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惠花苑社区成立于2013年11月,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下辖三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2万余人。作为动迁安置和商住混合型社区,面临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服务需求多样等现实情况。今年以来,龙惠花苑社区深入推动“海棠红·幸福里”建设,聚力打造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幸福型嵌入式服务标杆,让幸福生活可观、可感更可及。
全局谋划顶层设计,把治理力量嵌进“最后一米”
在基层治理中,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龙惠花苑社区坚定一颗红心,汇聚先锋力量,让幸福宜居时时可感。
坚持“一贯到底”建强党建引领组织链,以“一小区一支部”为标准,三个小区全部实现实体型党支部、业委会全覆盖;构建一贯到底的“四级”组织架构,挖掘党员骨干、海棠先锋,把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一栋一群”打通精网微格服务链;以治理“到格”为出发点,构建“1+3+N”网格化管理模式,全社区划分为58个楼栋微网格,逐一组建“网格微信群”,截至今年年底,入群人数达到5000多人。
在治理中嵌入就业招聘、政策宣传、邻里互动等功能,实现“信息上网、力量下沉”,以“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的目标,形成居民24小时提单,网格派单,物业接单的“点单式”服务机制,并用好原村书记、村主任、村干部等“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搭建“惠心议事亭”“书记会客室”等平台,完善“巡查、研判、反馈”工作闭环机制,深化“惠和家”党建品牌成效,做实做优“市级红色物业”,推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联互动,全年共开展各类议事活动30余场,解决“急难愁盼”100余件。
全域统筹协同推进,把便民资源嵌进“银边金角”
龙惠花苑社区聚焦辖区“一老一少”群体特点,常怀一颗实心,以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内外兼修,让幸福场景处处可观。
紧盯需求聚焦“提能升级”,开展“板凳会”“项目经理接待日”等议事活动,广泛收集居民需求建议120余条,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1800余平社区健身中心、90余平“向日葵亲子小屋”等10余项设施先后落地,初步构建集文化教育、运动健康、养老服务、协商议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嵌入式服务阵地体系”;紧扣关键打造“幸福双圈”。在建成省级老年友好社区、首批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基础上,聚焦居家养老难题,靶向发力建设“5分钟为老服务圈”,通过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建成200余平社区食堂、升级老年大学、家医工作室、中医阁、龙惠书场等设施功能,变养老为家门口的“享老”;紧抓资源谋求“互惠共赢”。深化“四方协同”机制,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破解资源不足难题。苏高新健康承接社区食堂,为13位独居老人、37户困难家庭提供助餐服务,乐惠居公益运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助医助浴、家政照护、康复理疗等“一站式服务”,共建单位江苏有线捐赠的电子大屏,不仅为社区所用,还为居民服务,提供喜庆贺词,让居民的喜事变成大家的喜事,打造其乐融融的邻里和谐氛围。
全龄普惠多元服务,把为民实事嵌进“百姓心底”
龙惠花苑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群众满意为标准”,秉持一颗真心,办好实事,让幸福生活事事可及。
解锁“惠心梦想”蓝图,清单化推进适老化设施改造,邀请家庭医生定期坐诊、南大志愿者服务入户,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米;特设100平米“儿童阅读空间”,组织“儿童议事会”10余场,用“童言童语”传递基层治理正能量;会同苏大共建青年夜校,开设年轻人喜爱的精品课程,让青年群体越“夜”越精彩。
点亮“惠民文化”之光,优化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全年13项“好评”课程共开设500余堂,依托书场弘扬评弹、评书等非遗文化,全年演出近200余场,定期开展“约惠邻里·幸福集市”主题活动10余场;挖掘“五老”资源,擦亮“惠心”五老工作站、“刘建春工作室”银发先锋品牌,开展政策宣讲、送戏走基层等文化服务20余场,“艺芗艺术团”在市、区文艺汇演中获奖10余次。
守护“惠风和畅”家园,融合“网格+矛调”一体化办公模式,用好东渚矛调中心龙惠工作站,吸纳法律顾问等能人达人及党员先锋、共建单位志愿者组建普法调解“帮帮团”,引入矛盾调解、心理咨询专业社工团队,组织“法律明白人”培训10场,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10余起,全年各类平台投诉单同比下降82%,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龙惠走深走实。
“多年的社区工作,让我深知,群众的‘身边小事’,就是我们工作的‘关键大事’,社区将持续深化‘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高质量服务惠及千家万户。”龙惠花苑社区党委书记顾小明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