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ixabay

回顾了自己四年来陪伴孩子的经历,发现其实自己在陪伴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初期阶段犯过很多错误,踩过很多的“坑”,所以愿意将这些惨痛的经验教训写出来,分享给有同样经历的小伙伴们。我踩过的“坑”,愿你不要再踩!

不相信孩子的感受,对心理疾病的无知

2020年,孩子13岁,一直品学兼优的他进入青春期,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到5月底上网课期间,孩子就开始思考人生,网课时打游戏,探索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经常在晚上找我谈话,聊自己的各种纠结和困惑,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2020年9月,初二开学前夕,孩子突然说自己有抑郁症,让我带他去看病,说自己符合抑郁症的所有症状。我最先觉得是青春期的正常情况,或是开学前的焦虑,并没有放在心上,一两句话就把他搪塞过去了。但没想到孩子开学后又两次提出要带他去看病,我当时都不知道去哪里看?挂什么科?

直到在孩子第三次要求看病的情况下才预约了某三甲医院的临床心理科。9月19日第一次带他走进临床心理科就诊,可惜当天医院的电脑坏了没有做量表测试,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建议保证睡眠。这就更让我觉得孩子没事,可能是想有个“抑郁”的诊断结果来逃避学习压力吧?

小贴士:相信孩子的感受,了解相关知识,重视孩子的心理状况。

讳疾忌医,拒绝服药,延误病情

首次就诊两周后,孩子还是说自己心情不好,入睡困难,再次要求去医院做心理测试。这次做了一些测试量表,医生说是“童年情绪障碍”,并给他开了一点安眠药,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没有给孩子吃。

一周后孩子又提出要去医院,这次医生给他开了百忧解,但我还是没给他吃。这一学期孩子状况不断,在学校经常迟到、早退、请假、经常发脾气,和我们发生过一次激烈的肢体冲突,从那以后开始有些“仇亲”,拒绝在家吃早饭,拒绝坐我的车去学校……我的工作受到了影响,孩子爸爸看到他的情况也焦虑失眠,孩子自己期末的成绩一路下滑到了历史最低点……初二的第一个学期就在这样的兵荒马乱中度过了。

寒假期间孩子的状况仍旧不好,又一次提出要去医院看病,说自己好像不受控制,比如作业的时候会突然卡住了,硬做也做不进去;另一个症状是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会醒好几次,每次醒来超过半小时才能再次入睡,多梦,白天头晕,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状态。

这次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2021年2月带他去精卫中心就诊,医生说他有焦虑抑郁状态,甚至有极端的想法,给他开了百忧解(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和阿立哌唑片,由于他服用阿立哌唑之后副作用很大,我就只给他吃了百忧解,试图想通过吃一点西药,再去看看中医,另外加上带他出去旅游的方式来缓解他的情绪。直到2021年4月份孩子情况越发严重,才遵医嘱开始吃阿立哌唑,后来换成喹硫平缓释片。不到一个月症状就有所缓解,3个月后情绪趋于平稳。

小贴士: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应及时去专科医院排查,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消除孩子对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如果有问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确定要服药就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做好记录,定期复查。

以为旅游散心能够百用百灵

2021年2月寒假期间孩子确诊焦虑抑郁状态,于是我们自驾带他去了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游玩,开学后孩子的状态并没有改善,曾自己离家出走去了外地,我们通过警方才找到了他,于是只能暂停学校生活,之后又办理了休学,休学后带他去千岛湖游玩,甚至跳伞,之后还去了深圳、广州等地……但当孩子处于“急性期”的时候,旅游是无效的,甚至不能称为“旅游”,因为孩子的状况很不好,看什么都没有耐心,只是急躁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拖着行李跟着他到处跑……

后来通过药物治疗情绪稳定了些,但由于当时在新冠疫情期间,旅游的过程中也是状况不断, 2022年8月去西藏的时候,我们成了滞留旅客,被赋红码隔离在酒店,整个旅游的过程中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很急躁,家长也跟着提心吊胆……旅游虽然可以拓展孩子的眼界,让他跳出自己生活的环境,换个角度看世界、看自己,但仅此而已,并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小贴士:旅游作为一种消遣,只能起到放松心情、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想要康复,还是需要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以为自己和家庭没有问题

我至今还记得孩子确诊那天和医生的一段对话。我问:“医生,我的家庭又没什么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 医生淡淡地说:“你觉得没有问题不代表真的没有问题。”

我当时听了心里还挺不服气,心想你是第一次见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在我当时有限的认知里,只有在非常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夫妻有经常吵架的情况,但哪个家庭又没有呢?所以,困惑、茫然围绕着我,对孩子的状态也不能完全理解。

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和先生做了大概四个月左右的家庭咨询,找出了一些我们本来认为“没有问题”,但其实是“隐而未现”的问题,并做出改进。比如我们都是高焦虑的人,先生为他的工作焦虑,经常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里;我也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又要照顾家庭。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每当他生病的时候我们就会焦虑不已。也会为家庭分工不明等琐事而争吵,另外,受“内卷”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关注孩子的成绩过于关注他的情绪……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情绪问题的隐患。

小贴士:从关注孩子转向关注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并疗愈自己的创伤,改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当你自己的生命改变的时候,孩子也会慢慢变好。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学习心理学,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用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于2022年成为渡过的陪伴者,打算将张进老师“自渡 渡人”的理念进行到底。

以为复学就万事大吉了

2021年秋季学期孩子复学了,但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如转学后新的环境;重新读初二,觉得自己降级了不能接受;又遇到了一个完全不能理解他的班主任,认为他现在的情况就是家长“惯的”等等。

于是我和校方、学校心理老师联系说明孩子的情况,希望得到学校的理解和帮助。即便如此,孩子在国庆节后就不太想去学校了,为保住学籍,大概每周能去2天,2021年底学校又变成了上网课,2022年2月初二第二学期开学,3月我们所在的城市封城了,又是一个学期的网课。2022年9月-2023年7月的初三学年每周能去2-3次,勉强参加了中考。2023升入高中,可以每天去学校,但由于药物的作用会迟到……整个复学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总体向好,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目前仍在艰难地坚持中。但我们已不那么焦虑了,接纳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

小贴士:复学只是孩子好转的迹象,恢复原来的社会功能,但并不是完全康复了,复学之后孩子会重新遇到各种新的压力,有可能会进一步退两步,家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尽可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当他退缩的时候要给予理解和接纳,做他坚强的后盾。

目前孩子仍在康复过程中,但我会更多把目光转向自己的成长,每天工作、运动、阅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让自己身心灵处于良好状态;和孩子保持健康边界,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不需要则不打扰;不再纠结什么时候彻底康复,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康复。

尊重孩子的命运,照顾好自己的命运。

作家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愿每个家长和孩子都能穿过暴风雨,将所有的经历都化为祝福,终见雨后彩虹,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整理自渡过陪伴者访谈》栏目:我踩过的坑,愿你不要再踩

文字编辑:瑞宽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莹

陪孩子经历了转学、休学、复学的艰难的成长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心理学知识,走上陪伴之路,曾用网名:如鹰展翅。

参加了中科院心理咨询师的系统培训并通过了考试,完成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青少年厌学的多生态系统干预》、《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等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

愿陪伴受困青少年的家长朋友们少走弯路,有效陪伴,走出困境。

扫描二维码后可选择作者预约倾听

作者过往作品:

关注渡过,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寻找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