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劳作万岁
手工艺是最初的触觉,也是人类最后一道防线
从历史中来,到当代中去
只要人类存在,手工艺就不会消亡
手工造物,熠熠生辉
2004年创刊至今,《中华手工》已走过20年。
20年风雨兼程,20载春华秋实。20年来,“手工”见证了中国大地上那些值得被看见、被发现、被传承的优秀文化,同时也记录了传统手工艺从兴衰起伏到薪火相传的转变历程。
1月3日下午,值《中华手工》创刊20周年及展厅正式开放之际,“承手艺之志·启科技之光——纪念《中华手工》成立20周年”活动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圆满举行。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指导,科学咨询杂志社、中华手工杂志主办。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雷虹,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愚,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韩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岑军波,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蒲洋,重庆市科技局宣传统战处处长张柯,重庆美术馆馆长、重庆画院院长王发荣先生,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谭小兵等相关领导以及重科院相关处室和单位、重庆市非遗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万桥定位、溯观品牌、云马设计、你好品牌、加合非遗、育才中学、新村国奥小学等长期支持中华手工的合作伙伴,与中华手工一路相伴的朋友们、手艺人等参与了此次活动。
“过去20年,中华手工始终坚守传统文化阵地,传播思想,传承文化,积淀出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正如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蒲洋在总结发言中所说,《中华手工》从一粒种子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离不开每一位热爱手艺的朋友的关怀与支持。
正如本次活动主题,承手艺之志,启科技之光,我们希望能够展现时代技艺的发展与审美的多元变化,彰显匠人与科技人员同样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传递手工艺的科学价值,以绵薄之力推动中国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发展。
廿岁新程
四大活动齐发布
踏入创刊20周年这一意义非凡的节点,《中华手工》以蓬勃之姿开启全新征程。
为了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探索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焕发新生的新途径,展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面貌,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华手工》在2025年度即将开展的四大主题活动。
1
山花烂漫满川渝——寻找民间文艺IP活动
活动由重庆市版权局、市经济信息委、市文联指导,中华手工杂志、市版权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旨在推动川渝两地民间文艺版权资源流动和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两地自身资源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机制和发展模式。
2
栉佩之美 · 第九届谭木匠设计大赛
活动由中华手工杂志携手谭木匠品牌共同主办,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搭建院校师生与行业、市场间的沟通桥梁,推动产学研融合及设计成果转化,扶持青年设计新生代成长,共谋设计教育及产业联动增效。
3
“传承之星”非遗青年传承人技能大赛
活动拟由中华手工杂志携手重庆美术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主办,以“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为主题,旨在让古老技艺绽放青春光彩,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更强大的年轻力量。
4
动手创造世界 · 手工创意大赛
活动拟由中华手工杂志携手课堂内外联合主办,以“动手及科研”为主题,广泛面向社会或青少年,通过各种材料的创新设计和DIY动手创作为核心,激发社会和青少年群体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中华手工》的创刊与成长,离不开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我们始终致力于挖掘和弘扬手工艺文化,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活动、推广教育等多种方式,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华手工》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被命名为重庆市科普基地,纪念活动现场完成了这两项荣誉的授牌。
这些活动与授牌仪式,既有传统技艺的深耕探索,领略古法新作的惊艳;又有跨界融合的大胆尝试,把手工艺与现代潮流碰撞出奇妙火花;还有面向大众的普及狂欢,让每个人都能亲手触碰手工艺的魅力;更有融合交流的开阔视野,展现手工艺的风姿。不仅是对《中华手工》过去20年积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面向未来,为传统手工艺开拓更广阔天地的有力号召。
手艺“赏玩”
活态展演绽华光
“廿手艺”邀请展
有人说手工是艺术,也有人说手工是生活,当然,手工也是一种生产方式。在这个工业数字化时代,在重庆这个科技领域,手工艺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回溯历史,还是标榜不同,抑或提升人文氛围?
活动现场,《中华手工》精选了全国20种传统工艺,囊括纺染织绣、编织扎制、金属加工、陶瓷烧造等门类,从赏、用、品、饰、玩五大功用角度出发,策划了“廿手艺”邀请展,以期通过作品呈现时代技艺的发展与审美的多元变化,映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产相辅相成的关系,彰显匠人与科技人员同样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华手工》封面艺术展
在封面艺术展区域,精选出的《中华手工》历年封面装帧精美,陈列有序。它们如同手工艺术编年史上的坐标,记录着不同阶段的焦点与趋势。早期封面多聚焦传统经典手艺,古朴厚重的质感扑面而来;随着时代发展,现代设计元素融入,新颖创意的手工艺品跃然纸上,展现出手工艺与当代美学碰撞融合的多元风貌。
观众们驻足翻阅,透过封面走进杂志背后的手工世界,探寻20年手工浪潮变迁轨迹。每一张团队打磨的封面,是不同阶段的故事线,是每种工艺的聚焦点,真实又立体。
展演体验
除了20周年主题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以外,现场还特别设置展演体验环节,邀请木闻堂美学茶修创始人、中国和香传习人王桂霞为大家开展灵芝香品鉴、手搓香珠体验等;并提供手工纸和印章,供大家“现场集邮”。
智慧共享
主题研讨促交流
《中华手工》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纸质出版物如何在现代保持活力?
未来如何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有哪些关于传统手工艺现状的思考?
如何完成手工艺或出版物的创新转化?
“中华手工之传承·创新·转化研讨会”无疑是这场周年纪念活动的思想高地,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绽放。部门领导、行业专家、资深手工艺人、学者等齐聚一堂,围绕《中华手工》以及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机遇与挑战各抒己见。
《中华手工》杂志主编 文丽君
《中华手工的20年》
《中华手工》的诞生,是一个大气又婉转的故事。中国大地上那么多的手工艺,值得被书写,被记录,被传播……20年来封面设计的风格变迁,也反映了杂志传播与传承、创新与实践的发展之路。
中华手工的20年,是行业发展的20年,大众工艺“启蒙”的20年,也是美育逐步培养的20年。20年间,《中华手工》关注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紧跟行业热点剖析生态趋势,展现了刊物的态度与价值观,引领了审美经济,也见证着一个时代与行业的发展脉络。
未来的中华手工将扬起手艺振兴的大旗,以弘扬工艺人文精神为内核,以科普与科创为抓手,希望携手大家一起奔赴下一个20年。
重庆美术馆馆长、重庆画院院长 王发荣
《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本身就是高深的科技。比如古人常使用的容器——土陶罐,用土陶罐装盐不会结块,装水不会变质,泡茶则不会生出霉菌,这就是手艺的科技。
传统工艺同时还承载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也是一种情感寄托,它不仅对于个人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当地的就业、经济发展、形象塑造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于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我认为需要树立3个理念和1个精神:树立尊重和保护传统工艺的理念,手艺人首先要自信、有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前辈的技艺传承下去;树立在提高中保护传统工艺的理念,要形成师带徒的形式,在活态流变中传承;树立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手工艺要用在当下,要开发、创新,才能真正活起来;以及形成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将传统手工艺和科技更好地融合。
课堂内外副总经理 王昧红
《杂志的活力》
课堂内外是面向青少年的系列刊物,包括与《中华手工》合作出版的《国学少年》,始终面向青少年领域探索期刊策划与运营的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好看、有用”的办刊特色。杂志阅读一定是兴趣阅读,它可能是当下之用,也可能是长远之用,杂志的发展要讲究“求新、求变”。
在选题策划方面,我们提炼出了3个关键词,即时代、需求、呈现。时代就是要抓热点,抓住社会、环境、文化、科技、世界等各个领域的热点为己用;抓需求则是要与读者共情,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激发读者的求知、好奇、纾解、解惑、乐趣等情感;呈现就是要与视觉共舞,在刊物的形式、文字、图片、版面、风格上做到吸引眼球。同时也要注重刊物的运营推广与营销,可以运用IP运营、互动活动、线上直播等丰富的形式,提升杂志的活力。
李平
中华手工杂志顾问、万桥定位咨询董事长
《手工艺品牌之发展策略》
手工艺品牌要发展,首先要进行分析,四角分析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法,即分析未来趋势、竞争对手、客户痛点和自身定位。详尽地分析后,更有利于后续的发展。
其次手工艺品牌的发展,要坚持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现代社会、其他领域等的广泛知识,兼容并蓄,扩宽自己的关注面,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
比如《中华手工》可以更多地去关注世界各地的手工艺,当地的非遗保护制度等。或是更深入地挖掘本土更多领域的非遗,比如中医或是美食。这样开放地吸收且发展下来,会使手工艺品牌获得无尽活力。
20年过去
7000多个日夜
无数脚印和手迹留下多少
关于累与笑的记忆
最终汇成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面
无意间
串成了手工艺行业发展变化的故事线
你、我、Ta
也不知不觉地成为长河里的亲历者
因为手艺
因为一本杂志
相互关联 彼此成就
感恩于过往这20年
兴许或相信我们能携手再走20年
将根植于生活与大地的手工艺
在彼此手中相互延续
生发出更加灵动的时代气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