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最热闹的事是娱乐圈的事,连续两天霸榜。我真的懒得点开,试图了解他们的那些事。昨天对着屏幕枯坐了一小时,索性还是不写了。

其实硬写还是可以的,比如俄罗斯拟立法,限制在公开场合使用英语。一群国内的俄粉纷纷点赞“支持普京大帝!”而我们家附近,最近又新开了两家俄罗斯商品店,中国人开的。目标市场是俄粉。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我也懒得多说。只能祝福这些俄罗斯商品店的食品质量是合格的。为点情绪价值和智商充充值也就罢了,没必要连自己的健康也搭进去。

但我也不想这么长篇大论地写了。今年我的写作状态大抵如此,除非有强烈的写作欲望,不然也就不写了。因为很多话都已经说了,自我重复也挺没意思的。

今天看到李永乐老师的一个视频,讲述自己当年考研清华电子工程系硕士的时候,面对同学的嘲笑,但是还是不放弃,不躺平,勇往直前考上研究生的“上岸”励志故事。

有意思的是,李永乐在其中讲到了三国,原来,李永乐在辛苦备考的时候,时常阅读三国演义,觉得刘备这个人物不错,打了一辈子败仗,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李永乐动情的说,“我以刘备为榜样。”

这话听上去比较励志,但是转念一想,考个破研究生,哪怕是清华的,这跟刘备的帝王之志有什么关系吗?刘备走的是权力之路,而研究生走的则是求学之路,二者根本不是一个赛道,不是一个逻辑。

如果读三国,仅仅看到了刘备百折不挠的一面,说明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认识也存在极大的片面性。要我说,曹操这个人物更加复杂而立体,诗学才气、人格魅力,更是远胜于老好人刘备。研究曹操,似乎还更有意思一些。

李永乐的励志故事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也许是有益的。但是我也严重怀疑,那些考研的同学,也无非是希望通过拿个学位,来给自己换一个“铁饭碗”,最好是体制内的,有点小权力,最终功成名就了,衣锦还乡。

说实话,这种人生轨迹,真的很土,也完全背离了一个学术传统应有的路线。而这种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当前越来越内卷的主要导火索。

大家太想在有限的赛道里面成为人上人了,渴望成功,渴望成为权力的一部分。

我不明白,为什么考上研究生成为当下这么多年轻人如此渴望的道路。德国的年轻人会这么考虑吗?更何况,考上研究生,也未必等于就能够掌握一门谋生的本领。

而现在的大学体系,绝大多数所传授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跟毕业生之后谋生所需要掌握的手艺之间是不相关的。

实用主义实用不起来,那么大学理想呢?

同样毕业于北大的诗人海子,没有考研。据说去世前去了一家小酒馆,问老板能不能用我朗诵我的诗来换你的酒。老板说,这就给你倒酒,但是千万不要念诗!

海子这样的人几乎绝迹了。

就连李永乐这样的人也少了许多。

更多的人一边骂着内卷,一边努力渴望“上岸”。

成功学日渐疲软,庸众裹挟愤世嫉俗者,嘲笑诗人。投机者声量最大,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