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雨祥 何天平

作为网络视听业的“新增量”,微短剧正在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在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微短剧上大屏”作为推动大小屏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进共赢的重要举措,回应着优秀网络视听内容与传统广播电视互动的时代需求,近来渐成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至2024年11月,已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收视规模超5亿户次,千万级别观众规模剧片占比48.3%。微短剧收视总时长占比是其播出时长占比的1.2倍,观众收视需求旺盛。

近期,东方卫视在大屏上首次尝试“竖屏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同步呈现网友互动弹幕,可谓讲出来微短剧与大屏互动的新故事

竖屏”剧也能上“大屏”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走红,传统影视剧横屏的观看模式被打破。更符合移动设备使用习惯的竖屏微短剧广泛出现在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也使微短剧出现了横屏和竖屏两种观看形式。由于体例格式与横屏电视相差较大,竖屏短剧等适应移动端的视听内容如何与大屏实现创新联动成为业界关心的重要议题。如果直接将竖屏内容原封不动搬运到大屏,则会留下大面积的黑边;如果对画面内容加以修饰,何种形式能得到观众认可亦难以把握。

近期,东方卫视通过将弹幕功能引入大屏播放的尝试为后续“竖屏短剧”进军大屏提供了范例。观众可以在观看竖屏内容的同时观看该剧集的弹幕评论,此举让原本竖屏短剧浪费大屏资源的现象得以缓解,提升了观众观看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实时的弹幕互动,观众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剧集本身,还扩展到弹幕内容上。这种实时反馈能够增强观众之间的连接感,形成社区式的观看氛围和共享化的意义空间。

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观众对内容的期待不仅限于观看,还希望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互动和共振。弹幕具有反馈及时情绪的功能,也为观众可以在观看过程中表达自身情感提供可能。因此,将剧集弹幕同步呈现在大屏也反映着观看观念的变化。CVB数据显示,《我的归途有风》播出以来,5集平均收视份额1.13,位列“品质东方·微剧场”已播剧目第一位,呈现出高收视、高学历、年轻化、强粘性的特征。以上数据也说明,传统的电视观看文化正在向互文式的观看文化转变,剧集通过视听文本和评论文本的不断交互产生了新的意义,竖屏短剧上大屏的尝试在传播语态上也具有创新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竖屏微短剧在电视大屏端取得良好收视效果,也给“微短剧上大屏”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在未来,竖屏剧集在走向大屏的精品化过程中亦可以探索不同于横屏短剧的技术尝试,挖掘互动式剧集的发展潜力。在引入弹幕功能的基础上,竖屏剧集在播出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利用原本因画幅体例闲置的大屏资源,设计包括诸如选择剧情走向、投票、分享事实观点的互动环节。在这一模式下,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沉浸其中的参与者。通过挖掘大屏中闲置的注意力资源,竖屏短剧可以扭转原本难以适配大屏的窘境,将传统电视与社交平台、剧集内容与观众情绪联结在一张屏幕之上。

微短剧推动丰富“大屏”内容

8月1日,广电总局印发《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意见(试行)》。《意见(试行)》指出,要推动大小屏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进共赢,强调要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微短剧正成为大屏内容剧正中的新生力量,“竖屏剧上大屏”的实现不仅为“短剧上大屏”提供了进一步精品化的动力,也为丰富大屏内容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屏到大屏,“微短剧上大屏”的进程逐步推进。在促进微短剧行业繁荣发展的前瞻性、创新性政策引领下,各地广播电视系统和网络视听机构积极响应,纷纷推出专门性的微短剧引导和扶持计划,通过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与微短剧发展实现双向赋能。自2023年12月湖南卫视开辟首个微短剧剧场“大芒剧场”、推出首部微短剧《风月变》起,微短剧和电视台的“牵手”日益频繁,截至2024年11月已有30余部微短剧在省级卫视播出。以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大屏”入局“小屏”,创新大小屏融合模式,提出“大剧看总台,小剧也要看总台”的口号。在进一步以高品质的短剧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供给的同时,大屏的播出需求也加速推进了微短剧品质的迭代升级,推动微短剧大小屏同播成为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草根到精品,微短剧的精品化趋势使其在“大屏”获得日益稳定的播出渠道,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为微短剧开辟专门的播出时段。随着微短剧进入“大屏”的稳定渠道预期正不断得到大视听行业的确认,微短剧剧场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向同样在“大屏”端获得了空前的重视。

2024年以来,“大芒剧场”陆续上线《大妈的世界 贺岁篇》《一梦枕星河》《有种味道叫清溪》等14部微短剧作品。无独有偶,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携手打造的“品质东方·微剧场”也于12月在东方卫视黄金档开播,《天涯小娘惹》《赵小姐的日记》带动剧场平均收视率较之前上涨11.7%,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节目第一。浙江卫视与抖音、西影传媒联合出品《南辕北辙的我们》,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创制《你好,苏东坡》……原本出身草根的微短剧正在打开更大范围的应用场景,成为主流创新表达的新传播业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广电行业到千行百业,微短剧的赋能潜力正在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微短剧的“大小屏”互动,不仅展现了广电系统赋能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可能,也反馈出微短剧助力广电乃至全社会转型发展的空间。微短剧“上星”之路还在继续,步伐也越来越快,也让微短剧在小屏与大屏、横屏与竖屏、传统广电和网络视听的碰撞中不断讲出新的故事。随着精品微短剧作品接连上新走上大屏,满足了用户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得到了极大丰富,微短剧的受众群体也得到迅速扩张。这一趋势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也催生了庞大的创作群体和产业链条,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环境。在未来,随着微短剧走向精品化、剧场化,微短剧将为赋能千行百业释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