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仙

尝鲜餐厅|金泉小区

傲客自费试吃第1120家 尝鲜评级通过第599

“那家店又换新地址了。”

“他家是我知道搬过最多位置的店。”

是在某点评软件上客人对于「散仙」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以为是新开没多久的店,老板却说已经入行七八年了。

从私房菜到地摊烧烤,再回到现在的私厨,散仙的老板就是厨师,厨师就是老板。他像个游历江湖的术士,从这个据点挪到那个据点。

店的位置不停在换,菜单也在不断调整,按理来说很难长久留住客人,老板的朋友圈却很热闹,忙着预定“硬菜”,做新菜的“小白鼠”,店搬到哪里也跟着吃到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里只有我们两桌客人,老板一个人在后厨走来走去,忙得井然有序;一会儿听见滋啦滋啦的油炸声,一会儿又在哒哒哒切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一个人,所以上菜不算快。但是我跟朋友依然对着吃完的空盘四目相对并肯定点头:这家肯定不是预制菜,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房菜的刻板印象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量少,价高,位置隐蔽。

可是散仙既不在难找的社区小店,也不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商圈,而是大剌剌地开在老街区的路边,装修比旁边的小锅米线稍微精致一点,但也实在不符合我们对于“私房菜”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一直保留在菜单上的招牌还是一道牛肉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说原先是台湾牛肉面的做法,口味偏甜,自带icon,虽然拥趸无数,但在昆明本地还是有点水土不服。

上架以后慢慢调整,减了甜味,加点油辣椒,丰富了“滇”味,是许多老客到店必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坨的牛肉帽子和汤底,承托出的“牛”味儿很足,面条一点也不随便,是粗细刚好的手擀面,筋道有弹性,像再吃更糯一些的土豆粉,爽滑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浓郁的牛肉汤,浓油赤酱,深褐色的汤底应该熬了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扑簌簌掉渣的猪排是意外之喜。面衣蓬松酥脆,吃起来在嘴里咔哧咔哧响,是炸物独有的悦耳声响,挂在嘴角的渣都是香的,吃得心里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了胡椒空口吃就很香,金灿灿、暖烘烘。

搭配了酸甜的泰式甜辣酱,丝滑浓稠的酱汁包裹,酥嫩的牛肉带上酸甜带辣的口感,鲜嫩多汁,各有各的美妙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店总是意外美味,既不在门口费力吆喝,也不花钱在媒体推广上。老板就是厨师本人,专心于灶台,菜单不被某个流派框住,做什么客人便吃什么。

餐食搭配得很跳跃,吃完昆明的米线,舶来的猪排,来了份家常的番茄牛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口第一瞬间,新鲜番茄的酸甜味和牛肉汤占据口腔,汤底比牛肉面的浓汤更薄更清爽。切细条的鲜切牛肉,是丰盈不失牙感的鲜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炸猪排这么考验火候的难度料理,就是普通家常级别的好吃,但也新鲜水灵,湿漉漉地浇到白米饭上,能香喷喷地吃掉大半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跟印象中私房不沾边,但还是会有一些意外之喜的,菜单上总会有那么一两道你在别处没吃过甚至没听过的创意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乍一听很黑暗料理,吃起来很清爽,香味繁复。老板说灵感来自法式冷餐,结合自己的想法改良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桌后特意强调了柠檬角和虾仁一同入口,沾了一点咖啡粉,没有想象中苦,有些酸甜可口,香味很清新特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沾点盘底的咖啡液,口感层次更丰富些,但也削弱了虾仁的甜感。倒是酸甜的柠檬冻和咖啡液更搭,细腻冰凉,是一道合格的饭后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餐做土豆很有一套,煎炸烤烹各有魅力,但甚少将其归入甜口。加入黄油和蒜末一起烤制的薯丁,带着些许坚果奶油的香甜,土豆很糯,在油脂的浸润中变得香甜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普通的街边店吃一家只有一个厨师的私房小馆,店很小,装修不算精致,反而可以卸掉所有世俗的规矩,不用计较什么餐桌礼仪,耷拉着家居拖鞋也能去吃。

找个角落坐下来,整个人松弛下来,嗦一碗牛肉面,也可以配一只大龙虾,散漫自由,开心就好,何尝不是快活似神仙!

//ps:

还有许多大菜是没上菜单的,想吃可以提前跟老板预定,当天买好新鲜食材,到店就能吃上,也是私房的魅力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默家小院 | 文庙直街

小雨点 | 春苑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