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最后一天,向新而行——丁祖昱评楼市2025年度发布会如约和朋友们见面。

今年发布会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主题为“止跌回稳——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下半场主题为“榜样的力量——2024 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标杆案例”。通过宏观数据和微观案例,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全方位前瞻。

在上半场主题为“止跌回稳”的演讲中,从市场、城市、土地、企业、物业、不动产运营等多个维度,呈现了2024年房地产行业变化。

回顾2024年,行业有压力,但也有好的消息。9·26政治局会议首提“止跌回稳”后,四季度成为一道明显的分水岭,百城新房成交四季度止跌,一二手房总需求趋稳。

从这些数据背后参透2025年房地产行业趋势:2025年政策发力点将围绕“保主体”进行,存量土地回购将成为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核心引擎,预计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止跌基本完成。

以下是经整理后的上半场“止跌回稳”主题演讲的文字实录,全文记录2024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住宅

2024

回顾与总结

9·26首提“止跌回稳”

2021年行业出现调整之后,政策已出现转向,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政策。从今年3月国常会、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重大会议上,关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表述,最核心的是9月26号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止跌回稳”四个字一出,前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形成一道明显的分水岭。“9·26”政治局会议将是这一轮中国房地产重要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销售、投资、新开工承压

宏观数据可以看出行业仍有很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预计双双回到“10”以下,销售面积预计为9.7亿平方米,销售额9.6万亿元。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预计回落至10万亿元以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为-11%。房地产开发投资在2021年达到了高点之后持续下行,至2024年开发投资额降至9.9万亿元,相当于回到了2016年。

新开工面积预计同比下降22%至7.4亿平米,回到了2006年。

从止跌回稳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很难在短时间内由负回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城新房成交四季度止跌

虽然销售、投资、开工都在下行,但也有好的消息,百城新房成交四季度止跌,115个城市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下降24%、成交金额下降23%,但在今年四季度成交出现回升。

行情虽然重要,但今天更要关注的是趋势。每一次政策后市场会出现一个脉冲式的行情,但是趋势不会改变。今年四季度已形成了一个趋势:百城月度成交面积环比和同比双双上升,这是止跌回稳过程中最重要的数据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上海分列销售面积、金额榜首

各个城市表现,成都相对坚挺,销售面积突破1400万平方米排在第一位,但同比仍下降23%;销售金额榜上海依旧是榜首,新房成交金额突破5000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17%。

深圳销售金额同比上升28%,但并不能代表整体市场回稳。销售金额超2000亿的城市共有6个,但超3000亿的只有上海。

二手房成交历史新高

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为2.3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一二手房份额开始逆转,12月二手房份额占比为59%,这是一手房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标志。

成都面积最高,上海金额居首

上海二手房成交金额为7455亿元,排在首位,加上一手房成交金额5066亿元,上海已经是万亿的市场。成都成交面积最高,二手房成交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需求趋稳、一线正增7%

30个重点城市一二手的总量为3.7亿平方米,较2021年下降23%左右,但仍比2022年高。一线城市总需求更加稳定,同比正增7%。

这30个城市当中有6个城市总需求在上升,深圳排在第一位,一二手房成交面积预计同比增长45%。

房价回调,四季度企稳

房价回调毋庸置疑,一手房价回调至2019年,二手房价回调至2017年。一线城市调整幅度相对较小,环京、环沪投资占比相对较高的项目房价基本腰斩。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部分二手房项目10-11月整体的成交情况较9月量价齐升,四季度迎来量价企稳,释放止跌回稳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投资继续下行

2024年全国土地成交建面预估为11.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6%,较2020年下降了六成。

一二线城市提质缩量,一线城市成交面积降了27%,热点城市仍有热点地块拍出。

土拍集中度见顶

投资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城市当中,成交金额TOP5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广州和西安,这五个城市成交金额占比达到22%。上海、北京、杭州土地成交金额超过千亿,上海保持第一,成交金额为2702亿元。部分城市还是要严格控制增量土地的供给。

重点城市拿地开工率不足五成

重点30个城市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成交宅地开工率为47%,一线城市开工率为85%,二线城市是40.7%,开工后开盘率为36.1%,一线城市是68%,二线城市35%,能开盘的项目大多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销售持续承压

从企业角度来说,销售压力还是挺大的。百强企业整体销售额下降了近30%,全口径千亿房企只有11家,数量回到了2016年。

前十强房企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只剩下两家。

从销售下行情况来看,企业仍面临很大的压力,政策还应该更多的倾向于企业主体。

企业融资仍在下行

典型37家上市房企新增融资性现金流流入12527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11家央国企融资占比达到62%,央国企融资规模也在下降。

21家民企总体来说上升17%,但只有三家民企融资增长,去除三家外18家民企下降44%。

投资金额较高点降75%

企业投资金额降幅更大了,较2020年高点时降75%,拿地销售比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只有0.16。头部企业重点布局的城市也在减少,销售TOP30企业投资城市均不足20个。央企拿地金额同比也下降46%,企业投资愈发谨慎。

企业财务压力依旧

各类上市企业2024年上半年末持有现金下跌9.56%,总有息负债下降了1%,短债比上升到接近40%,红档房企占比提升至40%,整体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还是有很大压力。今年首次违约的房企又增加了5家,明年可能还会有,但行业在逐渐出清的过程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销“四老二新”,价格手段效果最佳

营销“四老二新”,价格手段、渠道分销、全民经纪人和老带新这四个传统的营销方式。热销的项目有87%都用了价格手段,中介分销的比例为84%。

新媒体、新技术的比例越来越高,包括实景展现、新媒体推广和自拓客比例都在提升。

(1)案例一:华润置地自获客全渠道成交占比优于行业

华润置地自获客全渠道成交占比达到35%,不包括自然来访,其中双十一抖音活动转到访率为16%,11月15-12月22日直播大赛最后转换成1188组线下访问量,整体效果比较直观,自获客渠道提升能力非常重要。

(2)案例二:越秀地产私域池成交占比超五成

越秀地产进行强总部管理,全渠道流量最终统一归口到私域池,其中存量客户的贡献量很大,有18%的存量客户最后转化成交。越秀地产在考虑把地产私域池和物业私域池打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一点非常值得企业借鉴。

(3)案例三:华发“以旧换新”珠海成交超600套

华发在珠海以旧换新的成功案例,一年时间,已经从1.0升级到3.0模式。华发在珠海评估了1800套房,通过直购+帮卖+补贴的方式,最后成交了600套。

这些营销效果还有待于更多城市、更多项目检验,我们欣喜的看到企业营销方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个超百亿楼盘

2024年百亿楼盘有11个,上海占了七个,两个在深圳,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成都,中海地产有4个项目上榜。

高端住宅占比提升,单价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住宅占了8个。央国企在百亿项目当中遥遥领先。

3000万以上高端住宅同比大增

高端住宅行情大好,但背后也要看到总价1000-3000万元高端住宅新房成交同比下降31%,这个数字就是压力。

总价3000万元以上高端住宅比去年增长了50%,总价1亿元以上高端住宅同比增长141%。

上海是高端住宅销售最集中的区域,总价3000万元以上一二手高端住宅成交套数占比分别为62%和43%,且有越买越多,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端客户:二代占比上升,产品需求差异化

高端客户的特征通过一些楼盘案例说明。

上海·中海顺昌玖里:高端住宅全国销冠。高层和风貌别墅全年合计销售370亿元,高层打破全国开盘销售记录,2024年3月一次性推盘512套,开盘当日销售金额达到196.5亿元。项目客群更加丰富,不同户型和总价满足多种个性化需求。

上海·翠湖天地·六和庭: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翠湖天地从一期到六期累计销售超500亿,深耕20多年,翠湖天地已成为高端人群最聚集、最认可的地段。

广州·鹏瑞1号:高端公寓天花板。销售单价20万元+,其中有19套网签总价过亿,是广州迄今为止成交亿元级最多的项目。

高端项目最卷的区域是南京河西,这是目前中国高端住宅最扎堆的、竞争最强的、产品力最卷的地方。2024年开盘的4个项目都在不断的提升产品力。

改善客户:地缘改善主导,需求全面升级

改善要看地缘客户,如果改善产品没有地缘客就不算改善产品,首先要为区域内十年二十年的居民提供改善。

上海·海上清和玺:迎合徐汇长桥地缘客户需求。徐汇长桥常住人口12.3万,过去10年新房总供应仅约2600套,周边多为新公房和动迁房,新房极度稀缺,项目立面、社区、精装、会所等产品力断层式领先,满足地缘客户需求。

厦门·国贸海上鸣樾:产品力领先,性价比突出。项目销售均价3.9万元/平方米,周边二手均价3.5万元/平方米,且多为10年以上房龄项目,产品力上有质的差异,立面、公区、智能化等产品力全面领先,性价比更高,所以7月首开蝉联岛外总价500万以上销售三冠王。

天津·建投誉河院:地缘文化融入产品。项目把天津红桥源文化融入其中,唤醒地缘情节和文化自信,10月开盘,首开售罄,后又加推2次,三开三捷。

刚需客户:总价控制,产品均好,青年社区

厦门·联发嘉悦里:打造年轻人的创新活力社区,创新定制户型,开盘累计销售近800套。

重庆·中国电建重庆之丘:示范区成为网红打卡点,超5万人次打卡,107㎡户型四房总价低于周边竞品9%,得房率92%,短期高蓄客量,实现开盘去化率70%。

北京·万科东庐:收纳满配,呈现真实生活场景,89㎡户型全屋10组功能收纳柜,14.8m³收纳空间,实现拎包入住,适合年轻人居住的面积小功能又全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宅规范突破

北京·龙湖观萃:小户型四代宅,是北京第一个“带方案入市”的四代宅试点项目,覆盖77-129㎡户型,它是昌平区首个又外阳台的项目,也是十年来首个做架空层的项目。给没有突破四代宅的城市最好的案例。

珠海·华发珠海湾:低空经济+数智化社区,项目三层错层露台设置无人机停机坪,数字化社区,除了全屋智能外,整个家庭、社区、城市多种场景通过数字化进行全方位链接。

广州·越秀国贸·观樾天湖:创新“大平层+复式+合院+露台”四合一合墅创新设计,突破常规,南向三开间13.8米,非常舒适。

长沙·中建信和桃李九章:复式和四代宅结合,得房率“110%”,一期共1554套基本售罄。

配置全面升维

上海·中铁世博云境:突破装标,室内、公区全面升级。突破装标是最大的变化,均价10万元/平方米,使用了高端品牌、奢石,在室内和公区全面升级之后,项目会更受到客户的青睐。

上海·中建壹品·外滩源著:豪宅级奢配装标。厨电基本都是高端品牌,更重要的是收纳交付完备,包括玄关柜、餐边柜、酒柜、嵌入式冰箱等全部配置齐全,想客户所想。

再看景观升维的项目,广州·旭辉曜玥湾·铂森江海:热带雨林度假酒店式景观,未来顺应新规调整上新大面积四代宅产品,从景观到户型到品质的全面升维。

从个性化案例来看,成都·星河WORLD:配置房屋使用说明书,将240多个细节全部展示出来,单盘三年累计销售金额近80亿元。

“住宅+商业”迸发活力

产品升级中另外一个点,住宅和商业结合之后,会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比如珠海·华发香山湖畔,打造5分钟垂直生活圈,下楼即享惬意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讲,这种生活方式特别受欢迎。

还有一个商业给住宅赋能的案例,绍兴·华润置地中心:商业开业带动住宅销售,2024年9月自持商业绍兴天地开业,日均人流量超过20万,住宅项目来访提升200%,转换率从11%提升至22%。项目售价也比周边高出4000-5000元/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

趋势和展望

2025年政策发力点应是“保主体”

2025年政策的发力点应该是“保主体”,2024年已出台的政策,需求端政策落实比较到位,供给端政策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所以2025年我们一定要保主体,包括出险企业和正常企业。

存量土地回购将是核心引擎

存量土地回购是核心引擎。两组数据来看,2023年底总土储面积TOP10企业总土储建面合计8.56亿平方米,这些存量土地盘活竞对整体市场产生大的影响。一方面能够解决存量土地积压问题,另一方面拉动房地产投资,推动整体市场止跌回稳。

预计2025年上半年止跌基本完成

2025年上半年止跌基本完成有三个条件:一二手房的成交量在2025年的一季度环比下降两成,同比增长四成,连续两个季度成交量稳住,趋势也就定下来了;第二2025年一二季度70城过半城市房价止跌;第三2025年一二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持平。如果2025年一二季度这三个条件实现了,基本完成止跌,下半年开始慢慢回稳,但整个回稳将是更长的过程。

八城将率先回稳

从8个维度45个细分指标判断,杭州、上海、成都、西安、天津、深圳、合肥和北京八个城市将率先回稳。

“良币驱逐劣币”成为趋势,欣喜背后也有挑战

从产品角度来看,2025年一定是“良币驱逐劣币”的一年。同等条件下,一手房产品更好了,客户更满意了。压力和挑战是交付压力增加。

2025年房企回到持续健康运营轨道

2025年,希望房企都能够回到持续健康运营的轨道上,首先确保项目盈利,其次保障企业也能够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物业管理

2024

回顾与总结

营收增速创新低

物业管理是整体压力相对较大的板块,首先上市物企营收增速再创新的低点,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速降至4.7%,虽然总体仍在正增长,但增速持续下行。

净利再度转跌

上市物企净利润负增长,2024年上半年上市物企净利润均值为1.4亿元,同比下跌30%,整体毛利率从22%下降到20%并创新低,资产减值损失均值为1.4亿元并创新高,坏账导致利润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金流再度下滑

现金流出现了下行,按照半年度的财报来看,上市物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值为-0.59亿元,应收账款均值持续提升至17.5亿元,同比增长15.7%,占整个营收的70%。应收账款持续攀升,回款难度进一步加大,账期拉长至129天,其中公建账期普遍超6个月,关联方普遍超12个月。住宅业务客户支付意愿下降,先享后付占比提升20%。

资本市场筑底

2024年,资本市场有所转暖,企业估值水平逐渐修复,上市物企PE均值小幅回升至11.9倍,也是止跌回稳的情况。

物业股筑底盘整,整体回升与大盘高度契合,经历了5月份和9月份两次上涨后,物业股价回归到低点之上。

物企加大分红力度,回购力度也比较大,希望资本市场能够进一步稳住。

住宅三降一升

2024年住宅压力非常大,总结为“三降一升”:物业费下降,重庆、青岛、武汉、银川,四个城市重申指导价,百余个项目主动下调物业费;收缴率下降3%-5%;满意度下降2%。;换手率升至3.3%。整体机会和挑战并存。

非住承压下行

过去非住是物业当中最挣钱的板块,但是从2020年至2023年,政府采购金额由3.7万亿元缓步下滑至3.4万亿元,累计降幅达8%。交通枢纽、医院、商业、城服、学校、政府办公楼等业态单项目中标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交通枢纽业态显著回落,单项目中标金额同比降幅高达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

趋势展望

住宅面临多重挑战

住宅面临多重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经营压力大、房屋老龄化和综合环境复杂。

四方主体存在诸多问题

政府在物业费限价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很多立法问题;开发商在住宅设计时忽视了后期运营需求和业主的实际需求,导致质量问题频发;业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问题可能更多,物业公司存在低价竞标以获取项目、降低服务标准以降低成本、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品质管控不力等问题。各参与方在不同层面都存在不足和挑战。

政府:加强立法监管,推动权利义务履行

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借鉴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的经验。比如香港实施严格的检验和修缮制度,如果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标准,屋宇署将责令相关法团或业主委员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详细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及时开展必要的修缮工作。

在日本,住宅房屋从建设之初就需要制定长达数十年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发商:全过程把控

开发商需要全过程把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有效设计、预留空间及工具、质量把关和预留费用。

业主改变意识,业委会专业加持

业主也要改变意识,从 “旁观者” 变为 “主人翁”,业委会要专业加持,补齐短板,信息、流程、程序都要透明,能够把所有东西全部公示出来,就是最大的进步。

物业:回归初心,做好行活

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回归初心,把活干好就行了。这里举16个小的案例,工程上,中海物业针对建筑外墙空鼓、脱落场景,推出无人机外墙空鼓检测,精准达到了95%;招商积余窨井盖加装防坠网、设置便民工具间;上实服务加装“故障检测器”,电梯故障实时报警等,

在安保上,永威物业超级门岗,能够做到95%业主识别率;中海物业配置地下车库求助点,第一时间响应业主需求。

保洁上,比如新希望服务在大理石抛光上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测量,光泽度保持光亮度95GU以上;正商服务雨后清洁到位,雨后迅速行动,针对小区内的座椅、游乐设施等展开全面清洁擦拭工作;万科物业设置集中清洁中心,保洁工具集中清洗消毒。

绿化上,像美置服务做了“绿色银行”,先行培植再移种,提高绿化存活率;香港置地怡置物业在生物消杀工作中采用先进的无感用药技术,精准投放消杀药剂,这些新的技术使用后,推动物业又上了全新的台阶。

在服务上,精细化客户标签,持续跟踪反馈,为业主提供最好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业:善待服务伙伴

善待服务伙伴的相关服务,打造友好社区以提升服务体验。如新希望服务为快递外卖小哥提供休息场所,提供免费热水、共享雨伞等。这些小区毫无例外满意度都特别高,房价相对坚挺。

产品升级下,物业服务迎来新挑战

物业产品升级也有很多的挑战。会所逐渐成为住宅产品的标配,但运营成本高企,年运营成本在80-100万之间,约为高档小区年利润水平,会所亏损率高达90%。

精装普及化之后,质量问题激增,工程维修成为物业投诉首位,其中户内维修占比接近四成。

案场体验趋向生活化,服务前置升级,对物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地物协同趋势下:物业管理的三重发力点

以会所运营为例,地物协同趋势下物业管理的三重发力点分别是前期反馈、降本增效和灵活运营。

非住压力仍将持续

2025年非住压力仍然存在,B端受限于供应高企叠加需求复苏缓慢,重点城市办公、产业园空置率高企;G端学校、医院市场分化加剧,优质项目竞争激烈,且公建账期长,短时间内仍难以改善。所以2025年对于非住来说,压力仍将持续。

危中有机

总体来讲,物业仍然是危中有机会,回归初心,修炼内功,将成就真正的好物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不动产运营

01

商业

总结

1、商业租金持续下跌,项目依旧扎堆入市

一线城市2024年租金跌幅在15%以上,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跌幅进一步扩大,北京和上海的消费数据让大家感觉到压力。

项目还在扎堆入市,2024年新入市商业个数同比上涨44%,一线城市新开商业104个。

2、重奢及百货业绩失速

原来商业当中我们认为最靠谱重奢板块不行了,统计的28个项目2024年业绩同比下降13.6%。百货中心业绩同比降幅达到22.6%。

3、零售业态收缩,餐饮增收不增利

零售业态收缩了,零售开关店0.9,关1家开0.9家,餐饮的开关店比是1比1.2,餐饮开的多,关的少。

餐饮营收增长利润下降,餐饮大量推出“9.9元”抢客优惠,客流效应及营收难以为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

1、商圈定位规划失衡

首先是西安,中轴线六公里范围内SKP、赛格国际、万象城和太古里四座商业项目,主要商业定位、品牌同质化,未来竞争激烈。

徐家汇商圈两家重奢商业港汇恒隆和ONE ITC直面竞争,同质化竞争下,导致商业业绩下行,比如2024年上半年港汇恒隆业绩下降14%。

2、商家及品牌主动调整,适应新消费环境

消费持续低迷,2024年1-11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1%,对比2023年全年增速为12.6%,上海客单价500元以上的餐饮门店数量腰斩,商家及品牌也在主动调整,适应新的消费环境,比如“毛坯风”装修,降低装修成本,也符合年轻人喜好。

3、强目的性消费场景,实现聚拢效应

主要变现在四个消费特征:年轻消费群体快速上升、夜间消费兴起、“宠物”经济崛起、“快闪”消费增长。

典型案例来看,哈尔滨西城红场迎合年轻群体,满足12-30岁核心消费群体的丰富业态,通过城市文化传播中心的定位,实现年客流量超过3000万人次。2024年较去年同期销售增长46%。

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是北京四大夜经济地标之一,以综合场馆集群运营为核心,叠加音乐、演艺、夜经济等多元化的消费体系,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突破了20亿元,同比增长20%,2024年全年预计突破40亿。

成都龙湖三千集一大标签是宠物友好,项目2010年首开,2024年5月转型开业,成为亚洲最大全品类宠物游逛空间,根据2024年中期年报,龙湖三千集出租率达95.9%,而2023年同期调改前出租率仅48.1%。

上海五角场合生汇,联动热门游戏开设主题特贩快闪店,活动首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单月商场销售同比增长30%。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33亿元,同比增长35%,年销售额预计突破6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商业创新迈向3.0,场景、内容、运维三维一体的打造

商业创新迈向3.0,从单一商业形式到商业+X,再到现阶段商业需要场景、运营、内容、三维一体的打造。

举例来看,深圳坂田万科广场在2024年10月9日开业,开业仅3天,客流量超过33万人次,营业额直冲超2000万元大关。项目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18%空间占比打造自然探索博物园。

北京东城区南阳共享际是杂志型社区,以文化部落吸引客流,原为废弃的汇报演出专用剧场,改造为剧场文化为中心的社区空间,以戏剧演出、咖啡休闲、办公、工坊、酒店为主的多功能复合空间,空间业态及运营内容变得可互动、可体验。目前门票营收预计超3300万元。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是把商务、场景、内容和运维三维一体做到极致的一个项目,城市绿洲和商业场景融合,全网超10亿次曝光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办公

总结

1、甲级办公租金加速下行

办公的压力会更大一些,甲级办公楼租金加速下行,一线城市中北京有效租金同比下降9.8%,上海下降8.5%。典型商务区典型项目租金同比降幅均在20%以上,以价换量的情况在典型项目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2、新开工缩量,未来供应巨大

一线城市新开工量有明显收缩,北京同比下降72.6%,虽然新开工在缩量,但是未来供应巨大,特别是广州和深圳,未来三年供应达到现有存量的30%。

观点

1、大宗交易低迷,超跌物业投资价值显现

一线城市大宗交易2024年办公成交金额为632亿元,同比下降8.9%,成交金额占比仅三成,大宗交易项目大部分回报率在5%左右,超跌物业投资价值开始显现,所以2025年大宗交易会慢慢的回来,办公的交易也会慢慢的回来。

2、空间功能转变是提升办公坪效有效手段

上海新入市的办公项目当中,更新项目占比59%,在这些更新的项目中,局部翻新占80%,部分功能转变也有12%。

比如国际航运金融大厦,把1-4楼闲置办公房增加配套商业,改造后配套商业整体运营,引入奥乐齐、比星咖啡等,年收入预计超1500万,四楼以上办公租金略微提升至4-5.5元/㎡/天,对比周边溢价5%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商业赋能,带动衍生办公需求

成熟商业氛围能够吸附企业及个体消费需求,从而反哺办公。

以上海荟聚为例,项目打造一站式生活聚会目的地,由购物中心、宜家家居、五栋办公所组成,通过宜家及定位精准的商业配套,实现聚焦效应,吸引区域性办公客户入驻,办公现有入驻率近70%。

03

长租

总结

1、保租房筹集放缓,有效入市量分化

长租市场总体比较稳定,但是保租房筹集开始放缓。八个城市保租房筹集48万间,同比下降15%,上海保租房新增占合计49%,杭州占10%。

2、租金承压,普遍下跌

8城中7城租金下降,成都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0%,北京因供应不足,租金逆势上涨5%。

保租房供应量越大的区域,租金降幅最大,如上海外郊环保租房占比49%,租金同比下降9.7%。

3、持续扩张,国企发力

国企系发力保租房市场,市占率提升3.3%,资管系承接国企轻资产服务,市占率提升4.7%,而房企系市占率被挤压下滑8.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

1、R4新建回落,企业自筹提升

新建R4开始回落,较峰值下降58%,主要是成本太高,有了专项债之后,收购的自筹的比例开始上升,收储依赖政府贴息,持续动能低。

2、安居主体自运营成风向

十四五”以来,多地增设安居类运营主体托底保租房发展,合肥安居、郑州城发成立3年,已开业2万间以上,发展相对成熟,不过和上海相比速度相对缓慢。

3、保租房≈市场化长租房

保租房供应增加,8城合计保租房市占率大道41%,保租房申请门槛低,客户重叠度高,租金回归市场逻辑,所以保租房约等于市场化长租房,对于租房客群来说,保租房入市会让居住更方便。

4、供应走高,租金下行

保租房短期供应提升,2025-2026两年触顶,随后回归平稳。需求端8城外来常住人口缩量34万,但需求预估企稳,短期来看,短期供需失衡,租金承压下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产城

总结

1、成交量价加速下跌

产城今年也有压力,厂房和研办租金出租率创新低,但主要压力不是来自于厂房,是来自于研办,厂房表现优于研办,核心城市厂房相对抗压,现状难以短期内改善,市场仍处于下行通道。

2、重资产投资收缩,轻资产进入红海

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开发企业营收下滑,重资产业务收缩,轻资产业务进入门槛低,服务同质化严重,轻资产的服务费率比2021年下降61%,低价竞争情况下,轻资产也不挣钱了。

观点

1、REITs整体回稳,新上市项目有限

产园REITs价格开始回稳,整体上涨9.13%,但75%产品仍然破发。不过新上市的项目数量非常少,2024新入市6个项目,估值低于预期,REITs尚未能成为最优退出方式。

2、补贴式招商成为过去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政策把税收奖补式招商路径堵住了,影响非常大。产城招商更加注重产品、配套、资源、服务等特色打造的重点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康养

总结

1、行业洗牌,市场化床位快速增长

康养是最近几年特别热的话题,2024年康养行业还在洗牌,养老床位持续下滑,2024年再降5万张,但是市场化的床位数在快速增长,创造了新高,达到10.24%。

2、养老机构入住率企稳回升

全国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触底反弹,2024年床位入住率是46%北京、上海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呈现双双回升,其中上海回到了50%以上。

3、投资明显分化,进出“两重天”

国央企平台投资明显提升,增长30.2%,尤其是地方康养平台投资项目开始实质性落地,险资企业开始转变投资模式,由重资产向 “轻、中”结合转变,自建与合作并行,机构与居家养老共进。房企和外资企业正加速收缩康养投资,其中房企新开业项目下降34.7%。

4、资本市场活跃,融资创新高

2024年养老金融开启加速度,养老信托增长200%,股权融资增长106%,养老概念上市企业同步迎来较高的业绩增长,企业营收平均增长21.8%。

5、有需求“无消费”

全国养老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消费转化受挫。2024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3亿人,其中全国失能失智老人3500万人,但是选择入住机构养老人口比例不足1%。

出现了两个问题,当前当前城镇老年人平均退休金3700元,无法匹配品质化消费,机构型养老很难,还有就是养老观念问题:老年不愿意为自己花钱;子女送老人入养老机构认为有 “不孝”之嫌,对其有抵触。

观点

1、聚焦“6070”康养需求,市场空间可期

聚焦“6070”群体规模超4亿人,“6070”群体与“4050”群体具有显著观念差异,消费

能力强、意愿高、追求品质化。

2、“康养+”模式受市场青睐

康养+文旅+旅居等融合业态受市场认可,2024年是康养“新物种”出现的一年,而且6070”群体逐渐成为主力军,他们开始考虑备老与父母的品质化养老,多元化康养需求正加速到来。

3、长护险保障,养老消费迎来机遇

2024长护险加快全国推广进程,利好将逐步落地,长护险全国推广将彻底激活居家社区养

老消费意愿,提供支付保障,居家社区养老迎来发展新曙光,构建专业社区养老品牌,成企业养老探索重要契机。

案例

成都京东方智慧医养社区“四位一体”医疗体系,深度医养融合,开业6个月,120位长者入住,领跑成都同类市场。

新东苑•快乐家园国际康养社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配套与服务以此展开,开业近8年,接近住满。

路劲金东方玖园是长三角产权式CLRC康养社区,专门为活力康养人群,打造的产权式居家康养社区,通过67项基础康养服务+27项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项目持续的运营力,开业两年多,月均去化近20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文旅

总结

1、国内旅游持续恢复,人潮重返疫情前水平

全国旅游市场持续波动恢复,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出游总量达到15.1亿人次,市场逐步恢复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水平,重点城市除季节性明显的三亚外,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所以对文旅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2、节假日消费力回暖,“年轻化”特增明显

主要节假日期间的行业恢复势头强劲,假日市场平稳有序,出游客群超七成为19-35岁客群,

呈现年轻化特征,旅游市场下沉化趋势明显,小县城占据目的地C位。

3、细分业态竞争激烈,酒店市场未达预期

演艺业态持续升温,呈现完全竞争态势,新业态百花齐放,原生态景点开发推动户外探险产业发展。

不过,酒店业绩下滑明显,星级酒店表现不及去年同期水平,重点城市平均房价同比降幅明显。如果酒店业绩不达预期的话,整体消费仍有压力。

4、主流OTA盆满钵满,其他企业盈利受挤压

主要消费流向交通、住宿及优质目的地,景区盈利不佳,OTA表现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前十中仅1家景区类企业。

行业头部集团市占率过高,在消费总量增长有限情况下,其他门类市场盈利空间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

1、中产型消费下降明显

中产型消费下降特别厉害,房价在1000-2000的中奢酒店入住率及房价都在下跌,景区景点“量涨价跌”,机票、住宿的订单都比去年多,但平均支付价格却较去年同期下跌,说明消费者捂紧了钱袋,这对文旅是巨大的挑战。

2、旅游目的地“叫好不叫座”

西安大唐不夜城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38.3万元,净利润仅23.53万元。云南民族村做了10台演出,游客体验感好,但是整体收入结构只有门票没有二次消费。

宠客”模式的哈尔滨迎来泼天流量和热度:2023-2024雪季,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00%,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特别重要的是哈尔滨走向了正向循环,夏天人潮也非常汹涌,因此“叫好不叫座”也没有关系,强调长期效应,强调综合效应。

3、爆款项目成功的背后

还有一些爆款项目,比如麓湖,持续创造、输出新的文化内容,还有旅游+寺庙游,“文商旅体”高度融合,比如瑞安蟠龙天地打造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开放一年来共计接待2500万人次客流,仅国庆假期就迎来140万人次客流。

今天的文旅,不要单独看一个点,把文旅放到产业和社会各个板块当中,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重庆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谢谢配合!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 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