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长在网络上公开质疑一名教师的教育方式。事情的起因是学生因作业未达标,被要求戴上滑稽面具拍照,而这些照片还被老师发布在家长群中。家长愤怒地反问:“难道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不值得被尊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讨论此事的对错,我们首先要理解老师的用意。从事件细节来看,这位老师可能是想通过这种另类的方式提醒学生和家长重视作业。滑稽面具看似在缓解严肃的教育氛围,但它的本质却是以“羞辱”为代价试图引起重视。

老师的行为或许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教育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如今的教师工作环境极其复杂,既要在严苛的教育标准下提升学生成绩,又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老师选择“另类手段”如搞笑面具,可能是想在批评中加入一丝幽默,但拍照并公之于众,这一做法的确值得商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戴面具的照片发到家长群中,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委婉”的提醒方式,但实际效果却未必如此。许多家长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孩子的问题,而是觉得自己的尊严被冒犯。这样的“点名批评”,不仅未必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可能引发家长的不满与反感。

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才是关键,而通过羞辱引发恐惧,可能只会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心理敏感的学生,受到这样的公开对待后,可能会陷入更深的自卑甚至厌学中。

“成绩差的学生不配拥有自尊吗?”这个问题直击教育的本质。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尤其是对于成绩稍逊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而不是通过羞辱来“激励”。

事实上,差生的自尊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脆弱。表面上,他们可能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深处,却格外在意外界的看法。如果教育方式触碰到他们的心理底线,轻则让他们丧失学习动力,重则可能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让分数成为学生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和家长难免会更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优点。然而,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分数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在更广阔的人生赛场上,情商、创意、抗压能力,这些都比分数重要得多。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需要更多包容和支持。批评固然有其作用,但只有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批评才有可能变成促进成长的动力。那些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也许在某些方面并不出色,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未来没有可能性。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而不是通过羞辱来达到统一的标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明白:成绩并非衡量孩子的唯一尺度,尊重与爱才是教育的真正基石。只有当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拥抱一个更加多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