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服饰文化也随之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唐代服饰不仅华丽多彩,更在制度上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划分。
冠服制度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强调恪守祖先成法,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尤其是祭服和朝服,更是不能违背传统,因此被称为法服。法服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和封闭性。相对而言,宫廷日常服装,即常服,则更具时代特色。
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了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详细规定了各类服装的制度。根据《唐书·车服志》,天子的服装有14种,皇后3种,皇太子6种,太子妃3种,群臣22种,命妇6种。这些服装的配套方式、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都有详细说明。祭服和朝服的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但形式上更加华丽。而公服和常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的胡服及中亚地区服装的元素,形成了独具唐代特色的新形式。
宽袖大裾的款式,表现出潇洒华贵的风度,被称为圆领衫或袍,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穿着。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的配套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从服装配套、质料到纹饰色彩的完整系列,对后世的冠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黄色成为皇帝专用的色彩。唐高祖李渊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颜色根据品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进一步细化了百官常服的色彩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袍衫,束金玉带;四品穿深绯色袍,金带十一銙;五品穿浅绯色袍,金带十銙;六品穿深绿色袍,银带九銙;七品穿浅绿色袍,银带九銙;八品穿深青色袍,九品穿浅青色袍,瑜石带八銙。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妇女中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描绘了一位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这种半露胸的裙装,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着,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唐代女服的领子款式多样,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妍,尤以红裙最为流行。
唐代服饰的华丽与等级制度的严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开放,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高度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