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并提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中国作为古老的诗的国度,有着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如何继承、盘活这份宝贵的遗产,这不仅仅是学者需要面对的课题,同时也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课题。

诗词普及:弘扬古典诗词的时代价值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典诗词在党员干部中的普及运用十分重要。对中国人来说,古典诗词是骨子里的基因。只要受过基础教育,几乎人人有背诵百首诗词的文学积淀。热爱总是产生在理解之后。党员干部只有自己浸润过、体会过诗词之美,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运用、自觉推广。懂诗用诗的领导干部能够有意识地在社会治理中活用诗词,增强社会公共场所、百姓生活场所、大众娱乐场所的整体文化氛围,使公众亦能浸润其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党员干部应当带头学习古典诗词,挖掘并发挥其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传统诗词运用到政治实践当中。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大国领导者的自信与底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表达“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主张,展现了中国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与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些诗词表达内政外交主张,阐发治国理政之道,以诗意的语言阐述深邃的思想,把艰深的哲理转化为诗歌的活泼意趣,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典范例。

诗词活用: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

诗词活用,是在对古典诗词熟记与深解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的意义和生命力。通过对诗词的活用,能够让古典诗词与现代社会治理、现代生产生活相结合,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明代林鸿的《饮酒》诗中“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注重调查研究的实效。这首诗的本意是讽刺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但是一句话也不能付诸实践的现象,批评了纸上谈兵的“清谈客”。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诗,是为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重视调查研究,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应当具有重视实践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的引用,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性特点,又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追求“知行合一”的用意。内涵丰富、力透纸背。

领导干部诗词活用好处不少。其一,可以体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其二,能提升讲话和文章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其三,可以更好地凝聚人心,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人听得进、记得住、说得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特别是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在讲到这里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清代袁枚的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引用这首诗,是强调老师们在教育孩子时,眼光不能总是盯着少数学生,而是要多多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没有日光照耀的墙角背阴处,苔藓的春天也不会缺席。一定要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对自己的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悉心栽培。这是对孩子们多么热情的爱与鼓舞,又是对教师们多么深切的期待。

党员领导干部应主动积累古典诗词常识,提高诗词修养,活学活用经典。这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文化自觉的体现、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

以诗化人:潜移默化地涵养人格修养

古典诗词对涵养领导干部的人格修养有多方面作用。在培养家国情怀方面,“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触动领导干部时刻心系国家发展、心怀百姓忧乐,强化责任担当,以大局为重去谋划和开展工作。从提升道德品质来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激励领导干部坚守廉洁自律底线,做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保持高尚操守。在锤炼意志方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能鼓舞领导干部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定地去克服困难推动事业发展。于滋养人文精神而言,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智慧,能让领导干部内心更加充盈、富有同理心,在做决策、处理问题时能够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都喜爱用古典诗词表达情志。毛泽东更是创作了大量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古典诗词,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重庆谈判期间手书一首《沁园春·雪》,一时九州传诵、震惊天下,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鼓舞人民。如,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强调“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强调“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引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勉励青年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以经典诗词感发生命,培育人格,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与审美理想,接过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之薪火并使其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近年来,通过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中国大众对古典诗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读背经典的氛围浓郁。对诗词的深入学习,已成为大众的渴望。“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新时代的诗词繁荣,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崭新气象。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华文出版社社长)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学习时报》2025年1月3日第4版

编辑 | 于欣悦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