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1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在全面贯彻《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46号)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实际、体现安徽特色,就如何重塑体系、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建设队伍、强化支撑等5个方面,明确了20项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改革重塑疾控体系

(一)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做强省疾控中心,重点强化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检验检测、应用性技术研究、公共卫生信息统筹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利用、对外合作交流等职能。建设皖北、皖中、皖南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发挥辐射支援与示范带动作用。做优市县疾控机构,稳妥有序推进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整合。规范提供检验检测、体外诊断试剂评价、疫苗评价和卫生学评价等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7年,市县标准化率达到85%。

(二)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将疾控工作履职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提升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疫情防治和应急能力。落实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要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的科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25%,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二、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

(三)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四)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省市县监测预警中心和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和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实现全省公共卫生数据汇聚融合、智能分析与共享。建立涵盖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发突发传染病、临床症候群、病原微生物、病媒及宿主环境、舆情和社会感知等内容的多渠道智慧化监测网络。

(五)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医疗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会商、研判和检测联动机制,实现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建立人员交流和交叉培训等制度。推进医共(联)体融合公共卫生资源。建立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

三、全面提升疾控能力

(六)提升风险评估能力。构建卫生健康、疾控、教育、农业农村、林业、海关等多部门风险评估和会商工作机制。建立平急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制度,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联合风险评估。开发智慧化风险评估工具。强化风险评估人才培养,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到2027年,形成机制完善的风险评估工作体系。

(七)提升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健全卫生健康、疾控、公安、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等多部门协同的流调平急转换工作机制,提高流调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强流调队伍建设,探索市县首席流调员和乡镇流调协管员制度,到2027年,全省具备独立流调能力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000人。

(八)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九)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十)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

(十一)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健全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建立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专家库,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探索电子监管等非现场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卫生监督机构按规定配备执法车辆、取证工具、执法装备等,保障业务用房。

(十二)提升重点传染病防控能力。实施艾滋病防控质量提升行动,全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1%以下。推进结核病综合防治,到2027年实现无结核社区建设县(市、区)全覆盖。加快血吸虫病消除进程,力争到2028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消除标准。推进丙肝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和随访管理。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强化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同防,完善流行季应对措施。

(十三)提升公共卫生干预能力。实施预防接种服务提质行动,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维持高水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到2030年全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95%。完善环境健康综合监测网络体系,保持碘缺乏病、饮水型砷中毒消除状态,提高饮水型氟中毒控制水平。加强对近视、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强化重点场所消毒监测与评价。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营养健康、伤害监测及重点慢性病早筛干预和分类管理。

(十四)提升健康宣教能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五)培养充实人才队伍。

(十六)优化人才评价使用。

(十七)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五、加大支撑保障力度

(十八)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强疾控信息化标准治理,建立全省疾控信息化应用建设标准、数据标准和互联互通标准。建立省级疾控大数据中心,健全疾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疾控、教育和海关等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不断提高传染病疫情早发现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探索“互联网+”健康干预服务模式。

(十九)强化科技支撑。以省预防医学科学院为龙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医疗机构为骨干,打造一批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提升疾控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能力,发展公共卫生领域新质生产力。用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政策,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二十)强化交流合作。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疾控事业改革发展主体责任,把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我省相关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加强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新闻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争上游有话要说:

我国的疾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不少省市已经开始进行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着力做强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各级疾控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职能。标准化建设是通过优化人员配备、房屋建设、仪器装备等“硬件”条件,以及落实职能、提升专业实力、信息化水平等“软件”措施,来大幅增强疾控机构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目前全国还有不少地区的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软件硬件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信息化平台建设也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地监测预警机制。为此争上游科技创新提出“智慧疾控”解决方案,依托我司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根据疾控工作需求,专为疾控部门打造一个标准统一、高效智能、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高度数字化智慧中台,并重点搭建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执法及智慧应急等应用系统。通过智慧监测系统对传染病疫情、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症候群、传染病病原等相关传染病数据实时监测,并整合医疗机构、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多部门数据,形成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打造全方位防控网络,有效解决预警关口滞后等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建立统一数据规范标准集,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为重点应用系统提供标准数据支撑保障,满足对接国家系统平台数据需求。目前,争上游科技从提升疾控信息系统的数据集约化、智能化防控处置和决策支持能力出发,已经支持多个省、地级市因地制宜展开一系列疾控创新实践项目,建设完善多种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推动省市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保障民众的健康权益。

二、北京市疾控局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指导调研

2024年12月31日下午,北京市疾控局赴试点医院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第三期实地指导调研,安排市级专家带领区级疾控监督员,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医疗废物管理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及带教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组听取了北京市朝阳区疾控监督员管理办公室、试点医院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围绕个人工作感受、发现问题及亟需解决的困难等进行了沟通反馈。

朝阳区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齐啸介绍了朝阳区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进展情况。朝阳区高度重视、凝心聚力做好该项工作,依托三线四片工作模式选择试点街乡,采取扁平化指导,绕过繁冗的沟通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试点街道的互联互通及业务培训,摸索同质化、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力争为全市推广提供经验。朝阳区将持续注重队伍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及时总结经验,借势借力促进疾控监督员工作的深入开展,力求做到规定动作很扎实、自选动作有亮点。

北京市疾控局副局长曹昱对北京市朝阳区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市区两级要加强配合,抓好疾控监督员队伍建设和派驻指导,完善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建立好激励保障措施,确保北京市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区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争取为全市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以扎实的试点成效为北京市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北京朝阳疾控

争上游有话要说:

作为疾病防控的前哨阵地,医疗机构的“侦查”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就是在尽力促进医防融合上做出的努力和尝试,随着试点工作地逐渐深入,各地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建设“数智”监管体系,争上游科技创新提出“疾控监督员信息管理平台”方案,为疾控监督员开展线上监督、动态评估、风险研判提供信息化工具,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疾控监督员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自查、报告、处置能力。系统通过对围绕疾控监督员工作职责及重点进行功能设置,整合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智慧监测等多种板块接口,优化工作流程,提供工作效率,帮助有关部门对疾控监督员、医疗机构、专家等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管控。入驻医疗卫生机构的疾控监督员可以利用平台对医疗机构开展疾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进行上传下达,保证报告的时效性。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定期查看和审核疾控监督员的工作记录、报告和统计数据等,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功能,对疾控监督员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疾控策略,提高试点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可实现医疗机构自查评价,监管机构(疾控管理人员)督导评价、专家线上评估/指导的协作机制,并形成“发现问题到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不断完善疾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