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元旦前夕,由媒体刊发新年献词,成为了迎接公元纪年新年的一项仪式。新华社、南方周末、澎湃新闻等重要媒体,又如浙江宣传等一些重要平台,都会单独撰文,书写对新年的美好希冀,向读者问好。

这些献词中,往往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又对未来作了展望,其中提到的很多素材,都会成为新的一年里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素材原题,也是公文材料中的常客。2025年本号的第一篇推文,即想对此进行整理,以期对于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和已经进入体制、从事材料工作的朋友们一些帮助。

新华社献词: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砥砺前行

这篇献词中对2024年的回顾,是基于2025年元旦前夕新年贺词的延续。里面提到的国内有效需求、新旧动能转换等,亦是新的一年里依然要面对的重要议题。同时提到了如奥运、航天员、全国粮食总产量、AG60E电动飞机、春节申遗、《黑神话:悟空》、China Travel等,还有像新能源汽车、快递、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等。

诸如全国粮食总产量、China Travel等热点问题的数据,极有可能出现在今年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之中,成为一项资料分析题目(推荐重点参考资料:统计局2024年粮食产量数据、移民局2024年移民管理工作主要数据,这两个资料都可以在各自官网找到);再比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快递年业务量、全国铁路年度旅客发送量等,这几个数据体现了经济的韧性和潜能,也是行测中资料分析命题的重要方向,这些数据可以在工信部、商务部和铁路总局的相关网站上找到。而春节申遗、《黑神话:悟空》等又是公务员申论题目的重点素材来源,无论是春节申遗,还是黑神话悟空,都可以引申到文化的传播、转化上,同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议题相结合来组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献词中提到的热点话题以外,献词也贡献了不少金句,可以直接转化利用。

“既要直面深化改革之‘艰’、外部打压之‘险’,也要承受创新突破之‘难’、民生保障之‘重’”。(讲客观形势)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讲处理问题的辩证法则)

有人说,播种和收获从不在一个季节,中间隔着一段路叫“坚持”(这句话非常好,可以直接用于主题句,可以用来讲科技创新、讲新质生产力、讲方方面面,是万金油式的素材。献词插图中总结为“从播种到收获,中间的路叫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夺冠无玄学,成功无捷径。(这句话来源于巴黎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潘展乐的一句话“哪有什么玄学,就是靠实力夺冠!”,可以引申到发展上

无数普通人打拼的身影,如繁星点点汇聚成光,照亮跨越山海、奔赴远方的征途。(回归到普通人这个议题本身,这句话非常好

南方周末献词: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

这篇献词,历年是有一些调性在里面的,也关注了当年和未来的热点问题。今年的献词,重点关注的是AI。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和人工智能的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大热门问题。这个议题也将是公务员考试中关注的重点。2024年底,360旗下的人工智能AI360智脑,用大模型回答99道国考客观题,在百分制考卷中得分85.9。可见人工智能不仅出现在考题里,而且已经亲自下场尝试答题。

这篇献词,关注到了2024年人工智能应用的几个关键事件。比如脑机接口试验成功、AI辅诊纳入医保、千年古建被写入“黑神话”、《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等。从命题的角度,申论材料题,完全可以用AI为主题组题,同时串联起其他几个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献词中提到了几个问题,这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进一步成为命题中的重要参考。比如:在人人都成为“知识容器”的一刻,如何保持智识的独特与人性的温暖?若将一切抉择都交给算法,人的精神与觉醒是否面临荒芜?等等。

献词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即:“因为你无法计算,所以无可估量;因为你并不完美,反而独一无二”,核心在于回归人本身的价值。这或许是我们在讨论人和人工智能关系中,需要重点借鉴的一个方面。

澎湃新闻献词:唯有勃勃之生机无可阻挡

这篇献词,关注到的是一个永恒的议题,生命。生命这个主题,可以说是历届公考申论大作文中的重点议题。比如2023年国考申论大作文,流动与新生。2024年国考申论大作文,旧事物焕发生机等等,究其本质,还是在讨论生命这个话题,同时讨论新与旧、生与死、流动与静止这些永恒的哲学议题。无论是讨论事务,还是引申到人,这个议题,可以说是必然关注点了。

回到献词中,这篇献词是比较短的,贡献的金句也有限。但我认为关注到的这个议题,确是最高频的议题。

浙江宣传新年献词:敬我不能,尽我所能

如果说上面那篇与生命有关的献词,只是谈了这个主题。那么浙江宣传这篇献词,则是不仅谈到主题,更有很强的辩证思维。这篇献词的题目是“敬我不能,尽我所能”,核心讨论的是:面对我不能的事情,我能做什么?能和不能,本身就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词汇,更兼有“能”本身就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这其中的辩证思维,值得说道。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吹向这个时代的“冷气”,即“历史的垃圾时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等观点。能够直面这些观点,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两个观点,曾经在过去一年在互联网的讨论中走红,本身有着较强的消极意义。同时,文章中提到的“淡淡综合征”“班味”“钝感力”“断亲”“全职儿女”等概念,又皆是社会情绪的一部分缩影。

文章讨论的是,我们能做什么?因此,面对这些,我们绕不开。文章用“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无所不能,而是尽我所能”的观点来回应这个问题,用:“我们应该相信并值得为之永远坚守的追求,我们真正热爱并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我们毅然笃定并值得为之全力奔赴的远方”这段排比来引申这个讨论。

这既是个人在时代大潮中的选择,又是对集体的隐喻和讨论。在2025年1月1日这一天,我来到党史馆,看在一百多年前的每一年,人们面对更加复杂、窘迫的情况时,选择走哪条路,做出哪些选择。1月1日,党史馆旁边的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党史馆实现参观互通,一次预约即可参观两馆,两馆实现无界限。一面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面是我们走过、正在走、未来还要继续走下去的道路,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体的。

推荐一篇献词,也写的非常好。可以学习:

2025新年献词:在时代的大单元里,守住自己的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