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前后,侵华日军不但在军事上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还从经济上实施严密的封锁,企图将根据地军民置于死地。根据地面临着巨大困难,特别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发生严重短缺,其中食盐的匮乏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长时间的食盐匮乏导致人们出现头痛、乏力、抽搐、昏倒等各种问题,甚至出现一些影响健康的严重疾病。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根据地的战斗力和人民的生活。在这种艰难的形势下,新四军盐阜军分区涟东总队总队长梁业坤和政委汪呈决定,必须从日伪军手中弄到一批盐来缓解根据地的缺盐难题。他们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从苏北盐场下手,选择日军防卫不严、兵力空虚的时机来夺盐。为此,他们派出一个侦察小组,并动员群众,密切监视苏北各个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初夏的一天,侦察员和群众反映,驻守在陈港盐场的日本鬼子因参加苏北“扫荡”而暂时离开了,只剩下一百多名伪军盐警把守。这是发动突然袭击夺盐的好机会,但此时,涟东总队必须抽调部分兵力保护军政机关和非战斗人员。在这关键时刻,参谋长戴修福主动请战:机不可失,连夜出击!梁业坤和汪呈表示同意,但也叮嘱戴修福要小心行事,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涟东总队驻地距离陈港盐场约有120多里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之中,仍然可以找到希望和机会。勇敢的决策和果断的行动,可以改变整个局势。然而,这样的决定也需要付出巨大的风险和代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面临类似的抉择,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你认为在面对困境时,人们应该如何做出决策?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那天晚上,戴修福率领着总队1000多名指战员,沿着月色前行,直奔盐场。等到天刚刚亮起来的时候,涟东总队已经攻进了盐场。仿佛是在兔子一样,伪盐警还没来得及反击,就溃不成军,朝着海上逃窜。整个盐场很快就被涟东总队占领了。当战士们打开盐仓,看到眼前的情景时,一个个都高兴地跳了起来:这里简直就是盐的世界!到处都是洁白的盐,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一些很久没吃过盐的人,一边赞叹着:“这白花花的盐可真是好东西啊!”一边情不自禁地用手指撮起一些盐粒,放到嘴边轻轻地舔了起来。那一颗颗晶莹的盐粒,仿佛已经成了人世间最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味佳肴。“停下!”戴修福见状,大声喝止道,“光吃盐伤身,都快齁死了!把盐拉回去再好好美餐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具体情况,戴修福当即决定将队伍分成几股:一部分战士担任警戒,防止敌人杀回来;一部分战士去执行烧毁陈港码头的任务;其余的立即发动群众将缴获的盐全部运出去。陈港周边几个县的群众很快被动员起来,他们赶着大车、小车、独轮车,挑着扁担箩筐来了。运盐的人群络绎不绝,战士们不顾劳累都加入了装运行列。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盐运走,不给敌人留下,涟东总队首领适时提出“谁运归谁”的口号,这样更激发了群众的热情。经过三天三夜的连轴奋战,盐场的盐全部运走。当日伪军从海陆空三面反扑回来时,涟东总队及运盐群众早就安全转移了。虎口夺盐是新四军涟东总队突破封锁、出奇制胜的漂亮一仗。经此一战,涟东总队缴获并运走的食盐不计其数,不仅解决了根据地军民日常生活之需,也解除了周围老百姓严重缺盐之苦,同时又重挫了敌寇的嚣张气焰,可谓一举多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修福在战后总结时指出,这么多的食盐能够及时运走,离不开老百姓的参与和支持。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回想起历史上的食盐运输事件,我们不禁要感叹老百姓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在那个时代,交通不便利,资源匮乏,但是老百姓却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大量食盐运送到了需要的地方。这其中不仅仅是体力劳动,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展现。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艰苦,路途遥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老百姓们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无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今,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种精神和力量是否可以延续下去。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去运送食盐,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发扬那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让我们共同努力,书写新时代的辉煌。那么,你认为在当代社会,什么是最需要我们团结合作的地方呢?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