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前不久,中国平安在北京举办“平安大讲堂·走进北大医疗集团”活动,向外界展示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疗集团")的经营情况及发展战略。

这也是自2021年平安正式接管以来,北大医疗首度向外界系统性的披露业绩和业务发展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北大医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发言,平安接管以来,北大医疗集团经营持续稳健,发展持续向好,营收持续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目前,北大医疗集团旗下共有10家医疗健康机构,覆盖医、健、康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作为旗舰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依托平安的全球网络,联通全球五大洲医疗资源,共享1316家合作医疗机构。

从业绩来看,北大医疗在平安接管后业绩有较为明显好转,那么平安对于北大医疗的“改造”是否真的成功了?今天我们来探讨。

1

主角身份参与方正重组,平安成为北大医疗实控人

2021年4月30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平安人寿签署关于方正系重整的投资协议,参与接盘的,除了平安人寿,还有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转让的包括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方正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平安正式以主角身份介入方正系资产重组。这也意味着平安正式对方正系资产中最值钱的一块——北大医疗,形成了实际控制。

为什么说北大医疗是方正系资产中最值钱的一块?资料显示,北大医疗旗下有多家医院,主要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其中尤以北大国际医院最为突出,北大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共同投资兴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而是企业出资兴办的非营利医院,由于背靠北京大学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持,北大国际医院的医疗资源非常优质。

不过作为非营利性的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所得利润不能用来股东分红,只能用来继续投入医院的运营。北大国际医院从一开始就被明确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它在北大医疗集团中属于“旗舰”地位,为北大医疗输出管理经验等。而北大医疗真正的商业模式是:在用资本手段收购、盘活传统医院、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打通药品、医疗器械、保险、养老地产、健康管理等全产业链,在医院之外的环节释放利润。

但是客观来看,北大医疗此前在院外环节的业务量并不多,对整体业绩的贡献也并不大,其中北大国际医院是整个北大医疗系核心中的核心,一旦北大医疗的业绩出现滑坡,整个集团的业绩也随着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在平安入主北大医疗后,如何改造北大医疗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2

补齐线下医疗短板,北大医疗成平安“第三方专家”

在平安入主后,北大医疗对业务线开展了较大的改革,同时依托于平安大量的协同业务和既有渠道,业务模式呈现多元化。

根据朱友刚介绍,目前北大医疗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医、健、康”三大战略线,即突破传统的纯医疗服务,构建“医疗服务线、健管服务线、康护服务线”三大医卫产品线,向着“成为有平安特色的、中国领先的医疗管理集团”这一发展目标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理解“医疗服务线、健管服务线、康护服务线”三大医卫产品线,简单来看,医疗服务线即原有的主营业务,包括问诊、住院等相关服务,健管服务线和康护服务线则是主要与平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结合,在健康管理和养老康护等业务上提供专业支持。

由此,北大医疗集团也从一家单点的医疗服务机构变身为能够维护提供综合医疗、健康、康养服务的一站式健康方案解决商。不论是业务角度,还是估值角度,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另外根据介绍,北大医疗集团将进一步深化医险融合模式,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补足高品质的自营线下医疗资源,进一步提升"到线、到店、到家"的医疗服务能力。

而北大医疗目前的服务也主要是依托于平安的产品和平台进行落地和实现的,特别是与多家平安集团子公司在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上的合作,比较有看点。

这些合作集中体现在家庭医生、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业务点上。

具体来看,2023年4月,平安人寿携手北大国际医院、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平安家医”服务品牌,全新推出北大国际医院全科医生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安家医”全科医生服务针对居民就医全流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搭建了“全科医生团队”“线上线下结合”“健康医疗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体系,该服务目前已落地北京地区率先试点。该服务通过“保险+医疗”模式,为客户提供覆盖健康预防、常见病治疗、线下就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

时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李斗表示,中国平安从客户需求出发,在已经构筑的“保险+健康管理”、 “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体系上再拓服务矩阵,布局“保险+医疗”,打造平安健康+北大医疗线上+线下的全科医生服务。

2023年10月,“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护联体’发布暨康护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介绍,针对当前市场痛点,平安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资源和科技实力,融合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大量康复护理服务商及行业内产学研专家,匠心打造居家养老“护联体”,通过建立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具体而言,平安居家养老“护联体”包括一套科学的服务管理规范、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产品、一套专业的人员认证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战略联盟和一套智能的康复护理系统。

因此从业务模式来看,当下的北大医疗集团更像是平安请来的一位“第三方专家”,其医疗、健康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核心体系建设背后均有北大医疗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因为从角色定位来看,在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布局中,平安健康更多是线上医疗的角色,而北大医疗作为平安医疗生态圈中的一环,已经成为中国平安系统内最重要的线下医疗资源,也是医险协同实践基地。

所以整体来看,北大医疗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给予了平安在相关业务拓展方面极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平安也在逐步将一开始入主北大医疗想要实现的业务协同成为现实。

3

各得所需,但平安线下医疗仍有加强空间

根据最新消息,12月30日,北大医疗集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式签署《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协议》及《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共建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协议书》。

此次签约是自2021年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以来,双方首次对存量协议进行全面续签,标志着北大医学部与北大医疗集团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意味着北大医疗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继续维持与北大医学部的合作,同时《共建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协议书》的签订也让双方合作进一步强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换实控人背景下,北大医疗与北大系依旧能保持密切密切联系,实则不易,这也保证了北大医疗集团未来多年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质量。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北大医疗实现了39.3亿元的收入,预计全年将实现55亿元的总收入,相较2020年(被平安接管前)的36.8亿元出现明显提升。

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作为旗舰机构,依托中国平安的全球网络,与全球1316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42家主流商业保险公司实现了直接结算服务。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医院的门诊量和出院量,门诊量从2021年的88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预计122万人次,出院量从3.2万人次提升至5.2万人次。集团还提出了“对内学华西,对外学凯撒”的中长期目标,旨在打造中国版的华西+凯撒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品质。‌‌

因此整体来看,在被平安接盘的几年来,北大医疗还是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双方也都获得了彼此需要的东西。

平安角度看,补齐了自身在线下医疗资源方面的短板,真正有了“自己人”。北大医疗方面,平安带来了极大的门诊量和出院量,同时在其他与平安合作的业务方面,也更多输出了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这笔收购目前来看,还是一笔双赢的合作。

同时在营销端,北大医疗的存在也让平安客户能够更容易的感知到平安的线下医疗服务能力。据我们了解,平安寿险板块等兄弟公司也会组织一些客户活动,进行北大医疗组织线下参观,把虚拟的保险产品投射到医养实体,提升客户感知。

这个模式很像泰康力推的“超体”营销。泰康通过将实体医养服务引入传统寿险,以基于客户需求的服务来推动传统寿险销售,改变了寿险业传统的经营逻辑。

从规模上来看,‌泰康医疗旗下拥有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包括五大医学中心,分别是‌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四川泰康医院、宁波泰康脑科医院和深圳前海泰康医院‌。这些医院均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例如,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总规划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医疗床位1100张。

此外,泰康还拥有海南泰康互联网医院,作为“泰康互联网医院总院”,整合泰康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内的医疗资源,提供跨越区域、全天候、立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因此医疗资源上,即便有了北大医疗的加持,平安在线下的医疗资源上,相较于在这方面深耕已久的泰康,还是有一定差距。

但随着模式慢慢跑通,平安大概率也会继续在线下医疗侧发力,‌以此来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整体来看,平安对于北大医疗的“改造”还是相对成功的,业务的协同、支撑作用已经有了不少详细的落地案例,我们也期待未来二者能够有更多的“火花”,为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险+医疗健康”的解决方案。

保观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