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豆乳饮料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将有千亿元的市场等待开发。目前我国液态豆乳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发展还不成熟。豆乳业的观念培育、品牌建设、营销推广、营销体系建设等等,还缺乏足够的支撑点,对于消费群体的培育和其他品类的争夺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更缺乏像乳业“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行业响亮口号。我国乳制品行业实现产值已达千亿元,而液态豆乳行业产值只有30亿元左右,还不到乳制品行业的三十分之一。而大豆原产于中国,大豆制品更是我国传统的食品,随着消费者对优质蛋白功能知识的了解,这一市场潜力巨大,豆乳饮料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300多家液态豆奶企业,但全国性品牌,屈指可数,并且他们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这一产业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是朝阳产业。因此豆奶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近几年豆奶行业的快速发展,此次进入豆乳市场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为此,我们推出的《2010-2012年液态豆奶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正是针对液态豆奶行业的基本特征,参考液态豆奶行业的相关专家意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液态豆奶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国内外液态豆奶产品的生产布局,供需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投机风险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是液态豆奶的生产、投资及科研等相关人员了解目前液态豆奶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决策投资发展方向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液态豆奶市场概述

第一节 液态豆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重要市场动态及动向

市场营销专家表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饮料功能诉求已经不是单纯的解渴,对饮料的消费需求也从口感、功能上升到时尚、体面、健康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面对消费升级的巨大市场机会,康乐美5.5高蛋白乳饮料不同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杏仁露、核桃露、花生杏仁露等,和其他同类的豆乳产品,它是中国真正的第二代植物蛋白饮料,蛋白质含量高达5.5。可谓是高功能、高健康、高口感的能量补充剂。有关专家指出,康乐美5.5高蛋白乳饮料将打开高端豆乳产品的先河。而5.5%的蛋白质含量也可以能成为高端蛋白乳饮料的新标准。

“目前蛋白饮料市场存在机会,但进军这一市场需要生产技术的革新、高端设备的引进和大资本的投入,才可能在这一市场上立足。” 钧鼎集团董事长张珂钧意味深长地说。

张董事长透露,为做好高蛋白饮品项目,公司计划总投资数十亿元,并依托国家、省、市农作物科研单位,成立专业的技术指导小组,全面提升种植区内优质大豆种植;引进日本跨国先进技术,先进的生产灌装设备,依托百万余亩大豆垄断资源,以蛋白乳系列产品为主线,凭借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整合,欲将公司发展成为全国市场操作的龙头企业和中国第二代植物蛋白饮品领头企业,届时公司年销售额将超过40个亿,并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跨行业、跨区域的全国大型集团企业。

“康乐美5.5蛋白乳饮料最大亮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达5.5%,目前这是国内饮料行业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饮料。”公司总经理尹友庆表示,“目前市场上最好的牛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也不到3%。”“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想打开市场一样是困难的。”这是所有进入快消品行业新军面临的最难越过的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豆乳饮料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将有千亿元的市场等待开发。”钧鼎集团董事长张珂钧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液态豆乳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发展还不成熟。豆乳业的观念培育、品牌建设、营销推广、营销体系建设等等,还缺乏足够的支撑点,对于消费群体的培育和其他品类的争夺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更缺乏像乳业“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行业响亮口号。我国乳制品行业实现产值已达千亿元,而液态豆乳行业产值只有30亿元左右,还不到乳制品行业的三十分之一。而大豆原产于中国,大豆制品更是我国传统的食品,随着消费者对优质蛋白功能知识的了解,这一市场潜力巨大,豆乳饮料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而我国《饮料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饮料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健康,豆乳等植物蛋白饮料消费增长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此外,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预计,今后10-15 年内我国居民豆乳及其制品人均消费将以6.1%的速度增长。

“豆乳蛋白饮料行业目前整体的盘子小与行业成长的时间短有关系。“董事长张珂钧分析认为。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300多家液态豆奶企业,但全国性品牌,屈指可数,并且他们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这一产业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是朝阳产业。因此豆奶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近几年豆奶行业的快速发展,此次进入豆乳市场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董事长张珂钧认为。

“不久的将来豆奶粉主流地位将被液态豆乳饮料取代,”董事长张珂钧认为,目前市场上虽然豆奶粉产品为主,但这类产品食用起来极为不变,因此市场前景不乐观。 而且目前市场已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多以价格为主,大多企业是赔本赚吆喝。而液态豆乳饮料不但口感好,而且饮用方便,加热饮和冷饮口感更好,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 液态豆奶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一、近年来国家以及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

1983年,豆奶的发展被列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工作计划,1983~1984年原国家轻工业部分别组织了三个专题的豆奶出国考察小组,先后考察了泰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同期,邀请丹麦一代表团来华进行豆奶生产技术交流。1984年,轻工业部用30万美元引进了日本精研舍350升/升的豆奶生产设备,北京义利食品公司成为轻工业部组织的第一家引进豆奶生产线的企业,生产能力2000升/时,由此开始了我国豆奶企业生产的序幕。由于当时牛奶资源缺乏,而豆奶生产成本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国家为发展豆奶生产,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很快便形成了豆奶发展的第一高潮。1984年~1987年4月,共签订了引进10条生产线的合同,在各地上报的1985~1987的引进项目中,拟引进的豆奶生产线达25条,为节约国家外汇,轻工业部又积极支持和组织了豆奶设备的国产化工作。1986年9月,在轻工业部食品发酵研究所的合作下,由航空部所属航空热工机械设备工程公司研制的豆奶生产线制造成功。在以后的几年里,共卖出了12套国产豆奶生产线。80年代,围绕豆奶生产的行业管理工作,主要是结合国内情况解决技术问题,为后来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1994年,随着椰子汁、杏仁露等同类产品的发展,豆奶和速溶豆(奶)粉呈现启动势头。1995年,中国轻工总会批准发布了《速溶豆粉》和《豆乳和豆乳饮料》两个行业标准,并于1996年实施,规范了产品质量。

十五期间,国家将豆奶列为"十五"食品工业的重点发展产品,2002年“大豆工程”开始实施,为豆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豆奶计划则由中央财政提供总额为3亿元的支持,同时东北三省共安排1.5亿元配套资金,合计4.5亿元,作为学生豆奶的补贴。豆奶计划是按试点工作要求安排的,从2000年秋季学期起,开始第一阶段试点,从2002年起进入第二阶段试点。

在“满足居民营养需要的核心价值”指导下,“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规划又将大豆及其制品座位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指出了大豆丰富的营养价值所在。

二、相关政策法规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图表 1:液态豆奶政策环境及其影响

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扶持项目

主要措施

影响

总结

1983年国家饮品工作计划

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加工设备国产化

带动和促进了豆奶及相关设备行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和经济价值,采取了扶持了鼓励的政策方针,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发布行业政策法规

出台《速溶豆粉》和《豆乳和豆乳饮料》两个行业标准

规范了产品质量,为豆奶行业大规模发展提供行业标准

国家大豆计划——学生豆奶计划

在东北三省实行中小学生豆奶饮用试点工作,由中央财政提供总额为3亿元的支持,同时东北三省共安排1.5亿元配套资金,合计4.5亿元,作为学生豆奶的补贴。

在政府的推动下,豆奶行业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豆奶消费者

“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明确大豆及其制品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宣扬了大豆的价值,带动了豆奶等豆制品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液态豆奶市场容量分析

2008年我国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31068.22亿元,同比增长30.1%。2009年前10个月,全国食品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万亿元,已超过2008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2%,实现销售收入3.36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其中,2009年我国软饮料产量达到了6415.1万吨,同比增长了42.1%,软饮料制造业实现产值2300.07亿元,同比增长了25.16%;2009年我国液态乳产量为1441.0万吨,比2000年的134.1万吨增长了9.7倍,年递增率为38.3%,

以上的数据说明我国居民对饮料、牛奶的消费需求非常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作为植物蛋白产品和奶制品的液态豆奶潜在需求空间十分广阔。 在美国,近年来豆奶消费以年均14.3%增幅快速发展,价格比牛奶高1/3;我国台湾省的豆奶和豆浆人均消费量合计达到5公斤;韩国豆奶的人均消费近4公斤;日本豆奶销售额达233亿日元,超过牛奶的增长速度,人均消费接近2公斤。而在我国豆奶的消费量非常有限,2009年我国城镇人均消费量还不足0.5千克,这和我国城镇人均乳制品25千克的消费量相比,差距非常大。

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宣传下,近年来中国乳业蓬勃发展。人们对牛奶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成为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诱导。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植物蛋白分支的豆奶行业其引导和推广的力度显然无法与乳业比拼,人们对豆奶的食用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便是出于优势地位的牛奶行业,我国的人均消费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奶产量人均约6.6公斤,每天人均消费不足4钱,而世界平均水平是年人均100公斤。我国液态豆奶的人均消费量更是仅仅只有0.3千克,可以说,我国液态豆奶、牛奶等奶制品的消费观念还是非常淡薄的。

错误的营养观念是导致液态豆奶低水平消费的重要原因。我国城乡居民习惯把奶类产品作为幼儿、老人和病人的营养食品,一般人在上小学后就有“断奶”的习惯。2009年我国液态豆奶的渗透率只有15.6%,与鲜奶、酸奶等产品的渗透率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变人们关于奶类消费品的消费观念,以扭转我国豆奶等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

可以说,我国液态豆奶的消费意识还很淡薄,消费观念还需要长期的培养,不过近年来,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我国居民开始更多的关注液态豆奶等牛奶替代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节 液态豆奶市场特征分析

一、市场界定及行业定义

大豆蛋白饮料包括豆奶、豆粉、豆浆、液态豆奶等品种,我国的大豆蛋白饮料行业起步于 1983 年。大豆饮料生产所需的大豆原料供应充足、成本低廉、而且豆奶饮料是动、植物蛋白互相结合的品种,其营养更加全面,发展豆奶产业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结构的优化。

作为大豆食品的代表品种之一,液态豆奶具有牛奶所不能代替的健康价值,液态豆奶在国外是新兴的大豆工业产品,在我国工业化的液态豆奶也属于新兴产品。在全国还未出现公认的覆盖率高的强势品牌,行业还处于相对比较分散的阶段,给强势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在国外豆奶粉及大豆蛋白饮料产品的售价比牛奶还高,在欧洲和美国高将近一倍。即便如此,其发展仍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豆奶粉每年几十万吨的产量与我国每年 5000多万吨饮料总产量的发展不相称,与国外豆奶发展趋势比也有较大差距。我国豆奶粉的生产一直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增长速度约为 20%。日本和中国同属亚洲国家,在大豆食品的食用方面基本相同。因此,以日本2 亿人口年消费 20 万吨豆奶为测算基础,我国 13 亿人未来每年消费 80 万吨豆奶也并非难事,目前 20 多万吨市场总量明显偏低,以此计算市场需求量至少还可扩大 4 倍以上。

二、市场现状特征分析及建议

目前,豆奶行业尚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植物蛋白饮品市场即将被撬动。 “目前中国牛奶加工能力超过奶源供给能力的30%~40%,”中国奶牛协会的一位负责任人透露,牛奶奶源缺乏几十年来就一直是我国难以摆脱的老问题,也恰恰因此,豆奶生产所需的大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营养全面,使豆奶业出现了出乎意料的发展契机。

早在1983年,豆奶发展就被列入国家饮料行业工作计划,然而真正将豆奶产业做大的却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维维集团,维维的一句“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培养了一代中国豆奶消费者,维维豆奶占有豆奶市场80%的份额,成为中国“豆奶大王”的同时,“孤独的领先者”的称号也扣在了维维的头上,一花独大的产业结构其实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并非是好事。

上述两道政令对豆奶企业影响不大,相反倒是带来了机会。近两年中国乳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整合洗牌,受清洗影响最大的将是乳业的中坚力量——各地方的中型乳品企业。这将是上天赐给豆奶行业大发展的一次良机,豆奶业的春天就要到了,豆奶企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许多行业拭目以待。

健力宝、娃哈哈、乐百氏等企业的加入给豆奶业的扩张带来生机与活力:国内豆奶企业近来都在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突破豆奶粉等固态奶阵营,冲击广阔的液态奶市场已成为豆奶业的共识。健力宝、娃哈哈、乐百氏等都在筹谋豆奶项目,有的已通过小试、中试,他们都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他们的介入,将有助提高我国豆奶生产的产销量,扩大影响。这些企业的参加,将使豆奶在市场上的身影越发瞩目。

“人种学”的研究为豆奶抗击牛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种学”竟在中国豆奶业发展史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经营报》在一篇有关豆奶业的文章中指出:我国汉族居民中97%-100%的成年人一次口服50克乳糖后就会出现腹泻症状,而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东方人中有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发病率高达86.7%,不耐受指数为0.9,而且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的人不适宜症更多些。“人种学”的研究为豆奶抗击牛奶、新品上市和招商拓展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用“更适合国人肠胃”的豆奶营销概念作为对抗“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乳业营销口号,将成为整个豆奶业对乳业宣战的理念根基之一。

豆奶自身的优势将激活豆奶市场:豆奶的营养丰富、蛋白含量与牛奶相当,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人体所必需脂肪酸亚油酸,没有乳糖、适合中国人。含有大豆低聚糖,润肠通便,神奇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最新的研究成果,豆奶还有抗氧化防晒和防脱发增发功能。

第二章 液态豆奶市场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总体经济环境走势分析

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初步核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图表 2: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

200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11.5%。

图表 3:2005-2009年工业增加值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9%;纺织业增长8.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4%,其中汽车制造增长20.3%,船舶制造增长20.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6大高载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

图表 4: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12.7

亿米

4.2

化学纤维

万吨

13.0

成品糖

万吨

-8.9

卷 烟

亿支

3.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9.6

其中:液晶电视机

万台

85.2

家用电冰箱

万台

24.7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亿吨标准煤

28.0

5.8

原 煤

亿吨

8.8

原 油

亿吨

1.89

-3.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6.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3

其中:火电

亿千瓦小时

10.2

水电

亿千瓦小时

-3.3

核电

亿千瓦小时

2.5

粗 钢

万吨

12.9

钢 材

万吨

15.2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5.2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

万吨

9.1

原铝(电解铝)

万吨

-1.5

氧化铝

万吨

3.3

水 泥

亿吨

16.5

16.0

硫 酸

万吨

16.9

纯 碱

万吨

3.0

烧 碱

万吨

-1.1

乙 烯

万吨

8.0

化 肥(折100%)

万吨

9.8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万千瓦

汽 车

万辆

48.2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万辆

48.6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37.1

30.6

集成电路

亿块

-0.7

程控交换机

万线

-9.5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10.7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3.3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58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

图表 5: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同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7.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7514

-4.5

其中:集体企业

545

10.3

股份制企业

4.2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511

16.9

其中:私营企业

6849

17.4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农村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中部地区投资49846亿元,增长35.8%;西部地区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东北地区投资23733亿元,增长26.8%。

图表 6:2005-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0%。

图表 7:2009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行 业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30.5

农、林、牧、渔业

3373

49.9

采矿业

8093

18.2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3021

25.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793

4.4

制造业

26.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2826

38.2

食品制造业

1513

32.4

纺织业

1768

14.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51

17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835

0.4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006

26.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948

43.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206

-1.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202

16.8

金属制品业

2836

29.2

通用设备制造业

4465

37.6

专用设备制造业

3111

37.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965

31.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545

51.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627

6.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8.5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

22.8

建筑业

1884

57.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8.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515

18

批发和零售业

4451

39.4

住宿和餐饮业

2333

34.4

金融业

349

38.2

房地产业

19.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87

50.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66

48.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5.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506

61.8

教育

3231

37.2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689

58.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117

47.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189

29.3

图表 8: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万千瓦

8970

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万千伏安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5557

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

公里

4129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8448

新建公路

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4391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万吨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149

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万户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619亿元,增长14.2%;办公楼投资1378亿元,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172亿元,增长24.4%。

图表 9:2009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完成额

亿元

16.1

其中:住宅

亿元

14.2

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

亿元

8351

24.1

其中:经济适用房

亿元

1139

17.3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2.8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2.5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2.5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0.5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5.5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2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42.1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43.9

本年资金来源

亿元

44.2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48.5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8403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万平方米

完成开发土地面积

万平方米

土地购置费

亿元

6039

0.7

200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282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1%。

图表 10:2005-200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全年财政收入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59515亿元,增加5291亿元,增长9.8%。

图表 11:2005-2009年财政收入

200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增长32.4%;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8万亿元,增长11.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8万亿元,增加13.1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增加10.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增加9.6万亿元。

图表 12: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27.7

其中:企业存款

36.5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9.5

其中:人民币

19.7

各项贷款余额

33

其中:短期贷款

17.7

中长期贷款

43.5

图表 13:2005-2009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727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5.5万亿元,增加17976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0.6万亿元,增加246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9万亿元,增加15511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3653亿元,比上年增加1255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99只,筹资2062亿元,增加995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筹资1591亿元,增加259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813亿元,减少185亿元。全年首次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36只,筹资204亿元。

全年发行非上市公司企业(公司)债券4252亿元,比上年增加1885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4612亿元,增加281亿元;中期票据6987亿元,增加5250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2.7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457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04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7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12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26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281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576亿元。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图表 14:2005-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 15: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国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0.7

-0.9

食 品

0.7

1

0.1

其中: 粮食

5.6

5.7

5.5

肉禽及其制品

-8.7

-8.5

-9.2

油脂

鲜蛋

1.5

1.3

2

鲜菜

15.4

15

16.7

鲜果

9.1

9

9.5

烟酒及用品

1.5

1.7

1.3

衣 着

-2

-2.2

-1.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0.2

0.3

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2

1.1

1.5

交通和通信

-2.4

-2.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7

-1.2

0.6

居 住

-3.6

-4.6

-1.5

CPI、PPI等主要物价指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从高位持续回落并出现负增长。从季节调整后数据看,CPI月环比在2009年2月份进入正增长区域,PPI月环比在6月份进入正增长区域。2009年下半年,主要物价指标先后触底回升。CPI同比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较11月份高1.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下降0.7%;PPI同比在连续12个月下降后,12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上涨1.7%,全年累计下降5.4%。

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图表 16:2005-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5%。

图表 17:2005-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9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为43%,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恩格尔系数平稳甚至下降的态势,充分说明虽然价格回落导致食品消费支出增长,但是,由于目前消费需求处于新一轮上涨周期,居民总消费中其他各类消费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而食品消费的比重趋于稳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居民消费需求确实进入全面升温的阶段。

图表 18:2004-2009年我国恩格尔系数

年 份

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恩格尔系数(%)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

恩格尔系数(%)

7182.107942.908696.559997.4710497.3411593.69

37.736.735.836.337.936.5

2184.652555.402829.023223.853617.054056.16

47.245.54343.143.741

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

图表 19: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货物出口额

-16

其中:一般贸易

5298

加工贸易

5870

其中:机电产品

7131

高新技术产品

3769

-9.3

其中:国有企业

1910

外商投资企业

6722

-15

其他企业

3384

货物进口额

其中:一般贸易

5339

-6.7

加工贸易

3223

其中:机电产品

4914

-8.7

高新技术产品

3098

-9.4

其中:国有企业

2885

外商投资企业

5452

-12

其他企业

1719

7.9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1961

图表 20:200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金额

比上年增长%

(亿美元)

万吨

2240

24

钢材

万吨

2460

223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600

-8.4

服装及衣着附件

1071

-11

鞋类

280

-5.7

家具及其零件

253

-6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万台

-8.5

1224

-9.4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

万台

9.4

396

2.7

集装箱

万个

69

19

集成电路

百万个

16.8

233

-4.2

液晶显示板

万个

-5.1

192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万辆

35

47

图表 21:200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数量

比上年增长%

金额

比上年增长%

(万吨)

(亿美元)

谷物及谷物粉

315

9

22.7

大豆

4255

13.7

188

食用植物油

816

8.4

59

铁矿砂及其精矿

41.6

501

氧化铝

514

12.1

13

106

原油

13.9

893

-31

成品油

3696

-5.4

170

初级形状的塑料

2381

34.5

348

2.2

纸浆

1368

43.7

68

2.1

钢材

1763

14.3

195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429

62.7

226

18

图表 22:200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欧盟

2363

1278

-3.7

美国

2208

774

-4.8

中国香港

1662

87

东盟

1063

-7

1067

-8.8

日本

979

1309

韩国

537

1026

-8.5

印度

297

-6.1

137

中国台湾

205

857

-17

俄罗斯

175

213

图表 23:2005-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3435家,比上年减少14.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00亿美元,下降2.6%。其中,制造业占52.0%;房地产业占1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6.8%;批发和零售业占6.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8%。

图表 24:2009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 业

企业数

比上年增长%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家)

总 计

-2.6

农、林、牧、渔业

896

-2.3

14.3

20

采矿业

99

5

制造业

9767

-6.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38

21.1

24.5

建筑业

220

-16

6.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95

25.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81

22.5

-19

批发和零售业

5100

53.9

21.6

住宿和餐饮业

502

8.4

金融业

52

108

4.6

房地产业

569

25.9

168

-9.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864

-8.7

60.8

20.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066

-42

16.7

11.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3

32.6

5.6

63.4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7

1

15.9

教 育

20

0.1

-63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

80

0.4

12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58

-7.1

3.2

2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国际组织

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3%;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增长10.6%。

在国际汇率关系、贸易战略以及商务外交等因素的推动下,世界不平衡的逆转将使世界贸易流量出现大幅度下滑,世界经济复苏后的国际贸易不可能重返2000-2008年来的黄金增长路径。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球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从2007年的7.2%将为2008年的3.3%。根据IMF的预测,全球贸易量的增长率在2009年将会出现11%的负增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贸易增速的下滑不仅是经济危机带来的产物,同时也是全球不平衡逆转的产物,因此,全球贸易增速下滑始于2005年,并将长期持续,目前美元汇率的下滑、美国贸易战略的调整、发达国家储蓄率的上升、消费模式的调整以及中国等国结构性的调整,都意味着未来全球失衡状况将大幅度收窄、贸易流量将大量萎缩。在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逐步下降的同时,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占全球的GDP的比重在2006年的5.8%降至2008年的5.6%。根据IMF2009年10月的预测,2009年这一比重会降至3.9%。

图表 25:全球贸易量的月度增长率(%)

图表 26: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占全球的GDP的比重(%)

2010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2010 年10 月2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 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932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3735亿元,增长9.5%。

图表 27:中国主要宏观数据季度概览

图表 28:2010年中国主要宏观数据月度概览

图表 29:我国GDP及累计同比增速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预计增产较多。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439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3589万吨,增长2.7%。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前三季度,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1%,集体企业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5%,轻工业增长13.6%。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5.6%,中部地区增长18.9%,西部地区增长15.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基数原因导致9 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速放缓至13.3%(8 月13.9%),低于市场预期的14%,但季调后环比增长强劲,年化达10.8%,反映了政府政策微调有效拉动内需,经济见底企稳迹象明显。9 月发电量同比增速放缓至8.1%(8 月12.6%),可能与政府推动的节能减排政策有关。

图表 30:2010年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05亿元,同比增长55%。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由亏转盈,2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228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870亿元,增长2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358亿元,增长20.5%。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1.5%,中部地区增长27.1%,西部地区增长26.5%。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3511亿元,增长36.4%。

图表 31:2010年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小幅回落

图表 32:中西部投资速度快于东部

图表 33: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增速渐稳(%、亿)

4.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987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041亿元,增长15.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2632亿元,增长17.6%;商品零售98397亿元,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0945亿元,增长29.3%。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汽车类增长34.9%,家具类增长3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1%。

图表 34:消费走势强劲

图表 35:中高档消费回升

5.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趋稳。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6.1%,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1%;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交通和通信下降0.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

图表 36:食品价格推高CPI 同比/环比继续上升

图表 37:2010年9月份PPI与上月持平

6.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1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亿美元,增长42.4%。进出口相抵,顺差1206亿美元,同比减少149亿美元。

图表 38:贸易顺差收窄(亿)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575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同比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1%,转移性收入增长12.5%,经营净收入增长9.9%,财产性收入增长18.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7%,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7%,财产性收入增长19.4%,转移性收入增长17.2%。前三季度,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7.3%。

8.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量有所减少。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4.4万亿元,增长20.9%;流通中货币(M0)余额4.2万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元。

图表 3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内首次反弹(%)

从2009年和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这将给液态豆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将继续带动液态豆奶市场需求的增长。

第二节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尤其是上半年较集中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单位GDP能耗达标、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社会各方面较为担心这些调控政策实施及基数效应的叠加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对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存有疑义。如何正确认识和切实把握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人民银行的货币信贷调控政策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2009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较为频繁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2010年1~8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7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44万亿元,贷款规模和节奏都有所放缓。社会上因此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评论,认为信贷存在事实收紧态势,可能会影响到下半年经济增长。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一是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确定时机看,2010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的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是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确定下来的,而非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临时作出的调整。应该说,这个目标是中央在充分考虑了国际金融危机复杂性、经济复苏曲折性以及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确定的,能够满足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资金需求。虽然相对2009年新增信贷9.59万亿元的数据,今年7.5万亿的信贷目标无疑是降低了,但在经济由危机状态回归正常的情况下,货币增速有所放缓和新增贷款规模适当减少不会影响合理资金需求,还有助于减弱通胀预期。而且7.5万亿元的信贷投放规模,相对过去一般年份新增贷款4万亿~5万亿元,货币信贷环境显然仍是宽松的。

二是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运用的目的看,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采取了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回收市场流动性,就这些措施本身而言,属于比较中性的操作,与政策是否收紧或放松无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增加所释放的过度流动性。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人民币超过1.35万亿元,而央行票据余额在年初就已达到18万亿元,大规模扩张的难度较大,因此交替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是目前情况下比较好的政策组合,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仅回收流动性9000亿元左右,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

三是从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看,上半年M1、M2增幅持续回落,新增人民币贷款4.55万亿元,占全年信贷投放预期目标7.5万亿元的61%,规模和节奏合理。虽然同比少增2.82万亿元,但前5个月表外信托贷款和表外委托贷款合计增加7728亿元,同比多增5805亿元。加上直接融资方式的快速扩张,应该说是实际资金供给是能够较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事实上,上半年全国GDP累计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全年高2个百分点;而且下半年还有近3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较往年同期的贷款投放空间要宽松得多。

由此可见,今年前8个月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增强,力度适当,有效地支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不存在过度调控问题。下一阶段,仍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变,同时更加注重货币供给的合理充裕和信贷结构的“有扶有控”。

二、密切关注前期政策对下半年及今后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尽管今年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考虑了其他调控政策的影响,并对此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其他调控政策同时也会反作用于货币政策,改变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甚至会对经济增长和信贷资金需求带来影响。因此,对于今年上半年出台的一些调控政策,必须认真加以分析和判断。

(一)正确认识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特别是今年4月“新国十条”正式出台,从坚决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全国看,尽管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与调控预期效果仍然存在差距。最近,基于房地产调控可能使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问题,市场上出现了“放松调控”的传言,差别性信贷政策也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央领导近期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问题,未来几个月调控没有放松的迹象,而且一旦市场出现反复,现有调控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严格执行和细化。其次,从楼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看,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今年前8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6.7%;尤其是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6.1%,远高于1~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的增速。说明房地产业对经济仍然贡献良多,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还没有出现。第三,各地政府根据中央关于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的要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商品房投资下降的影响,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

(二)正确认识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政策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融资方式仍有待改进,融资总量也明显偏大。从全国看,2009年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0%左右。从江西看,2009年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约1/3。在地方融资平台成为这一轮高速信贷投放中最活跃融资主体的同时,其超高负债率、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承诺、项目资本金的不足和项目偿债能力低下等问题,也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清理规范融资平台的政策。对此,我们也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存在一定风险,但整体风险可控,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根据银监会初步统计,2010年6月末,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其中项目本身现金流量能覆盖本息偿还的贷款和需依靠第二还款能源覆盖贷款本息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7%和50%;而真正可能存在银行呆坏账风险的地方贷款约是1.76万亿元,占比23%,主要分布在县市一级。而且这类贷款通过变更贷款主体、增加抵押品或追回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其风险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二,对于融资平台的调控管理要把握好度,做到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如果融资平台项目整改后仍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或是贷款风险缓释措施不到位,按照规定银行不能再发放新的贷款。但是对于国家4万亿投资项下的建设项目和各省重要在建项目,若一概停止发放贷款,很可能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资金链断裂,给已发放贷款带来更大风险。因此,在政策执行时,应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以及融资平台的规范运作程度,同时要保证在建续建项目正常贷款需求。第三,从长远看,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将拓宽,市场化融资方式将占据主导地位。除了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外,地方政府或其公共事业部门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或是信托、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总之,政策调控的目的并不是要堵,而是要疏,使政府融资行为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三)正确认识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对我国能否如期完成20%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至关重要。2009年末,我国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15.6%,2010年还必须完成4.4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却同比大幅上升3.2%。针对这一严峻形势,5月份以来,中央采取了严格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差别电价、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使上半年单位GDP能耗的同比增长下降到0.09%。但是,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下半年的6个月内单位GDP能耗需要相对2009年下降5个多百分点,这一幅度明显高于过去4年的平均降幅。要实现这一约束性指标,意味着不仅要保持前一阶段出台的节能减排政策力度,还有可能需要关停一些高耗能的重工业企业,这无疑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也会在短期内影响到银行业对当地经济的信贷支持。

第三节 液态豆奶市场国家宏观发展规划调控方向

利乐公司在瑞士发布的最新一期《利乐乳业指数》报告显示,2008至2009年间,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发达市场液态乳制品(包括常温奶和冷藏奶)消费总量预计将下降1.2%,但其同期常温奶及其他常温液态乳制品消费仍有望增长0.6%。与此同时,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液态奶市场中常温奶仍旧保持绝对主导地位,占据着86%的市场份额。

无论在发达市场还是发展中市场,常温液态乳制品都成为当地乳业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在本期《利乐乳业指数》重点聚焦的发达市场中,2009至2012年间,常温液态乳制品消费量将以0.7%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上升。

发达市场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如下四点:

1. 消费者对健康的普遍关注,促进了对功能强化型乳制品的消费需求。通常,这类产品都采用常温包装销售。例如,在西班牙,在当地乳制品厂商、政府和地方卫生官员对牛奶健康理念的大力宣传下,加钙牛奶、Omega 3添加型牛奶、婴儿奶和无糖奶等强化奶和功能奶产品的销量已占到全国牛奶总销量的20%。

2. 繁忙紧张的生活方式催生方便、快捷的产品。例如,在美国,家长们开始大量购买适于家庭储存的常温婴幼儿奶,使其能够免于频繁购物之苦。

3. 当前经济低迷,消费者希望在新的消费场所、通过经济实惠的消费来满足自身享受生活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常温乳制品的消费机会,也带动了发达市场的风味奶产品。例如,在德国,学校里的学生们钟爱饮用风味奶;而在美国,风味奶则是成人早餐和儿童午餐的流行佐餐饮品。

4. 经济型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增强。例如在某些国家,常温乳制品比冷藏乳制品便宜很多,而在另一些国家,零售商经常开展常温乳制品促销活动,以更为优惠的价格来吸引人们大量消费。

在新兴市场中,以中国为例,常温液态乳制品依旧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液态奶市场中常温奶占据86%的市场份额。其中常温白奶占31%、常温酸奶及乳酸饮料占41%、常温风味奶占8%,常温含乳饮料占6%。剩余的约14%的市场由冷藏白奶(3%)和冷藏酸奶及乳酸饮料(11%)分享。

第三章 液态豆奶原材料供应情况分析

第一节 液态豆奶主要原材料

我国液态豆奶主要采用大豆作为原材料,现在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豆芽、红豆、绿豆、黑豆甚至蔬菜作为液态豆奶的原料。今后不同品种和口味的液态豆奶将成为研发的重要方向。

第二节 液态豆奶主要原材料产量变动情况

2010年10月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月度产量报告显示,中国2009/10年大豆产量预计在1450万吨,较上月预估下降50万吨或3%,较去年同期减少100万吨或6%。

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880万公顷,较上月减少30万公顷,较去年同期修正后的面积910万公顷下降30万吨。农户削减了2009/10年大豆种植面积,因利润不佳且政府对其他作物实行帮扶政策。单产预估持平于每公顷1.65吨,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准和五年均值。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中国全国总产量的40%。土壤湿度适宜播种,但5月非季节性的干热天气令黑龙江省45%的土地出现旱情。

春季天气干燥,而6月和7月天气潮湿且相对凉爽,令作物生长迟缓。中国东北地区其他地方的旱情从7月中旬持续至8月中旬,对开花和结荚的大豆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打压产量前景。

第三节 液态豆奶主要原材料价格情况

2010年上半年期间,国产大豆市场整体呈现下跌态势,特别是在政策因素消耗殆尽之后,主产区大豆价格加速下跌,而上半年国产大豆市场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市场疲软,购销清淡”;随着此期间进口大豆陆续大量到货,国产大豆加工及购销压力也依然不减,而受到油粕行情持续疲软的影响,多数加工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4月末国储收购期结束后,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在上半年大量采购进口大豆导致国内港口库存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市场预期三季度到港量逐渐减少将缓解国内大豆供应压力。而上半年国内粕油需求持续低迷,下半年季节性饲料需求转旺及国家连续收储冻猪肉的政策等均将提振豆粕饲用需求量。

而在国产大豆备春耕生产方面,4月份是黑龙江备春耕的关键时期,天气因素导致黑龙江春耕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而进入6月份之后,虽然黑龙江省大豆出苗较正常年份延迟5-7天,但6月份黑龙江天气状况较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国内市场关注夏季是否会出现炎热干旱天气以及秋季早霜是否会威胁作物生长,而在下半年国际豆市基本面偏空的背景下,2010年秋季美豆能否获得丰收已补充上年度偏紧的库存是下半年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0年上半年国内大豆市场行情走势回顾

第一阶段(1月—4月),临储政策支撑东北大豆价格高位稳定,但购销始终清淡

今年1-4月,在临储大豆3740元/吨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东北产区国产大豆市场收购价格一直稳定在3700元/吨的价格之上,但在种植效益低,农户惜售情绪严重,压榨利润微薄加工企业收购意愿低迷的情况下,产区大豆收购一直处于购销清淡的状态。

元月份正是黑龙江大豆上市的高峰期,但黑龙江遭遇多年来少有的大雪和降温天气,大部分地区交通运输受阻,大而当地多数大豆加工企业收购量偏低,部分只能依靠库存维持生产,进入下旬多数加工企业已经停产放假,而此时豆价的再次回落也导致上市量的持续减少。二月份期间,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在国家政策支撑下稳中趋弱,大豆价格与进口大豆相比已无优势,且受春节长假影响,收购市场多处于暂停状态,有价无市状态较为突出。而随着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回落且供应充足,东北大豆已无价格优势,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三月份,黑龙江大豆市场购销持续清淡,价格低迷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截至3月底,黑龙江仍有约35%的大豆滞留大豆农及家庭农场手中,3月份期间多数加工企业基本尚失持续加工的可能,虽然3月下旬起黑龙江部分地区商品豆购销活动有所恢复,但受制于雨雪天气,市场成交量极少。四月份期间,黑龙江大豆市场购销活动开始恢复,各地大豆上市数量持续增加,但大豆价格低迷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进口大豆成本偏低仍在压制国产大豆市场的回暖和销售,同时,下游产品油粕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加工利润低下也使得黑龙江产区多数油厂恢复加工生产面临较多困难,4月中旬起黑龙江再次遭遇大范围雨雪天气,明显加剧了东部地区的土壤湿度,也给大豆购销带来诸多不便。

第二阶段(5月-6月),政策到期加之进口大豆到货压力加剧,主产区豆价持续下挫

这个阶段中,在失去了国储收购政策的支撑后,黑龙江主产区大豆价格较之前出现明显下跌,再加上此期间国内沿海港口正处于进口大豆的到货高峰,产区市场购销两淡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多数加工企业依然处于停产状态,受春耕大忙季节的影响,产区大豆上市数量也持续减少。而截止5月底黑龙江大豆地区大豆播种基本结束,但部分低洼地块补种大副产品仍在进行中。进入6月份之后,黑龙江大豆市场价格再次下跌,豆农出手意愿较低加上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收购意愿不强,造成当地大豆有价无市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而在进口大豆持续涌入国内市场的背景下,产区大豆油厂与豆农之间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6月份是黑龙江大豆出苗生长的关键季节,虽然全省大豆出苗较正常年份延迟5-7天,但6月份黑龙江天气状况较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第四节 液态豆奶主要原材料供应情况

我国2010年6月份进口大豆620万吨,高于5月份的进口量437万吨,环比增加41.87%。2010年1至6月累计进口大豆2,580万吨,较2009年同期的2,209万吨增长16.8%。随着中国去年大豆进口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之后,市场对今年中国进口量再创新高早有预期。

图表 40:2010年上半年大豆出口数据统计

年度

月份

当前月

当月比去年同期±%

数量(千克)

金额(美元)

数量

金额

2010

1

34.6

57.9

2

-9.5

4

3

3.9

17.2

4

13.1

22.9

5

24.1

27.6

6

31.7

26.3

累计

平均单价:442.35美元/吨

2010年6月份中国大豆出口量为12318.209吨,金额总计9230152美元,平均单价719.44美元/吨,上月出口量为19028.964吨,环比下降35.3%,较2009年同比下降73.7%。

图表 41:2010年上半年大豆进口数据统计

年度

月份

当前月

当月比去年同期±%

数量(千克)

金额(美元)

数量

金额

2010

1

2

3

-1.6

4

5

6

累计

平均单价:719.44美元/吨

第五节 液态豆奶影响原材料供应的因素

(一)我国进口大豆数量激增

2009/10年度以来,国内大豆进口量就一直在以超出往年同期水平的状态在不断增加,2009年9月份至2010年5月份,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3253万吨,来自市场的消息称,5月份高达650万吨,6月份550万吨,7月份将会降至300万吨。而8月份则略有增加至350万吨附近。如此庞大的进口大豆预期或将使得2009/10年度国内大豆进口总量触及4960万吨的历史新高。不过第一季度期间,由于巴西港口装运迟缓且阿根廷大豆收割速度因天气而放慢,一度影响到国内进口大豆的到货节奏,因而也是推动豆粕价格出现波动上涨行情的主要利多因素。

(二)国内畜禽养殖需求低迷,豆类产品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今年以来,国内畜禽养殖市场整体需求恢复节奏相对缓慢,配合饲料销量同比下降10%以上,一定程度上是造成终端采购方看空豆粕市场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今年一季度期间,口蹄疫疫情频发,造成仔猪死亡率的显著上升(偏高可达5成),严重影响同期生猪补栏。一直到一季度后期,国内仔猪补栏始终较为低迷。自4月1日,国家启动今年首批中央冻猪肉收储以来,4月中旬至5月初期间国内毛猪价格呈现较大幅度反弹,但之后由于生猪供应水平过高,拖累生猪价格,使得国内生猪养殖户亏损持续加大,而为了扶持国内生猪养殖市场,国家连续出台收储扶持政策,直到6月中旬才出现较为明显的效果。

而6月中旬,前期补栏不足对于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形势的影响也再度显现。总体来看,7-8月生猪出栏水平仍将受到抑制,猪价显现明显反弹趋势。此外今年上半年生猪养殖持续亏损,导致养殖企业浓缩料用量显著下降,是大豆类产品消费水平明显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另外,受去年东北干旱气候影响,导致玉米减产,今年初冰冻灾害以及西南干旱等自然灾害加剧对粮食价格恐慌。同时,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最低收购价格,通过托市进一步提高饲料原粮价格。截至6月30日,国内玉米日均价为2022元/吨,较年初涨幅高达7.72%,而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也抑制部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从而导致我国生猪存栏不断下滑。

(三)油粕需求持续低迷,多数油厂长期处于停机状态

自4月末以来大豆收购价格持续较低,而贸易商普遍存在的压价行为也更加剧了产区农户惜售心理,同时油粕销售不畅也继续影响着产区油厂的开工积极性。另外,2010年上半年国内豆油市场价格一直弱势振荡,豆粕价格更是一路下滑,加之市场购买意愿缺乏,油厂压榨利润微薄,部分中小型加工企业更是处于亏损停机状态。

(四)国家临储政策到期后豆价重归跌势,购销主体入市积极性不高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以3740元/吨的最低收购从收购国产大豆,并给予加工企业160元/吨的补贴,降低与进口大豆的价差,保证油厂的利润率。且由于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之间巨大的价差,目前国产大豆占有全国大豆消费的比重逐渐减少,大部分国产大豆只能进入国储,但是国储收购价格对于国产大豆价格的支撑效应了显而易见。今年1-4月份,在临储政策支撑下,产区国产大豆市场收购价一直稳定在3700元/吨的价格之上,但在种植效益低、农户惜售心理较重、压榨利润微薄,加工企业收购意愿较低的情况下,产区大豆收购一直处于购销清淡的状态。

而随着4月底国家收储大豆收购期截止,失去了政策支撑。产区大豆市场价格较之前明显下跌,再加上春播临近,农户惜售情绪有所好转,但产区整体购销状况仍不理想。而在此期间,进口大豆继续集中到港,国内港口大豆库存高企,在油厂压榨利润缩水、大豆采购意愿较低的状态下,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维持弱势,也给国产大豆市场构成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五)上半年北半球新季大平播种开局状态不一,下半年大豆仍具炒作题材

北半球大豆主产区的春播形势不尽相同,美国中西部大豆产区天气相对良好,大豆播种进展顺利,因而给市场带来预期中的利空压力。但由于生长期间阶段性天气状况的不确定性,因而这也是当前市场仍保持一定的风险升水的原因所在。同时,由于受到去冬今春天气不理想的影响,今年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播种较往年延迟了10天左右,即便如此,国际大豆市场基本面前景依然因利空而承压,因创纪录高的南美大豆供应以及可能创纪录的美国新季大豆播种面积使全球供应充裕。

尽管南美大豆丰产仍将给国际大豆市场施加利空压力,但这一利空因素已逐渐被市场所消化,南美巴西、阿根廷公路交通、港口装卸设施及罢工,使得中国等大豆进口国仍然离不开美国,这些利空中的利多同样将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巴西大豆出口供应形势仍显紧张,这也是一部分世界大平买家重新到美豆新作市场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国和阿根廷之间的豆油贸易摩擦于3月末爆发,也使得美国大豆无疑受益增多,中国进口商在国际大豆市场上旺盛的采购需求,加上缺乏美国农户抛售导致的旧作大豆供应紧俏,成为吸引大豆市场的投机性买盘的基本面因素。而4月份美盘豆价整体表现涨势的外围市场因素,则来自中国近期加息预期减弱、全球经济长期复苏前景以及通胀预期提供长期外部支撑等等。

6月中旬,连续大涨两个月的美元振荡走低,而欧元一度或至两周高位,全球股市涨声一片,商品市场也因此受益,CBOT大豆期价也结束了4月末以来的跌势,反弹至一个月高位。同时,加拿大种植忧虑,中国采购传言美国本土市场需求共同提振国际大豆市场,但之后市场对西班牙信贷和银行体系的担忧重现,并且在2009/10年度南半球大豆产量创纪录的背景下,2010年北半球新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这确立了国际大豆市场供给的潜在利空。

第四章 液态豆奶国内拟在建项目分析及竞争对手动向

第一节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动向

健力宝、娃哈哈、乐百氏等企业的加入给豆奶业的扩张带来生机与活力:国内豆奶企业近来都在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突破豆奶粉等固态奶阵营,冲击广阔的液态奶市场已成为豆奶业的共识。健力宝、娃哈哈、乐百氏等都在筹谋豆奶项目,有的已通过小试、中试,他们都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他们的介入,将有助提高我国豆奶生产的产销量,扩大影响。这些企业的参加,将使豆奶在市场上的身影越发瞩目。

第二节 国内拟在建项目分析

2009 年黑牛食品公司开始生产液态豆奶,现有产能1.98 万吨,IPO募集资金扩产7.92 万吨。三季报时公布超募资金使用计划,拟扩产液态豆奶4 万吨。根据项目建设周期,2012 年底,公司液态豆奶产能增加至13.9 万吨。液态豆奶产能的高速扩张,为销售收入激增奠

第五章 液态豆奶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国内液态豆奶市场生产能力分析

一、总体产品产量统计分析

据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资料显示,全国涉足豆奶的大小企业300多家,形成的生产能力约70万t,但上市的产品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在我国南方及沿海城市,豆奶的市场相对较好,但在北方地区,豆奶市场发展较慢,东北地区液态豆奶生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我们可以从液态奶的产量统计大致了解一下液态豆奶的生产和需求情况。2010 年1-8月规模上企业液态奶产量为1,178 万吨,同比增加9.8%。

图表 42:2010 年1-8月我国液态奶产量及同比变化

2010 年1-8 月规模上企业乳制品产量为1,371 万吨, 同比增加9.9%。

图表 43:2010 年1-8月我国乳制品产量及同比变化

二、产品产量结构性分析

1、产品产量区域结构性分析

豆奶的消费者的观念培育是头号问题:豆奶行业作为植物蛋白的分支,仍然处于一个教化消费者的初级阶段,市场的培育仍然是整个行业需要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们对牛奶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成为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诱导。

行业的集中程度低:大多处于以区域为半径的辐射型消费原生形态,市场还处于散点市场阶段,如何向块状同质化市场进行过渡,是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行业内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品牌,行业更加缺乏资源的优化整合者,无人牵头将引导这个行业逐步引向集中阶段发展。

行业缺乏高附加值的中高档产品支撑:产品主要以原始的植物蛋白原浆为主,缺乏高附加价值的中高端产品。市场也缺乏细分。

缺失优秀的商业运作模式:豆奶的渠道运作主要以产地作为基地进行原始的自然分销方式,传统流通渠道仍是众多厂家的主要依靠对象,缺乏有效的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借鉴与模仿。豆奶从品类上是继续依附牛奶?作为牛奶的一个分支,一个品类?还是大胆的跳出牛奶阴影的笼罩,自立门户,作为一个与牛奶平行的类别呢?这不但是需要勇气,还需要整个行业团结一致的力量。在商业模式上是沿用牛奶等快速消费品的商业模式?还另辟蹊径,重新构建一套适合豆奶业的商业模式?这一些都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与命题。

豆奶的行业引导与推广还声音比较稀薄:豆奶业的观念培育、品牌建设、营销推广、营销体系建设等等,还缺乏足够的支撑点,对于消费群体的培育和其他品类的争夺仍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缺乏像“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行业响亮口号。

2、产品产量省份结构性分析

从地区上看,城市是豆奶主要市场。广州、上海、成都、北京、西安等地是豆奶市场较为成型的地方,其消费量较大,饮用习惯较为普遍。从饮用比率看,成都、西安、广州、昆明等地人比较爱喝豆奶,而南京、沈阳等地兴趣较弱,市场渗透率只有17.3%。

三、产品产量企业集中度分析

全国涉足过豆奶生产的企业300多家,形成的生产能力约70万吨。但从主要品牌市场渗透率看,维维豆奶一枝独秀,达到17.5%。市场影响较大的品牌还有黑牛、维他奶、杨协成等。研究人员发现,维维豆奶是豆奶行业的知名品牌在领先地位比较明显。但在西南市场,黑牛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另外,在广州,杨协成品牌占绝对优势。

第二节 液态豆奶市场综合经济指标分析

一、行业规模

我们可以从乳制品行业的经济指标统计大致了解一下液态豆奶市场的经济指标情况。2010 年1-8 月规模上企业销售收入1,201 亿元,同比增加18.0%。

图表 44:2010 年1-8月我国乳品行业销售收入及同比变化

二、赢利能力

2010 年1-8 月乳品行业毛利率为21.8%,去年同期乳品行业毛利率为25.0%,同比下降3.2 个百分点。

图表 45:2010 年1-8月我国乳品行业毛利率及同比变化

2010 年1-8 月乳品行业税前利润率为5.0%,去年同期为5.9%,同比下降0.9 个百分点。

图表 46:2010 年1-8月我国乳品行业税前利润率及同比变化

三、经营发展能力

2010 年1-8 月乳品行业销售管理费用率为16.2%,去年同期乳品行业销售费用率为15.9%,同比增加0.3 个百分点。

图表 47:2010 年1-8月我国乳品行业销售管理费用率及同比变化

四、偿债能力

图表 48:2010 年1-8月我国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分地区统计及同比变化

第六章 液态豆奶市场综合竞争趋势分析

第一节 国内液态豆奶市场区域市场需求集中度比较

一、市场需求区域集中度比较

从地区上看,城市是豆奶主要市场。广州、上海、成都、北京、西安等地是豆奶市场较为成型的地方,其消费量较大,饮用习惯较为普遍。

二、市场需求主要省份集中度比较

从饮用比率看,成都、西安、广州、昆明等地人比较爱喝豆奶,而南京、沈阳等地兴趣较弱,市场渗透率只有17.3%。

第二节 液态豆奶市场价格变化走势

一、液态豆奶年度价格变化分析

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与方法:豆奶在我国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缺少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相比于其他饮料,豆奶的前期发展政府支持力度较大。豆奶虽然属于技术含量较高饮料产品,其生产经营仍需符合饮料的市场投入大的规律,但目前豆奶生产企业由于效益不好,在市场上的投入相对较小,对品牌、对豆奶营养价值的宣传较少,逐渐进入一个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好产品得不到好销量的怪圈中。

缺乏对消费者的观念的培育与消费市场的正确引导:中国豆奶行业发展迟缓的原因人们对豆奶的食用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其中食用价值除了营养价值外还有它的食用方便性等。人们总是将豆奶和豆浆比较,自然就会觉得很贵,但如果使人们认识到豆奶是和牛奶、杏仁露、椰子汁、果汁一样的健康食品,人们就不会觉得豆奶贵了。较高的价格也制约了人们对豆奶的消费。另外,对豆奶营养价值的认同有待提高。从营养学角度讲,豆奶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产品。但由于尚未被社会广泛认可,豆奶目前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如果得到各界支持,豆奶产品为社会认可,其产量可以大幅增加,则成本下降空间很大。

二、液态豆奶月度价格变化分析

豆奶的产品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口感需求:因为“豆奶的生产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的要求相当高,而设备好坏对口味的影响又非常大”。阻碍了豆奶的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饮料的要求是:色、香、味、健康、营养、安全。目前一些企业把豆奶的消费群定位在中小学生,但中小学生最敏感的是品味,最不能接受的是豆腥味,也不喜欢过甜的饮料,最喜欢果汁、可可等口味的饮料。学生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最没有概念,如果色、香、味不好,仅靠家长、学校的劝导是无法促进学生消费的。中老年人对营养成分最敏感,在摄入植物蛋白的同时还需要补钙,口味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茶饮料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但目前大多数的豆奶产品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液态豆奶各厂家价格分析

豆奶业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大力发展豆奶产业,比如巴西、阿根廷,从依靠进口大豆到今天的大豆大国,与他们重视和大力发展豆制品产业有关。相对而言,我国的豆奶产业还相对落后。为此,我国目前专门推出了一项大豆工程,以促进我国豆制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大豆工程是一个涵盖很广的项目,包括各种大豆制成的食品、饮料。目前大豆饮料是技术上较为成熟、营养上较有价值、推广上有政府支持、生产有企业参与的有前途的品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豆奶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从产品大类来看,饮料行业的发展已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并不断趋于成熟。对于每一种饮品,都存在着发展潜力。如果替代品能扩大或增加产品用途或替换率,替代品的渗透也会增加人们对其他产业的需求。谁能发掘产业发展的规律,不断推陈出新,迎合人们不断提高的口味,谁就能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缺乏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国豆奶仍然是孤军作战,没有形成以行业价值链为关联的资源优化与组合者,各自为政,没有办法形成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合力,各企业就是坟山上的孤魂野鬼。消费者的引导与教育,市场的培育与宣传,品牌的树立与传播等等,仍处于一个无序的自然状态。

四、液态豆奶市场价格驱动因素分析

面对牛乳业近年来排山倒海似的理念宣传,豆奶业要重振河山也必须从导入理念和重构商业模式两个重要环节开始,这正是豆奶业与牛乳业之间短兵相接的第一个战场。豆奶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产品价值创新、产品功能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消费市场的培育与挖掘、卖点的提炼、物流与保鲜度的管理。

目前,豆奶业适应采用益生菌模式进行商业模式重构。豆奶业还是一个脆弱的小行业,只有采取益生菌模式设计一种对资源有很强整合力的商业模式,来迅速扭转豆奶业弱小的行业地位。豆奶业的商业模式不只是封闭式地配置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而重构后的商业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对社会其他资源有更强的整合力,在新的商业模式下,所配置、抑或所整合到的资源不仅是可以是企业已经拥有的,也是企业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

在重构豆奶业商业模式之前,先要解答一个问题:我用什么方式提供什么价值给什么人?可以细分成三个部分:什么方式: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什么价值:让人感觉更好的感觉是什么;什么人:市场定位、市场区隔、利基市场。豆奶企业必须围绕自身独特的技能、优势和能力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快速增长。

豆奶业重构商业模式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与要求。

豆奶商业模式必须符合创新原则:随着有关注意力经济、感受经济等经济形式的产生,消费行为变得日益不确定,对于消费者市场的细分,更多的应该从心理变数和行为变数的动态指标的角度去考虑,为此未来的商业模式策划关键在于创新,在于资源的整合,在于执行的到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整合企业资源,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豆奶企业要从构建健康的商业模式系统的角度去制定最适合的各种商业组合方式。

豆奶商业模式必须符合动态原则:设计得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可能永恒。商业模式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形势的演变而进行调整和变化。豆奶业的商业模式是在反复动态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创新、完善、修改后形成的。鉴于商业趋利的性质,一个豆奶品牌很难用一种模式保持持久的利润,由于利润在不同的运作模式中转换,中国豆奶存在批发、代理、专卖、直销等多种变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并存的局面,会使得利润迅速被竞争者占领,利润很快被转移,那么企业要把握好不同时机下的动态趋势,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做调整准备需要定期进行检验,认定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内部能力已经出现变化时再不断更新之。只要坚持对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则无论对该模式的哪些部分进行修订,它都能保持前后的原则上的一致性。

豆奶商业模式必须符合独特价值原则:豆奶业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提供独特价值。这种途径注重更新的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借以抵抗价格战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豆奶商业模式必须符合关联性原则:豆奶商业模式运营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时把潜藏的豆奶的关联性因素和关联性障碍找出来,看起来豆奶销售只是一包一包的豆奶,其实质上以豆奶为载体的价值链的高速运转流程,最重要的是通过豆奶这一载体将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品牌理念、商业流程关联在一起。并在制定决策、执行行动计划的时候认清他们彼此之间的连接性和关系。这就要求量化和非量化的判断、讲究实效、诚实的理智、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准确预测和判断风险。

豆奶商业模式必须符合系统性原则:喝豆奶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普通的基本消费,然而通过营销专家系统性的分析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消费者创造的利润是不同的,不同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对价格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关注重点结合竞争因素经过量化分析,可以制定强有力的商业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攫取利润,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豆奶商业模式必须符合赢利性原则:豆奶商业模式要对豆奶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赢利能力及最终令客户受益的效果有所促进,并且在同行业处于中上的盈利水平面。豆奶商业模式是从整体角度考虑豆奶企业的一种工具。豆奶商业模式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在分析外部现实和内部活动的时候,实现的财务目标的总体的能力。

第四节 国内液态豆奶市场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最早的豆奶生产线是80年代引自国外,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豆奶生产、保鲜、包装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国豆奶加工工艺的专利申请很多,主要着手解决着几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液态豆奶的口味改良问题;二是原材料的选取问题;三是常温保存和运输。

大豆制品有很浓的豆味,这种浓重的“豆味”是由传统的加工工艺造成的。通常而言,大豆中蛋白质占42%,碳水化合物占33%,油脂占20%,其它还有矿物质、维生素及其它植物成分等。传统的大豆饮料中就是这些成分。这些全豆产品往往会产生负面的营养和生理效应,因为碳水化合物会产生消化方面的问题。此外,由于乳化特性,多脂大豆预加工也是技术上必需的一环。但大豆也是比较敏感的一种材料,光照会引发氧化反应,会在最终产品中生成一种奇怪的气味。当前我国主要采取分馏技术消除豆味,新一代的大豆饮料结合了水果和大豆蛋白的优势。其中的大豆蛋白非常纯净,通常被称为分离体。它的异黄酮含量和全豆产品中相等,通过特殊的分馏工艺,纯度更高。分馏工艺很好的消除了大豆原本的“豆味”,使形成“豆味”的物质以油脂状态从豆内分离出来。分离体中碳水化合物也不再发挥任何作用,但仍保存在分离体中。

之前我国液态豆奶主要采用大豆作为原材料,现在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豆芽、红豆、绿豆、黑豆甚至蔬菜作为液态豆奶的原料。今后不同品种和口味的液态豆奶将成为研发的重要方向。

除了液态豆奶本身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液态豆奶的包装、运输和保质期等也是液态豆奶产业化不得不考虑得问题。现在很多新开发的大豆蛋白饮料都可进行超高温加工或灭菌,确保其稳定性以保证货架期和口味符合销售渠道及消费者的需求,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另外,提高产品质量和保质期, 解决超高温瞬时杀菌和无菌灌装技术, 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入国外先进工艺设备, 做到科学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密切结合。国外生产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 豆奶行业的优势是规模效益。因此, 要发展我国豆奶业, 首先要扶持已形成生产豆奶规模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 合并或兼并小型生产企业, 从而拉动豆奶业的发展。要将产品形成绿色品牌化、技术规范化、营销组织化, 加快我国豆奶业发展的进程。

第五节 国际液态豆奶市场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 不断被发达国家应用于豆奶加工领域。比如在国外典型的豆奶加工技术中丹麦奶制品承包公司( DTD) 、日本精研舍株式会社、瑞典拉法) ) ) 拉伐有限公司、美国伊利诺斯豆奶生产方法中均采用了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及无菌灌装技术, 使豆奶的保质期大大延长。同时, 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微波技术等都相继被应用, 市场中出现各种花色豆奶、乳酸豆奶、菜汁豆奶等新产品,使豆奶品种丰富多彩。

国外的豆奶加工不是作坊式生产, 其产品加工与原料的生产是有机联系的。在原料上严格把关, 选出符合要求的原料, 并与生产企业的各生产环节有机结合,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 发达国家资金雄厚, 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在豆奶加工中形成规模化, 工艺先进, 设备配套, 大大地提高了产率、得率和降低了成本, 形成技术与市场的良性循环。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现代企业的思维和规模都在发生变化,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也日益重视。因此, 国外大的豆奶加工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规范化、安全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全面实行HACCP 的管理模式,使豆奶产品在安全性上、质量上达到双高。

第七章 液态豆奶优势企业经营与竞争分析

维维集团

维维集团组建于1992年10月,经过十多年创业,现已发展成为总资产百亿元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涉足食品、医药、物流、国际贸易、化工、矿业、农业资源、房地产等。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11亿元。是中国最大的豆奶企业,中国1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2005年维维入选中国500家最具价值品牌,2006年维维集团入选全球华人企业500强,2007年中国首届大企业竞争力500强排行榜中,位列147位。

集团控股子公司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秉承“健康生活,欢乐维维”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大型、综合性”食品企业。

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维维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先后举办了向全国亿万职工献爱心活动,支援98抗洪救灾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维维组织“抗震救灾突击队”深入灾区抗震救灾,捐献款物总计1380万元;被评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企业,荣获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 。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上半年业绩报表显示,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净利润 8225万元,同比下降近20%.另外,其营业利润却骤降79%,缩减至2969.7万元。

维维在报告中表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材料价格上涨和公司短期投资收益减少。投资收益占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盈利减少。而维维营业外收支净额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母公司拆迁补偿收入。

上半年,维维豆奶粉系列产品营业收入达到5.79亿元,同比增长19%;乳制品系列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下降7%;粮油及其他食品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22%.

由于大豆、鲜奶、白糖、工业粉价格上涨,上半年维维豆奶粉和乳品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0%.同期,维维营养棒毛利率则比去年同期增加17%.维维另一大业务板块煤碳,由于市场行情下跌,毛利率同比下降16%.

在阐述经营压力时,维维表示,快速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不稳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公司采取内部挖潜、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规模,以提高公司的收益。

2009 年,维维实现营业总收入28.39亿元,净利润2.2亿元。

第二节 主导产品分析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成为中国最畅销商品之一,连续十多年名列市场占有率第一、销量第一,被称为中国的“豆奶大王”。维维是中国豆奶行业标准的制订单位,“维维”商标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维维豆奶2005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2006年,维维股份受让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38.27%,成为双沟酒业第一大股东,正式进军白酒业。 2008年,维维茗酒坊成立,和泸州老窖、川王酒等国内外名酒合作,进军酒业连锁销售的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白酒。2009年,维维股份以51%的股份控股枝江酒业。

2007年3月,和日本大冢制药合作的新型休闲营养食品维维嚼益嚼在国内亮相。

2008年7月,维维谷动系列产品强力推出。

2008年10月,维维花生油在河南下线。

2008年12月,维维咖啡全新上市。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2000年集团实施“稳定发展豆奶,进军乳业产业”之战略,利用品牌、技术、资金与销售网络的优势,做好行业整合与规模扩张,先后在山东济南、潍坊、济宁,陕西西安,湖北武汉,广东珠海,新疆北疆和南疆,宁夏银川,江苏徐州、无锡等地设建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品加工基地,成功开发出了有着明显差异化的高品质牛奶天山雪产品系列,2005年和维维豆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企业被国家审定为“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其中含10%红枣原汁的大红枣牛奶、100%无抗奶发酵的酸奶、全程无任何添加的天园生态奶深受消费者喜爱。“奶源,才是好奶的根源”,为了推动奶源基地的建设,维维和澳洲畜牧局合作,成功引进万头澳洲荷斯坦奶牛,建成一个欧洲园林式的万头奶牛场和多个千头奶牛场,从根本上确保了原奶的品质。

2006年,维维提出:围绕健康理念,在稳定发展豆奶和牛奶的基础上,推出多个产品,涉足多元经营,打造“国际化、大型、综合性”食品企业。

第四节 竞争分析

维维的发展,一直恪守着“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把产品质量视做企业的生命,在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维维集团拥有完善的商业销售网络,相继投巨资用于销售网络建设,组建维维商业总配售有限公司,销售终端覆盖全国省、县、乡镇,销售产品包括自有品牌和代理品牌,拓宽了销售渠道的容量和发展空间。

在经营活动中,维维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资信为AAA级。

维维积极引进科技人才,现有含博士、硕士在内的各类科技人员2000多人,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组建了省级“营养与功能食品研究中心”。维维创造的“豆奶粉物理速溶”等生产工艺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维维联手日本、香港企业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家“食品安全研究所”,从原料产地、原料到生产、成品,全方位检测产品的安全,在中国食品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维维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期以来把“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作为追求的目标,每年加工大量的大豆、牛奶等农副产品,带动农民致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部座落在广东省汕头市。经过十年的精心耕耘,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大型的豆奶粉生产企业之一和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营养麦片生产企业之一,并在食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旗下的子公司包括揭东县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辽宁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安徽省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陕西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公司现拥有含博士、硕士在内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国内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施。

其中位于广东揭阳市的揭东县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100亩,是早期国内大型的豆奶粉生产基地;坐落于辽宁省沈阳东陵区的辽宁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200亩,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豆奶粉生产基地之一;落户于安徽合肥的安徽省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300亩,是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大豆行动计划"而率先投资的国内第一个双蛋白液态豆奶生产基地,其建成投产将为国人提供一种高科技、安全、绿色、健康的优质双蛋白营养饮品,促进高品位健康生活的全面升级;2008年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设立陕西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优化了战略布局,陕西基地建成以后,将有效降低成本,保证西北、西南地区的产品供应,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绿色、安全、均衡营养一直是我们黑牛食品的孜孜追求,改善国人营养结构、改善中国人体质是我们黑牛人的共同梦想。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2010年8月25日黑牛食品发布中报:收入30958.81万元,净利润4047.47万元,同比增长16.21%和47.88%,其中液态奶收入4822.39万元,增长208.32%,营业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5.87%上升9.71个百分点至15.58%;EPS0.36元;华中和华东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分别高达45.85%和29.76%。

图表 49:黑牛食品分季度财务指标

图表 50:2009Q1-2010Q2黑牛食品收入变动情况

图表 51:2007Q4-2010Q2黑牛食品营业利润等指标变动情况

图表 52:2007-2010Q2黑牛食品产品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图表 53:2007Q4-2010Q2黑牛食品成长能力变动情况

公司总体和结构性增长均符合预期,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豆奶粉等固体饮品,但成长最好的是液态豆奶。我们此前预期从今年开始豆奶粉等固体饮品增长会慢于液态豆奶,液态豆奶会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本期披露数据完全符合预期:一是本期总收入同比增速12.61%,液态豆奶收入增速则高达208.32%,而根据披露相关数据倒推计算,09年同期包括豆奶粉、麦片和核桃粉在内的三大固态饮品收入为24758.32万元,本期为25874.67万元,增速为4.51%,液态豆奶收入增速是固体饮品收入增速的45倍;二是公司在报告中也提出液态豆奶“是今年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本期液态豆奶的毛利率从26.99%提升10.82个百分点或40%至37.81%,照此推算营业利润为1823.35万元,比09年同期的422万元增长331.92%,看来液态豆奶担纲大任的预期会得到强化。

产品提价、结构调整、费用控制得力等原因导致增长质量明显提升。本期净利润增速47.88%比收入增速16.21%高出31.67个百分点或195%;毛利率从31.33%提升2.62个百分点或8.36%达到33.95%;期间费用率从17.81%下降1.19个百分点或6.68%至16.62%;销售净利率从10.27%提升2.8个百分点或27.26%至13.07%,出现利润增速大幅快于收入增速、费用增长大幅低于收入及利润增长、收益率较大幅度提高的态势,增长质量提升颇为明显,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对液态豆奶和豆奶粉等主打产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价,突出主打产品产销,以及严格控制销售和管理等费用增长。

第二节 主导产品分析

公司成立以来,全体员工在“我们同风雨、我们共追求”的企业精神感召下,在创业的短短十年间,已将黑牛发展成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经济实体。为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营养需求,企业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体系,至今已形成豆奶粉、麦片、芝麻糊、核桃粉、双蛋白液态豆奶、黑牛豆浆、黑牛豆粉等系列产品,共一百多个品种。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各大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图表 54:黑牛食品主要产品品类一览

第三节发展战略分析

回首昨日的荣耀,我们不骄不躁;迎接未来占领产业高地的挑战,我们精神抖擞。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热忱欢迎各类专业人才加入黑牛,与黑牛同风雨,共追求。以人为本、适才唯用是我们的用人方针;不拘一格、海纳百川是我们的人才观。

展望美好的未来,董事长林秀浩寄语:“黑牛是由我们众多员工、众多客户共同有缘组成的强有力的团队,团队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黑牛的成功在于团队的力量。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优化团队组合,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实效的全程营销服务。一方面与员工实现共赢,一方面与客户实现共赢,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以诚相待,黑牛人的价值将得以无限的扩展和延伸。”

第四节竞争分析

食品安全关系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司一直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均衡营养的健康食品视为企业最高价值追求,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狠抓质量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先后通过了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同时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还是豆奶粉国家标准、营养麦片行业标准、芝麻糊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随着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品质的日益提高,品牌信誉度不断增强,公司生产的维他命豆奶粉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中国绿色食品”标志,“黑牛”豆奶粉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黑牛的企业形象、诚信程度随着市场的扩张而迅速提升,“黑牛”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认定;连年被评为“优秀民营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企业还获得“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汕头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等荣誉。

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40年,创办人为罗桂祥博士。经过六十多年的耕耘发展,现已成为香港极具规模的饮料生产及供应商。1994年,维他奶国际集团在深圳投资两亿元成立深圳维他(光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合资企业。维他奶国际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在澳门、中国大陆、澳洲及美国均设有公司,在新西兰、加拿大、英国、奥地利、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设有实力雄厚的分销商。享誉国际的维他奶及维他产品畅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系列有维他豆奶类、维他果汁、茶类、牛奶、蒸馏水及碳酸饮料。集团公司正在不断地研究新产品及新包装,力求创新,精益求精。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以香港为基地的非碳酸饮料和食品制造、推广及分销商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销售收入净额较上年同期稳健增长 10%至港币17亿1千万元。期内,毛利及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港币8亿4千9百万元及港币1亿5千6百万元,两者皆较上年同期增加一成。虽然原材料价格及营运成本上升,公司总毛利率仍维持在50%的水平。

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主席罗友礼先生表示:“上半年,我们继续巩固在市场之领导地位,于大部份营运市场录得销售增长。沉重的成本压力,加上全球的竞争对手积极采取割价策略,令我们的经营环境更具挑战性。虽然面对各种压力,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及澳洲市场之业务持续其增长动力,香港市场业务亦较业内平均水平为佳,北美洲业务所采用的专注策略为公司之未来增长奠下良好基础,新加坡业务则面对成本压力的挑战。为确保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我们已展开提升产能及经营效率的投资计划。”

图表 55:维他奶2010-2011年度中期业绩财务摘要

截至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

二零一零年
港币百万元
(未经审核)

二零零九年
港币百万元
(未经审核)

变动

营业额

1,710

1,561

10

毛利

849

775

10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费用前盈利(“EBITDA”)

292

259

13

除税前溢利

234

207

13

除税后溢利

185

165

12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

156

141

10

每股基本盈利 (港仙)

15.3

13.9

10

股息 (港仙)

3.2

3.2

第二节 主导产品分析

香港及澳门 --表现较业内平均水平为佳

虽然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割价倾销,香港业务于上半年录得之销售收入净额较上年同期稳步上升3%,至港币7亿5千9百万元,销售的动力来自主要产品包括“维他”即饮茶类系列、“山水”鲜豆奶及豆腐。

公司的出口业务录得良好增长。另外,维他天地服务有限公司经营之小食部,其销售额及经营学校小食部之数目均有所上升。

集团行政总裁黎信彦先生表示:“我们将透过创新的市务活动及宣传,继续专注品牌建立的工作以提升品牌价值。目前,我们正进行香港厂房之产能更新及扩充计划,以配合未来业务增长及产品多元化发展。”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面对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维他奶将集中投资四项主要领域,包括品牌价值、产能、产品及包装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发展,以促进公司未来之增长及加强在各市场之地位。为抗衡原材料价格及经营成本的上升,维他奶将采取审慎的成本管理以确保盈利能力。维他奶已作好准备面对未来之挑战。

第四节 竞争分析

中国内地——投资品牌建立及包装设计

维他奶中国继续以“核心业务、核心品牌及核心城市”的策略推动业务增长,上半年之销售收入净额上升14%至港币5亿1百万元。

罗主席表示:“在产能限制下,我们在华南地区专注品牌、产品发展、及包装创新以推动产品销售,在华东方面则进一步扩大市场据点。上半年,我们将全线产品换上新的包装设计,受到消费者欢迎。维他奶产品在国内市场建立‘健康、绿色和低碳’之营养饮食及轻松生活的品牌形象,并推出加添营养成份之产品以巩固我们在豆奶市场的领导地位。我们将会继续持之有效的业务策略及利用品牌加强活动,以带动销售增长及扩大市场份额。”

维他奶公司在中国内地已展开兴建第三家厂房之计划,新厂房位于广东省南海,预期于2011/2012年度投产。新厂房落成后,将增强维他奶在华南地区之生产规模。

澳洲及新西兰——业务增长强劲

纵然澳洲市场之零售商及竞争对手利用紧缩策略以图增加市场份额,但维他奶在当地之豆奶及米奶产品之销售录得强劲及持续增长,表现较市场同业优秀。公司针对咖啡销售渠道之维他奶产品,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公司之销售收入净额攀升32%至港币2亿1千万元,当中包括澳元汇率上升之正面影响。

黎先生指:“在强大的分销网络和产品开发能力之支援下,自今年第二季以来,‘维他奶’在澳洲和新西兰代乳品类别中成为市场领导者。我们将继续投资推动各类别增长及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为配合业务发展,公司将扩建在乌东加的厂房,预期2011/2012年度完成,届时厂房之产能将倍增。”

北美洲——为未来增长奠下巩固基础

北美洲业务自上一财政年度转亏为盈后,今年继续保持其增长势头,上半年之销售收入净额、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均录得增长。核心产品如主流市场之豆腐、意大利面食及进口饮品之销量均有所增加。公司之经营溢利较去年同期上升270%至港币 600万元,部份原因是去年之基数较低。

黎先生说:“我们将会继续为未来的盈利增长建立稳固基础,并会透过宣传及市务推广接触更广的消费群。我们已准备就绪,争取更佳业绩。”

新加坡——盈利面对成本压力挑战

上半年,维他奶在新加坡之业务 -- 统一食品之盈利备受成本压力,其销售收入净额为港币3千2百万元,上升1%。此边际增长主要有赖新加坡元升值,若以当地货币结算,统一食品之销售则下跌4%。未来,公司将引入新产品及透过市务推广,集中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将运用更佳之定价及提升效率以改善盈利。

杭州豆制食品有限公司

从清朝咸丰年间的小小“余福兴”豆腐店“,历经150多年的风雨变更,杭州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和杭州市政府“放心豆腐工程”示范企业。公司销售网络覆盖杭州市区,辐射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公司始终不懈坚持品牌战略和品质战略,先后荣获了“中国商业名牌”、“杭州市著名商标”和“浙江省著名商标”、“杭州名牌产品”和“浙江名牌产品”等,公司的“鸿光豆腐”、“白玉豆腐”、“鸿光维他豆奶”、“鸿光豆浆”等被浙江省营养学会选定为唯一向公众推荐的大豆制品。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2010年,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节约”这一主题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体职工,积极优化挖潜,注重内涵发展,稳步推进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企业销售收入继续增长,盈利水平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随着国内外经济的恢复,公司盈利水平将继续保持良好的水平。

第二节 主导产品分析

多年来,公司坚持“向传统技术要名特精品,向现代科技要新优产品”的产品开发战略,不断改进工艺和开拓创新,每天生产并供应市场豆腐类、豆腐干类、千张类、素鸡类、油炸类、卤制类、饮料类等9大类100多个产品,并相继率先在杭州推出南豆腐、晶玉豆腐、中华豆腐、蛋玉等花色豆制品,鸿光维他豆奶、鸿光豆浆等大豆饮品等。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2009年,公司在瓶窑凤都开发区的新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杭州市级豆制品技术中心” 也在公司新基地内落成。公司新的生产基地占地将近60亩、厂房面积30000多平米、投资上亿元,是国家级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新基地建造了10万级的洁净车间,新引入了国内外30多条先进生产线,建立了符合HACCP、GMP和ISO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借助信息化网络管理和全程、全区的电脑监控网络管理等高科技手段,全面采用封闭生产管理模式、公司还投资2千多万元建造了污水处理、环保锅炉等,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将“鸿光浪花”的新基地打造成一个品类丰富、品质放心、环境友好、百姓健康的民生工程。

第四节 竞争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学管理,开拓创新”的企业理念,致力于建立并完善以质量管理、企业内控和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管理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并根据经营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加大研发和生产装置改造力度,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提高原料的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主营业务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赢利能力逐年提高。

北京豆豆厨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豆豆厨食品有限公司系北京市外经委批准,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的一家台湾独资企业。公司成立的主旨在于创造美好健康生活,顺应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将中华传统的豆制品生产工艺结合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为民众提供更营养、更卫生、更环保的高品质豆制品。促成中国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转变,光大中华传统的大豆饮食文化。北京豆豆厨食品有限公司源自台湾“中华豆腐”,是台湾专业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拥有20余年的豆制品专业生产经验,所生产以“中华”命名的豆腐,日销量达30多万盒约100吨,目前是台湾及世界单厂产能最大的制造商之一,为黄豆食品写下了革命性的新页,创造了良好口碑,建立了国际性的品牌形象。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公司通过将纵向业绩与行业进行比较,管理能力与经营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公司凭着其优越的产能和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占据内地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积极在海外扩展。公司销售业绩逐年提高,并保持着较好的盈利水平。

第二节 主导产品分析

北京豆豆厨食品有限公司源自台湾“中华豆腐”,是台湾专业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拥有20余年的豆制品专业生产经验,所生产以“中华”命名的豆腐,日销量达30多万盒约100吨,目前是台湾及世界单厂产能最大的制造商之一。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公司成立的主旨在于创造美好健康生活,顺应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将中华传统的豆制品生产工艺结合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为民众提供更营养、更卫生、更环保的高品质豆制品。促成中国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转变,光大中华传统的大豆饮食文化。

第四节 竞争分析

公司以建立节约型的企业为工作着力点,狠抓节能基础管理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节能降耗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在制定上予以保证,根据实际,先后完善了用汽管理制度;循环水水质管理制度;用水节约管理办法;储存及调和管理制度;废气排放管理制度;节能奖惩制度等六项节能减排制定,对节能降耗先进单位和个人定期予以表彰奖励。在抓好制度的落实上,我们将各项消耗指标细化,制定合理的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装置,每月定期对装置的消耗指标进行考核,根据部门完成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的实际情况,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兑现奖惩,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节能降耗的自觉性,使装置能物耗逐步降低,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收益水平。

杨协成

“杨协成”是一个在东南亚久负盛名、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饮料品牌,杨协成有限公司是新加坡业绩最显著的饮食集团公司之一。2000年在杨协成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百年华诞。从中国福建省一间小小的作坊开始创业,我们已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杨协成今天已成为一间亚洲食品饮料生产的领导企业。在新加坡总部的领导下,在中国和马来西亚设有高度现代化厂房和规模宏大的自动化生产线,并且在超过50个国家看到杨协成品牌

第一节 经营状况分析

目前企业维持着较好的资金流动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提高资金收益率,企业从而获取良好的收益,企业资产状况保持良好的状态,公司盈利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

第二节 主导产品分析

杨协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豆类等植物饮料。在过去的岁月里,杨协成集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953年,我们率先发展瓶装豆奶和菊花茶业务; 1967年,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利乐无菌砖包装生产非碳酸饮料的公司; 1969年,杨协成集团在新加坡及吉隆坡股票市场挂牌上市。 1983年,我们成为亚洲(除日本)利乐包产品的第一制造商,生产销售10亿包产品。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2010年9月28日,亚洲食品饮料领先品牌———杨协成有限公司在三水水乡工业园奠基。杨协成是新加坡业绩最显著的上市饮食集团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杨协成三水项目位于金本水乡工业园,主要生产豆类等植物饮料,首期投资6000万元,计划设置三条生产线,其中一条为无菌线,年产能为800万箱。公司营运总监张庆平说,之所以选择到三水投资,是看中了三水优质的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区位优势。该项目首期将于明年年底投产,年产量约为4.7万吨。杨协成落户三水,填补了三水区饮料业中豆奶类饮料的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节 竞争分析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研究、开拓、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是杨协成集团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