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2024年第47届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中,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鲁静怡拿下世界冠军,而她仅仅只有19岁的年纪,这样的天才少女自然引发了技术人才话题的热议风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此也让不少网友开始争论,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到底该如何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根据鲁静怡的成长经历来说,她属于是中考失利选择的中专,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工作。

可见鲁静怡在考试失利后,已经将人生期望降低很多,而就算如此,学校的学习任务也不适合鲁静怡,幸运的是,一名学姐鼓励了她,让她得以重新燃起信心,参与技能大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参加这项赛事的选手共计69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为1400名,中国派过去的参赛选手为68名,参加项目59项,获得金牌的有36个项目,鲁静怡就是其中之一。

而作为全球职业技能领域水平最高的赛事,称鲁静怡获得技术上的奥林匹克冠军也不为过,更别说,鲁静怡本身还是一位中专生,在一众参赛选手中非常亮眼,结果夺得了胜利。

因此,她的成绩带来的震撼也很大,至于鲁静怡参与的项目则是化学实验室技术,这是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从姜雨荷之后的第二次问鼎,对该校来说也是重燃信心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出发,学校的看法跟鲁静怡自身心态是比较接近的,而鲁静怡也将冠军金牌视作最好的19岁生日礼物,回顾一番她的人生历程,不由得让人涌现诸多感慨。

首先是鲁静怡考试失利选择中专后,她一度产生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的想法,所以想要放弃学业,直到2020年学年快结束的时候,世界技能大赛开赛,鲁静怡去当了志愿者。

而她结识的学姐姜雨荷,就是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得主,而姜雨荷当时正在备战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她看出鲁静怡对比赛有兴趣,于是就鼓励她参加学习和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姐的鼓励下,她正式加入技能训练队伍,谁曾想她确实适合实践技术这条路,天赋惊人,很快就崭露头角,进入校集训队后又在市区乃至省区获得金牌荣誉,最后在国家队表现优异。

进入国家集训队时,她的成绩为第四名,和一众名校学生比起来,她的技能水准丝毫不差,且来到2023年,她的成绩超越之前三位,成功担任了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的正选选手。

另外,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鲁静怡没有丝毫慌乱,在大舞台也展现了令人讶异的操作技术,成功夺得了冠军宝座,不少人也看到了她的天赋,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这也是急需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中国发展正好处于一个产业升级的阶段,对于实践要求会更高一些,部分技术工的工资也已经超过了白领,而针对鲁静怡,更有人认为她会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之一。

这番评价不可谓不高,未来的职业道路也值得期待,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鲁静怡的遭遇足够我们提起更多的警惕之心,像这样的人才竟然曾经想着放弃学业,必然要进行反思。

实际上目前的教育领域已经不得不面临相关问题,那就是技术人才如何准确判别并且施加合适的教育,“因材施教”理念也逐渐彰显出来,如果没能满足要求,那竞争力必然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局势非常明显,在专业化大过普适化的基础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会倾向于某个专业,,这也是大学的教育模式,然而,在早期教育阶段,这样的分类却被忽视了。

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没有相应的经济条件找到额外的辅导渠道,自然无法发现自身的天赋,久而久之就会荒废自己的一生,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这属实令人惋惜。

鲁静怡有相当程度的天赋,可也要看到她本身遇到了机遇,如果不是学姐引路加上机缘巧合的志愿者活动,鲁静怡很难对相关行业产生什么认知,更别说获得荣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经过鲁静怡这次参赛夺冠事件后,教育部门应该开始更多的思考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一点,而不是说让类似人才产生天赋浪费的状况,这才是民众关切的问题所在。

同时,广大中学生或是高中生,都应该涌现更多的信心,拿出相应的积极态度,条条大路通罗马,肯定有适合自己的一条,就算中途出现一些变故,也不能放弃希望。

只要自己抱有坚持到底的态度,就能够取得相应的成绩,所以,或许一时失利只是因为没有找对努力的方向,没必要陷入迷茫,反而应该及时走出阴影,迎接新的人生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历鲁静怡的事件后,不少民众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也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的方针,毕竟制造业是振兴国家的根本所在,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基于相关出发点,未来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让更多的技术型人才避免被埋没的结局,我们也希望在鲁静怡之后涌现更多的年轻人才,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代变化,国际社会之间已经在各类领域展开竞争,经济市场下行的状况下,就需要各地展现更高的技术力量,这样才能把握住机遇,不被历史淘汰,增进自身话语权。

而要完成这一目标,技术力不可或缺,因此,技术型人才的未来值得期待,就算考试失利,也可以迎来第二次的人生选择,弥补自己的遗憾,对降低教育重压也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也有很多学生将一次两次考试当成人生的转折点,这种思想有一定道理,但并非考试失败就代表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仍旧能够找到额外的出发点,大不了换一条路前进就是了。

参考资料:
曾准备退学的19岁中专生,逆袭成世界冠军!中国青年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