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美贸易战于2018年正式开打后,印度还有越南就眼巴巴地紧盯着中国的制造业,美欧也很给力,尤其是美国,跨国企业那是相当用心。
可惜,企业经营不是讲政治。一番折腾下来,中国制造业没有大规模逃离到印度和越南,反而是美欧跨国企业自己十分受伤。
日本媒体也许讲出了真相:借助欧美打压的反作用力,中国制造业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显然竞争力在全国产化产业链助力下提升了不止一点点。
比如汽车产业,中国的比亚迪即使被美国加征100%关税,性价比依然超过了特斯拉。
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全产业链战略不是在某个行业推进,而是涵盖了几乎所有产业,比如曾经是中国短板的半导体设备行业,如今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已高达35%。
当然,肯定会有部分工厂为了规避美国关税或者为了迎合美欧跨国企业的政治要求把部分产能搬迁到了印度,越南之类的国家,但实际上,这些产能远远够不上让它们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而且在印度和越南经营了几年之后,这些产能很多又搬迁回了中国,毕竟做企业不是搞政治。印度政府随时会以各种理由薅跨国企业羊毛,缺电和工会也同时成为在越南的跨国公司头痛的问题。
而另外一个事实就是,中国政府的制造工业梯次匹配战略从国内大规模运河开挖就已经开始了。
紧接着,又出台了制造工业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的鼓励政策。
运河四通八达,进一步降低了中西部制造工业产品抵达沿海出海港口的运输成本。而随着中西部城市的崛起,熟练工人与工程师能够在内地也能获得堪比沿海城市的各种生活条件。
我的观点: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本国产品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将获得比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优惠评审”公告,实际上就是对所谓制造业流向印度和越南的预言的一种回应。制造业大规模流向印度和越南的条件实际上已经消失,很显然,中国中西部地区远比印度和越南条件优越。
因此,未来的世界工厂转移方向既不会是印度,更不会是越南。而是中国中西部地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