行业里面,满足欧洲可再生能源指令的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标准(RSB)有12个原则。一是合法,二是必须有一个长期的不断促进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三是必须计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四是必须满足人权与劳动权的要求,五是满足农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六是粮食安全,七是生态保护,八是土壤,九是水质,十是空气质量,十一是关于转基因术须好好规划,好好利用,十二是土地利用权。
美国环保协会(EDF)低碳能源科学家索菲亚·埃斯基韦尔·埃利松多博士分享了《最大化氢系统的气候效应》。她介绍说,氢气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氢气是一种间接温室气体,从生产到终端利用的价值链上都要重视氢气排放问题。
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ESG)行业标准编制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副秘书长郭海飞介绍了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ESG)行业标准的编制情况。国家能源局于2024年7月25日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24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4〕115号),正式立项编制能源领域行业标准《能源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披露指标体系与评价导则》(项目编号:能源20240243),该标准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牵头,联合其他能源领域有关单位共同制订,具体工作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负责。
郭海飞介绍,该行业标准将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导则》团体标准成功编制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以及报告编制、第三方ESG 评价。该标准的制订,对于促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推动能源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能源领域“双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并诚挚邀请行业内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到标准的编制工作中来。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秘书惠吉华发布了《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
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主任委员陈景东主持。
《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发布
根据今年3月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团体标准《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导则》规定的衡量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36个定量指标和41个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权重为80%、定性指标权重为20%”评价方法,以及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和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中披露的公开信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和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对在上海、深圳、北京和香港四大交易所上市的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价,并在研讨会上隆重发布编制完成的《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
报告显示,监测的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2023年共有252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较2022年披露该数据的191家增加了61家。
碳排放强度位于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1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108 家;位于1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1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86家;位于1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5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31家。
其中,碳排放强度相对较少的3家公司分别是金泰能源(0.0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安域亚洲(0.0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延长石油(0.2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火力发电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多数位于5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20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营业收入。
剔除极端值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位于0~10%的公司有33家;位于10%~100%的公司有18家;位于100%~1000%的公司有10家;位于1000%~10000%的公司有12家。其中,2023年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较大的4家公司分别为中能控股(3892863.08%)、金风科技(990573.05%)、长江电力(640378.26%)和中国核电(144984.06%)。
报告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有274家披露综合能源消费量数据,较2023年的227家增长47家。
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位于0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633.58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222家;位于633.58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1267.17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13家;位于1267.17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1900.75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10家;大于1900.75千克标准煤/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21 家。
有逾四分之一的公司披露氮氧化物排放数据。正态分布模型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位于0 克/万元营业收入~496.22克/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117家;位于496.22克/ 万元营业收入~992.43克/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10家。
披露用水量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有269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1.62%。
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用水量排放强度位于0千克/万元营业收入~995.97千克/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140家;位于995.97千克/万元营业收入~1991.93千克/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35家;位于1991.93千克/万元营业收入~2987.90千克/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14家。
2023年,有197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上年同比增长26.28%。
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强度位于0千克/万元营业收入~299.95 千克/万元营业收入之间的公司最多,有164家;位于1199.80千克/万元营业收入~1499.74千克/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6家。
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303家披露了在环境保护或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金额。
剔除极端值后,根据正态分布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环保投入和安全生产占比位于0~0.82%的公司最多,有232家;位于0.82%~1.64%的公司有39家;位于1.64%~2.46%的公司有13家。
2023年524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投入费用,整体披露度达82.91%。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比率位于0~3.39 %的公司有251家;位于3.39%~6.77%的公司有197 家;位于6.77%~10.15%的公司有46家;位于10.15%~13.54%的公司有17家。
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近七成的公司披露现金分红金额。
据正态分布排列情况,每股现金分红位于0元/股~0.61元/股的公司最多,有382家;位于0.61元/股~1.21元/股的公司有40家;位于1.21元/ 股~1.81元/股的公司有6家。
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位于0~24.15%之间公司有79家;位于24.15%~48.30%之间的公司有198家;位于48.30%~72.46%之间的公司有274家;位于72.46%~96.61%之间的公司有69家。
报告揭示出,当前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编制存在五大问题:一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标准不一致。能源公司披露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数据的不多。本次评价将范围3的数据剔除后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对于仅披露范围2排放但未披露范围1数据的公司,该指标赋0分。二是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不统一。大部分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以吨标煤做单位,不少港股上市公司有的用电力单位即兆瓦时为单位,有的用热力单位即焦耳为单位。三是污染物排放数据披露度相对不高。数据显示,能源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数据(大气污染物、废水等)披露度不高,整体披露数量约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数量的一半。
四是同一指标不同报告披露数值不一致。同一公司在不同报告中存在同一指标披露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有关环保投入和研发投入等数据,不少公司在年报和ESG报告中披露数值不一,部分数值相差较大。五是定性指标披露差异明显。部分公司相关定性指标描述具体完整,制度目标设置合理,措施可行有效,年度目标完成率高,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而不少公司的相关指标描述较为空洞。2023 年披露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的公司不到三分之一,占发布报告企业的一半。
对此,报告提出全面详尽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同一指标按同一单位进行披露、提升污染物排放数据质量和数量、同一指标披露数值宜保持一致、定性指标数据披露宜具体详尽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由于篇幅所限,本报告未能将所有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的36个定量指标和41个定性指标的数值和分值全部公布,仅将ESG分值排在前200的公司,选取最能代表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氮氧化物(NOX)排放强度、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新鲜水资源消耗强度、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环保 / 安全生产投入占比、研发(R&D)费用占比、现金分红、资产负债率等10个关键指标的数值和分值予以公布,供社会各界参考,同时展现客观性与公正性。上述10个指标权重合计占 77个指标总权重的33.6%。
报告显示,长江电力、昆仑能源、新奥能源、金盘科技、阳光电源、许继电气、中国燃气、北京能源国际、中裕能源、域高国际控股10家公司成为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前200名单的前十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