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燕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张源 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海原县支行

责任编辑|杨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其中包括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确保支付结算渠道的畅通无阻,并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升级,以及进一步促进“三农”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辖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基本情况

支付结算质效显著提升。立足区域经济、“三农”需求和痛点,辖区人民银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不断优化改进基层服务网点布局,设立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升级金融政策超市、电商物流配送、农产品网销等设施,为当地农户取现、转账、缴费、贷款等基础业务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同时坚持科技赋能,创新产品与服务,积极推出便民惠企举措,结合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手机号码支付、减费让利等政策推行线上线下集约发展,不断夯实农村支付基础设施,有效推动各项便民、惠农政策制度落地生效。辖区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主体的基础支付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银行机构积极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宁夏辖区多家涉农银行机构同时参与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形成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辖区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基础上,辖区人民银行积极指导建设银行、宁夏银行和石嘴山银行加入助农服务主力军行列。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立足发放的社保“一卡通”,保障农村地区所有居民享受政府各类涉农补贴及社保收入的及时到账,缴纳两险;建设银行发挥科技化水平高、系统先进、专业人员配置完备的优势,主动推广普惠金融助农产品“裕农通”在农村地区使用;宁夏银行依托服务站促进“乡村振兴主题卡”惠农政策和移动支付等便民优惠措施在农村地区推广和使用;石嘴山银行围绕“三农”差异化需求,通过“整村授信、创业贴息、银证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辖区人民银行通过引入银行机构竞争机制,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基础上,使各涉农银行机构在业务竞争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因地制宜的营销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宁夏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质增效。

积极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水平。辖区各银行机构不断探索提升老年客户群体支付服务水平,重点关注老年人转账、开户、存取款、挂失业务等高频金融服务需求,探索便于老年人高效办理支付服务的新手段。银行机构通过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智能服务、开展上门服务等举措,优化“适老”金融服务场景,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水平。宁夏银行配备现金及非现金智能柜台,专为老年客户提供现金存取、补登存折、开卡、转账、密码重置等基础金融业务。截至目前,所有银行营业网点均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年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石嘴山银行开发老年版“手机银行”,增加操作提示辅助老年客户使用并设置一键咨询功能,当老年客户遇到操作问题时可一键拨通客服电话进行在线咨询。农村商业银行升级柜面系统,为不会签字或因身体原因签字困难的老年客户提供无纸化按指纹确认业务服务。

农村支付服务存在的挑战

金融综合服务站发展不平衡,涉农机构经营成本较高。宁夏辖区近三年,全年不发生业务服务点占比持续达15%,涉农银行机构为完成金融服务村级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及满足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需求,在村部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集中发生在缴纳两险期间,其他时间机具处于闲置状态,同时由于地域偏远、交通成本高、工作任务重等,金融综合服务站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效能低。据了解,辖区县域农商行每年手续费补贴、基本维修、门头更换、设备升级投入资金100万元左右,在普惠金融方面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金融综合服务站只受理本行银行卡。辖区农村居民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通过黄河银行系统,大部分居民都只持有黄河银行的一张银行卡,其他涉农银行金融综合服务站业务也只能通过本行银行卡受理,导致部分村民不能在其他涉农机构布放服务点享受基础金融业务。设立的金融综合服务站的初衷是满足居民的各项基础金融服务,目前在多家涉农机构金融综合服务站并存的状态下,居民需持有各涉农银行卡,才可同时满足居民本人的需求和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功能,这也进一步影响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服务效能。

移动支付场景与农村居民生活需紧密联系。医疗健康、水、电、购物等生活缴费重点场景未有效向农村下沉,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日常足不出户的支付需求。据了解,辖区大多数灌溉用水费用都是由村干部代收,然后向乡镇、财政逐级上缴,再由财政下拨至水管单位,这种方式收费环节多,导致供水用水双方未直接发生关系,水费被挪用、盗用的风险很大。同心县某居民反映:“如果和缴纳自来水一样,在微信上自己直接就能操作,那就方便多了,用多少水价格是多少都显示出来,心里就放心多了”。

金融综合服务站支付风险防控能力有待加强,居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商户在签约完成后不积极宣传助农取款服务,服务站维护、巡检多在线上完成,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较少,风险意识淡化,对于日常的风险警示提示信息不够重视,风险意识普遍较低,甚至会出现取现差错引起纠纷。农村地区留守人群大多为老弱妇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信息获取渠道窄、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信息分辨能力弱等,极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施骗对象。

政策建议

因地制宜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各涉农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使农村政务服务工作与金融综合服务站进行共建,将服务点打造为集政务服务、助农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型助农服务站,努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支付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石嘴山市在各乡村“民生服务站(点)”开设普惠金融服务窗口,银行机构每周安排一天入驻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金融服务,同时银行机构人员入驻各乡(村)部开展普惠金融推进工作。建议吴忠市根据业务发展特点将助农取款服务点,升级改造成集小额取现、转账汇款、便民缴费、金融宣传、人民币及残损币兑换、国债咨询、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金融综合服务站。固原市聚焦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积极推动“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银行参与、村委支持”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固原模式”模式。中卫市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示范点和示范乡镇建设工程,推动“助农支付服务+电商+专业合作社”等模式,为支付服务带来质的突破。

积极优化金融综合服务站银行卡受理功能,发展移动支付、手机号码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加强与中国银联、涉农银行机构联系沟通,整合各涉农机构资源,在全辖范围丰富移动支付“云闪付+”功能,做优做强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包括生活缴费、医院挂号、出行服务等日常必需的服务)、民生服务(包括社保医保缴费、交通罚款缴费等服务)、惠民消费等基础服务功能,即使村民只持有一张银行卡,都可在其他涉农机构所布放的金融综合服务站办理金融业务。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形成辖区移动支付规模效应,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提升支付便利性。

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强化辖区农村支付能力。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银行机构、水务公司的沟通协调,在全辖范围推广线上缴费系统,辖区青铜峡通过建设银行系统进行灌溉用水费用缴纳,红寺堡、海原等地区通过农商行“农水费”系统缴纳水费,建议其他县区从满足“三农”金融需求入手,强化科技赋能、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推广灌溉用水费用线上缴纳方式,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宁夏辖区灌溉用水线上支付规模效应,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发挥优势加大宣传和培训,有效提高支付结算意识和水平。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建立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强化应急事件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同时村委积极与涉农银行机构沟通协作,日常可以通过农忙结束的空闲时间、节假日等时间,借助农村讲习所、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洗钱、非法集资、反假币、残损污损人民币兑换等基础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同时增加与农民的互动,调动农民接收金融知识普及的积极性,有效摸清农民的真实需求,增强金融知识普及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风险,使得农村支付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