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腐败线索大起底

发现多名医务人员收入异常

近日,广西纪委监委官网发布文章《我区纪检监察机关专项整治“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护航百姓就医 群众可感可及》。文章显示,2024年4月以来,广西严查医药领域腐败,已经依法留置8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信息化手段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反腐利器。

据悉,广西严查典型案件,聚焦医疗领域监管不力、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对近年问题线索大起底,同时采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线索,为案件查办夯实基础。

通过多渠道收集医务人员的收入数据,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讲课费、科研经费等,再运用先进的建模技术进行分析比对。

例如,将某医生的收入与同科室、同职称医生的平均收入进行对比,若出现显著差异且无法合理解释,便可能存在问题。这种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式,能够突破传统监督手段的局限,快速、高效地锁定那些收入异常的医务人员,为后续的调查提供了精准的线索。

北海市纪委监委通过数据采集和建模分析,发现多名医务人员收入情况异常。专案组从2名医生和4名医药代表打开突破口,立案34件,依法留置市人民医院原院长陈某、副院长莫某及合浦县人民医院黄某等人。

拔出萝卜带出泥,在现阶段的医药反腐中,对于问题线索的深度挖掘,使得许多腐败问题被连续性揪出。

据广西日报报道,在专项行动强大攻势下,广西卫健委原党组成员、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原党委书记缪剑华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的问题浮出水面。北流市纪委监委从问题线索大起底中深挖细查,查出市人民医院设备科原科长龙某收受供应商好处费、违规插手医疗设备和药品医用耗材采购的腐败问题,同时顺藤摸瓜,挖出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某的谋私贪腐问题。

到目前,广西立案712件,处分514人,移送36人,追缴违纪违法所得4.9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数据反腐

医疗反腐新的发展命题

不仅仅是广西,杭州大力推广的“智廉医院”数字化平台同样是利用大数据动态监管院内医护人员的从业行为。

在“智廉医院”大数据监管平台上,目前已实现对医疗机构986组医疗核心业务数据的大数据监督。如平台上可看到住院和门诊相应药品费用排在前十的药品种类。

“点进相应药品还能看到用药的医生信息,若发现药品使用异常,我们就可以针对性提醒医生。”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何正飞说,通过大数据实时抓取、智能分析、动态预警,系统还可对抗菌药物使用、高值耗材使用、外配处方等多种行为实现全方位监督。

针对医药代表院内营销行为监管难题,杭州市富阳区依托“智廉医院”平台,建立了全区医药代表“清廉积分”管理,并率先实现对医药代表院内营销行为轨迹的大数据监管。“和驾照分一样,一共12分,如果进医生诊室推销就要扣2分,扣至零分即列入‘黑名单’。”富阳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副书记何安彬介绍,目前已对56名医药代表“清廉积分”实行了扣分,并将31名医药代表列入“黑名单”,他们将被禁止在富阳区公立医疗机构从事药品、耗材、设备等营销代理活动。

针对监管医卫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利益冲突问题。富阳区将医护人员人事档案、医药代表档案等8类数据池同时集纳进“智廉医院数据仓”,通过“大数据碰撞”,平台可对医务人员亲属代理药品耗材设备、医院干部亲属承揽采购项目、领导干部插手医院采购项目等特定关联人员廉政风险实现“智慧监管”,让“沉睡”的数据“活”起来。

大数据反腐

面临的难题

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从数据共享的具体维度来看,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存在鸿沟,例如,工商、税务、社保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接。这些部门掌握不同类型的数据,但彼此间缺乏信息交换机制,导致有些腐败行为难以通过多维度数据进行早期预警。

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风险

首先,大数据反腐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个人财产信息的公开可能为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提供条件。其次,个人信息也可能存在泄露风险。

证据规则适用难

一方面,丰富的数据资源并不直接等同于证据。由于数据获取、处置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在海量电子数据中提取有效诉讼证据非常不易。另一方面,在当前技术手段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恶意篡改电子证据的行为更加隐蔽,证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