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过去,根据全年的数据分析,今年中国手机行业出货量第一的企业不出意外又是vivo。这已经是vivo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手机出货量第一了,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而且相对于华为、小米这样一直在风口浪尖的品牌来说,vivo一直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好像是不声不响就把第一拿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vivo可以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误判和重大业绩挑战?为什么在2020-2024年,在整个行业不景气情况下,vivo高端产品还能快速突破,业绩逆势增长拿到中国市场第一?看了周掌柜的《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长“押重注”》一文,我还是感到很受启发。

文化管理是内核

科技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所有企业中变革最快也最敏锐的,从之前的KPI到后来的OKR,都可以说是最前沿的企业管理典范。但是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就会发现,一些企业会因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而崛起,但慢慢的随着体系的成熟也会逐渐僵化,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所以从一个长期的角度去看待企业,就会发现vivo这家公司的独特之处,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vivo并不是一个强调KPI管理的企业,甚至还相当淡化这种目标管理。而且,从行业的角度来说,这些年的变化和升级还是非常大的,很多堪称巨头的企业都在行业转型中掉队,vivo的稳健卓越和一直的快速增长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最后,我们发现,vivo是为数不多强调“文化管理”的中国企业,相较于业绩目标的管理,企业更鼓励员工坚守从 “本心而为”的平和心态出发,到“埋头种因”的行动落地,再到“用户导向型创新”的科学管理应用,以达到“雁行致远”的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这也就是vivo多年以来所贯彻的“本分”文化。

而基于“本分”文化,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非常在意推广使用他倡导的 “方法论”管理办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叫做“ECR管理方法”,也被简称为“三个闭环”,即体验闭环,要求决策从用户需求出发,到用户利益点,再回到用户体验;商业闭环,要求考虑投资/产品利益点排序,并且重视品牌传播效率和支撑产品溢价等问题,最终达成商业结果正反馈;心智闭环,从产品利益点出发持续沟通落地到感知价值。这三个闭环几乎在任何管理层会议上都会被胡柏山拷问,做到了才叫“本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落实到具体业务,以手机为例,就是从用户“兴趣点”出发找到产品“功能点”,基于“功能点”定义产品“感知价值”,通过增加“利益点”和“感知价值”获得“合理价格”。这一套方法论使得vivo在产品的设计和竞争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而这种“文化管理+方法论”的驱动方式,让vivo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一个无往不利的地位。因为即保持了公司整体的稳定性,又能够积极灵活的应对竞争带来的压力。毕竟在没有压力诱惑的情况下,做到“本分”大家都觉得OK,但“本分”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压力和诱惑之下坚持做正确的事情。vivo在长期的实践中很好的把握了这个问题的边界所在,最终形成了自己能够穿越周期的稳定的文化管理内核。

用户导向型创新

文化内核是企业发展的底色,但科技竞争的关键终究是技术创新。vivo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还是自身通过长期研发投入所建立的技术优势,而如何构建出这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则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代科技公司的发展无非建立在三个层面,一个是底层技术的研发,一个是前沿技术的创新以及技术在产品上的落地。

发展起伏较大的公司大多数因为某个领域的投入不够或者方向错误,比如有些人在基础研发上投入不足,那么就会落后于行业发展,前沿技术缺乏创新则会在竞争中失去竞争力,而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很好的产品落地,则一切努力的价值又会大打折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在这些领域达到一个领先和平衡的状态,是科技企业建设自己竞争力的关键。

反观vivo在这三个方面的建设,就显得颇有章法,vivo用“蓝科技”布局底层研发能力以承接前沿创新,用“长赛道”理念锁定具备长期技术竞争力的方向,用“产品工程学”和“技术应用”方法论保证技术在产品上得到实战应用。

熟悉vivo的朋友肯定知道,蓝科技就是包含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蓝图影像这五个重要的底层研发方向的统称,而设计、影像、OS和性能则是vivo长期以来最为明确的四大赛道。但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则是vivo的“产品工程学”和“技术应用”方法论。这也恰恰是vivo不断打造出爆款产品的关键内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的说,“vivo产品工程学方法论”专注专业、技术、工程三个层面,非常重视“设计驱动”理念,强调设计需要尊重天性、尊重直觉,认为需求源自生活、场景、心理需求。而“vivo技术应用”方法论看重“针尖技术”的再聚焦、再放大、再铺开,通过明星场景和用户刚需来打动用户。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照亮你的美”“逆光也清晰”,以及最新X200系列的“2亿长焦超清晰,山顶也是VIP”无一不是从用户的刚需切入,再配合明星场景的广告设计,从而深入人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柏山曾在中端手机市场的竞争中明确的提出,贯彻腰部争霸,一是要提供充分换机“利益点”和“感知价值”,二是做好“技术下放”和“技术普惠”。这些都是非常清晰的用户导向型创新,牢牢的去抓住用户痛点来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构建,以终为始,不忘初心,不去搞虚头巴脑的噱头,而是真正的解决用户的问题,才能通过长期的创新迭代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把产品优势积累为品牌优势。

生态共创,穿越周期

手机行业可以说是科技行业里最复杂的领域,手机公司必须是线下门店、维修门店、商场门店、体验中心、电商渠道等全渠道必备的零售公司,也必须是保障器件采购、大规模生产、市场销售、维修服务、以旧换新等全价值链运营公司。

既要抓住科技发展的方向不断创新和迭代,又要为卖出的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售后升级服务。一款产品的设计周期可能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销售结果往往一上市就决定了生死。赚就是几亿几十亿的赚,赔也是几亿瞬间就打了水漂。如果行业发展方向压错了,从全球第一掉到看不到位置也就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无比刺激,又无比残酷。能够再这样的行业里穿越周期,赢得每一个时代的尊重,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除了对公司本身的能力要求之外,与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也非常重要。对此vivo的逻辑是从思考的原点上,擅长的东西自己做,寻求合作伙伴则要选择“跟你文化最契合、做事理念最契合,也愿意跟你一起牵手走长路的”,并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获得成功。

vivo内部文件多次强调要做到“四个happy”,即追求用户、员工、股东和伙伴都满意。老板沈炜多次强调:“我们要常怀利他之心,在内外协作中永远关注对方的战略关切与核心诉求,构建命运共同体,竭尽所能实现互信共赢。”他认为生态建设上应该: “不自居”、“求同行”,力求通过“用户导向型创新”为用户创造“真满足”。

换句话说,vivo的文化不崇尚独行侠和过度的个人英雄主义,相反强调“生态共创”和“追求众乐”。这种文化下,vivo很少会自己下大手笔压重注赌方向,而是与生态伙伴共创,共同发展,才能够独行众,众行远的不断穿越周期。vivo所有合作的企业里面,超过四分之一的伙伴是合作十年以上。陪伴它们从十几亿,成长为上百亿、几百亿的企业,vivo和合作伙伴都是一起成长,互相成就。

正所谓,好企业让自己过的好,更好的企业是让更多人过的好。自研是根,共研是叶,vivo追求根深叶茂,根深叶茂才是开花结果的理想环境。

所以,无论是技术领先,产品大卖还是企业穿越周期,对于vivo来说都是一个坚持长期价值的结果,这里包括了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也包括了各种产品方法论,是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和合作伙伴共创的成绩,这绝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但剖析下来,却又是十分的质朴和简单。

现在的人看企业总喜欢去看波澜壮阔的竞争与商战,却很少去洞察这些底层的文化和坚持。很高兴vivo能够成为一个“本分”成功的样板,相信能够给更多正陷入发展迷茫和周期变化的企业启发,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