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上个世纪初,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成立了不少如“亚细亚写真大观社”这样的情报机构,并向中国派出了很多探险家和学者,以摄影的方式对中国全境进行全方位的扫描。
《亚细亚大观》
此后这些珍贵的照片被发行在了一本名叫《亚细亚大观》的摄影集里,本期为大家展示的17张老照片就出自于此。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来感受下90多年前四川万县的独特的人文风貌吧!(注:以下黑白照片均进行了上色修复处理)
△俯瞰万县
彼时的万县,尚未被现代都市的喧嚣与繁华所浸染,宛如一位静谧的处子,安然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四周群缭绕的云雾和潺潺的江河,以它那不加雕饰的纯净与壮丽,紧紧环绕着这座古城。
△万州桥
万州桥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横跨苎溪河,此桥在中国桥梁史不可谓不出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将其载入他的著作《中国桥梁史》,也曾登上过民国明信片和万县粮票,钱币。
1970年,专家为了给桥减负,拆了上面的房子;然后不久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这座古老的桥梁冲毁,结束了它100年的生命历程。
△万安路十字街口
万安路十字街口是当时万县最为繁华的地段,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照片中可以看到卖猪肉的摊位占据了街角的一席之地。
在照片左侧可以看到一些旅社,其中“信泰旅社”是较为知名的旅社之一,其门楣上方的字样清晰可见。
△杨家街口码头
在三峡工程之前,万县杨家街口码头一直都是当地最大的码头;层层叠叠的房屋,直通云天的宽阔石梯,小时候,在这里洗衣服,游泳,送往迎来,上上下下地跑,一点都不觉得累。
△杨家街口码头(远景)
杨家街口码头在后来的特殊时期改名为“抗美码头”。2010年10月26日,三峡大坝成功蓄水,杨家街口码头成为了历史,永远沉入了水底。
△同心金兰会游行
前面几个小孩举着牌子,后面的人敲锣打鼓、舞龙相庆。如此热闹的场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笔者在查询资料时,并没有查到关于“同心金兰会”的其他信息,如果有哪位看官老爷了解这个庆祝活动,不妨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一下。
△万县某江边码头的集市
商贩和市民们身着粗布衣裳,他们或站或蹲,不约而同的看向这个手持相机的外国人,眼神中尽是疑惑和好奇。
△天生桥(天仙桥)
天生桥坐落于苎溪河之上,由天然巨石横跨河水而成桥,故而得名“天生桥”。只因处于涨水时节,照片中的桥被水所淹没。自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天生桥全然沉入江底。
△河边洗濯的人们
那时,河流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边成为了人们进行日常洗濯活动的理想之地。
△万县陈家坝江边的纤夫
纤夫们虽然消瘦但却充满力量,他们用坚实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拉动着沉重的船只,他们的汗水与努力,是长江水运不可或缺的力量。
△拉家常的纤夫
纤夫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或许是聊起了村头的李寡妇,亦或是在吐槽雇主,总之都引来了阵阵笑声。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远眺天生城遗址
天生城遗址,又名天子城,是南宋至清朝时期的军事要塞。其始建于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由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时,为抗御蒙古军侵扰而筑,并迁万州州治于此。
明末清初,为抵御张献忠及清军入川,天生城曾予补筑。清晚期再次补筑,形成了现今所见到的规模。
△天生城山顶台城
山顶台城,即环绕天城山顶部一周的山顶环城。城门3座,分别开于南、东及北部,即前寨门、中寨门与后寨门,现存各门均为瓮城结构,主城门外另附卡门一道。
△民宅
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处大户人家的住宅,它采用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韵味;照片中出镜的人物身着整洁考究的西服,也佐证了这家主人的实力。
△太白岩
太白岩又名西山、西岩,登临山顶,可以俯瞰万州全景,赏江山之秀美,有“万州第一山”和“白岩仙迹”之美称。
太白岩石刻群主要分布在半山腰岩壁间,现存历代名人雅士、老道高僧游览题刻43件。其中清以前6件,清代28件,民国9件。新中国成立后镌碑刻50余件。
△依山而居
万县太白岩与附近的一处人家,利用地形优势,将房屋建在了巨石下面。
△桐油作坊
桐油是用油桐的种子榨取的油,属于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的种子油。其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涂料,直接用于机器保养以及室内木地板、木制天花板、桑拿板、木制阳台扶手等的涂饰。
写在最后: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奋力前行,却总在不经意间发现,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停留的瞬间,早已成为了遥不可及的过往。
每一次翻阅旧相册,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都像是一扇开启的时光之门,让我们瞬间穿越回那些青涩而美好的岁月。那一刻,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怀念,更多的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深深感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