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意飞扬,核力奋进谱华章。
2024年11-12月,核工业的声量持续放大,中核集团品牌价值、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等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关注,相关议题成为舆论热点。中核集团发起并主办的首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圆满召开,主流舆论热议中核集团勇担“链长”责任。同时,有关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使用中核集团自研数字孪生系统、中核能源设计研究院以党建促创新等话题也有较高热度,中核集团硬核实力进一步彰显,中核集团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展现。
01
聚焦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中核集团在京召开2024年年终党组(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改革发展工作进展成效,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核工业创建70周年。
2024年11月6日至7日,以“共链赋能·核创未来”为主题的首个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全国性活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在成都举办。会上,链主企业中核集团等11家单位共同设立核技术应用产业联盟,16个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核技术应用产业供需平台和清单以及大功率花瓣加速器等核技术应用创新成果发布。四川省核医疗全产业链攻坚工程同步启动,提出全力保障核素生产供应等九大任务。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245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CGTN、中国新闻网、国务院国资委网站等中央媒体、机构网站积极参与报道或转发,新华网客户端以及集团公司全平台进行 直播,近400万人次在线观看。
2024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党建版“深度关注”栏目刊文《国有企业探索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工作——发挥组织优势 厚植创新动能》,关注中核能源设计研究院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强化资源共享,推动协同攻关,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16篇。人民网、环球网、中国科技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联播调查”播出报道《硬“核”产业崛起》,关注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项目建设进展,以及中核集团核动力院助力四川乐山同位素产业链建设。报道同时以中核集团研发的一款中高能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为例,说明中国核医学产业链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24年11月25日,央视网、电力头条网等媒体积极参与转发。
2024年11月11日、11月18日、12月23日,《学习时报》分别聚焦海南核电、秦山核电、三门核电,推出《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推进卓越核电建设 打造新质生产力》《弘扬“秦山经验” 赓续“国之光荣”》《三门核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造就三代核电建造技术领跑者》,生动诠释了我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实践过程。截至2024年12月24日,人民论坛网、电力头条网等媒体参与转发。
2024年11月2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应用部长级大会期间,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中核集团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原子造福全球南方 共创核美家园”主题研讨会。会上,中核集团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以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辐照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核医疗、辐照应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在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加工领域的合作文件。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网、中国电力报、澎湃新闻、学习强国等国内主流媒体以及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核安全局、商务部、国资委等上级部委官方网站进行报道,环球时报中英文整版进行报道,国内媒体发稿超过500余次;来自美联社、FOX多个频道、雅虎、APNEWS、Benzinga、WFLA等在内的国际媒体转载620余次,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香港、东南亚和部分全球性媒体,全球传播量累计达1.7亿人次以上。
2024年12月10日,中核集团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核创星”科技创新大赛“揭榜挂帅”专题赛。本次活动旨在聚焦解决制约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实现供需精准有效对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支撑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媒体参与报道和转发。截至2024年12月12日15时,相关信息共计105篇次。
02
聚焦重大工程项目
近期,中核集团下属已建成和新投运的重大工程项目频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大央媒报道,集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舆论形象进一步深化。
2024年11月28日,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漳州核电计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全部完工后,将每年发电600亿度,为福建、广东两省提供清洁能源。央视“新闻联播”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截至2024年11月29日10时,相关话题被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CCTV多个栏目报道及转载共计3429篇次,央视各频道播发25轮次。
人民日报记者 2024年11月4日报道,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启动新一轮物理实验,由中核集团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首次投入使用。下一步,西物院将继续深入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核聚变领域的应用,助力“中国环流三号”实现更高参数提升,为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应用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截至 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1804篇。微博话题#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有新进展#阅读量超800万,人民日报客户端阅读量超100万,新华网、光明网、《科技日扳》等中央媒体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1月29日,由我国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48件包层屏蔽模块成功在广州启运,这是全球首批发运的ITER包层屏蔽模块产品,也是首批发运的ITER装置真空室内大型部件。ITER组织、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广州南沙区政府、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机构和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见证了产品发运。 截至2024年12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179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报道或转发。
“最硬核的国货购物车”网络主题宣传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小新”联合淘宝、微博平台发起,巧借“双11”,让一批来自国企央企“国家队”的大国重器集中在淘宝上架,引导网友感知大国重器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与成就感,共享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宝贵财富。预告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全网关注登上各大网络平台热搜榜千万网友热议#核能自嗨锅上架淘宝##大国重器首次可在淘宝下单##新一批大国重器将亮相双11##中国核电专业蒸饭团队##核能供汽量可为1600万家庭蒸饭#。
2024年10月28日,新华社发布报道《“华龙一号” 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强调“华龙一号”具有高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272篇。央广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转发。
202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科技版刊文《高温气冷堆,从蓝图变为现实》,以近四分之三篇幅报道中核集团和清华大学开展产学研协作,形成攻关合力,成功实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商业运行,助力我国核电技术自立自强。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61篇。人民网、经济网、环球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转发。
2024年11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借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举行,推出专题报道《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贡献》,深入展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碳行动中所做的重要贡献。报道重点提及中核集团玉门“光热+”示范项目1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在2024年9月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光热储能+光伏+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实现发电4.4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52.1万吨、植树造林140万亩。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272篇。新华网、国际在线、央视网、环球网、中工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转发。
2024年11月14日,由中核汇能西藏公司投资建设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其中风电场区最高海拔为5194米,是目前全球超高海拔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光伏场区平均海拔4500米,风电场区平均海拔5000米,总装机3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0万千瓦,并配套建设1套储能系统,年平均发电量超5.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燃烧标准煤约16.4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45.34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5.01万吨。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775篇。《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央视网等中央媒体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1月3日18时33分,中核集团徐大堡核电项目2号机组CA20模块顺利吊装就位,这是继10月27日底封头吊装就位后,2号机组又一个大型结构模块的就位,为核岛辅助厂房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一步。徐大堡核电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预计每两台机组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近180亿度。截至 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406篇。人民日报客户端、环球网、《辽宁日报》等央地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2月2日,《科技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和气一号”生田湾——探访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报道指出,现在企业需要的蒸汽越来越多,出现了每小时1600吨的用汽缺口。有时候,一些企业因为缺蒸汽不得不减少生产。“和气一号”全力运行后,能帮他们解决37.5%的蒸汽缺口,让下游的化工企业用汽充足,不用担心限产了。
2024年11月2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批实物从档案资料、核心部件以及高精仪器模型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截至2024年12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2066篇。人民网、新华网、《科技日报》、中新网等中央媒体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2月14日,秦山核电重水堆同位素辐照试验平台顺利完成热试,意味着秦山核电已具备在重水堆上开展钇-90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辐照试验的能力,标志国内首座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正式建成。该平台成功实现了国内商用堆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研发和生产,为医用同位素国产化及放射性药物研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截至 2024年12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235篇。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媒体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2月26日,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首批短周期同位素镥-177也正式出堆,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利用核电商用堆辐照生产短周期同位素的关键技术。央视2套“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
03
聚焦核工业精神
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主题宣传长尾效应影响,近期仍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核工业精神传承宣传。
2024年10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文《中国原子城见证“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六十载》指出,“两弹一星”吹响了新中国科技强国的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2024年11月9日,《瞭望》新闻周刊发文《“花开”原子城》,关注科研人员在原子城汲取的精神力量,正在不断转化为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际成效。2024年10月27日,中国青年网刊文《让“两弹一星”的故事传下去 二二一基地:旧址在“复活” 精神在“说话”》,关注二二一基地通过“活化利用”旧址,成为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助力“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和弘扬。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729篇。人民日报客户端、央广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转发。
2024年11月15日,《科技日报》文化版刊文《王乃彦:以“中国式”科学家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半版面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的科研生涯和重要贡献,认为王乃彦以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专业精神,体现了“中国式”科学家的风范。截至2024年11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06篇。人民日报客户端、央广网、中国经济网等中央媒体积极参与转发。
2024年12月7日,由中国工程院、中核集团共同指导,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中核北方承办的《李冠兴传》发布仪式暨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了李冠兴院士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的一生,汲取其“胸怀天下、为国抱薪”的高韵深情。科技日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科学网、新浪网、风启学林等媒体参与报道或转发。
2024年12月4日,央视纪录片《大国脊梁》播出第三集《基石》,关注彭士禄为新中国国防工业建设,毅然转学核动力专业。而在核反应堆陆上模式堆安装调试进入最后关头,彭士禄亲自上阵,把难度大、风险大的项目分配到他所在的第一组,整整一个月没有离开现场一步,直到最后一个元件安装入堆。截至2024年12月25日,话题相关信息共161篇。央视网、澎湃新闻网等媒体积极参与转发。央视纪录频道官微@CCTV纪录创建话题#为核潜艇顺利下水他们一个月未离开现场#,阅读量近6万。
为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联合摄制,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那个瞬间的年代》于2024年12月28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科教频道首播。
这些“央企十大”盘点里,都有中核!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投稿系统
策划 | 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作者 | 郑欣
责编 | 王思淇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